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从上海金融国资“大腾挪”看改革思路之变

内容摘要: 新华网上海7月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姜微、姚玉洁)记者最新获悉,国泰君安证券收购上海证券已获证监会批复,上海国际集团将以35.71亿元的价格,向国泰君安转让上海...

  新华网上海7月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姜微、姚玉洁)记者最新获悉,国泰君安证券收购上海证券已获证监会批复,上海国际集团将以35.71亿元的价格,向国泰君安转让上海证券51%的股权。与此同时,上海国际集团公开挂牌转让安信农保34.34%股权亦尘埃落定,太保集团日前已成功摘牌。浦发银行则与上海国际集团研洽受让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控股权事宜……

   一幕波澜壮阔的金融国资改革大戏正在上海徐徐拉开帷幕,其整合力度之大、战略布局之深,令市场目不暇接。而资本“大腾挪”背后,上海新一轮金融国资改革思路渐渐清晰——通过政府“管少管精管资本”之退,以求实现金融国企“做优做强做专业”之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就上海金融国资改革强调指出,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站在全局高度,牢牢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树立参与全球竞争的雄心壮志,通过深化改革做强实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为实现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大腾挪”产生“大协同”

   今年以来,上海金融国资改革高潮迭起。除了上述一系列资本“大腾挪”,保监会日前批准大众保险更名为“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史带公司收购上海国际等所持有的39.19%股权,实现对大众保险的绝对控股。

   资本腾挪是手段,核心是做优做强。上海金融国资改革重组有望带来巨大的协同效应。

   对于站在上市前夜的国泰君安来说,收购上海证券解决了困扰其多年的“一参一控”问题。按照证监会要求,实际控制人参股的证券公司不得超过两家、控股的证券公司不得超过一家,不符合该规定的证券公司不能申请上市。从资产规模、盈利指标、创新能力、营业部数量等各方面来看,国泰君安多年来牢牢占据国内券商第一梯队,却因达不到“一参一控”的监管要求迟迟未能登陆资本市场。

   “收购上海证券清除了国泰君安上市的障碍,意味着在新一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中,国泰君安将以‘内涵式发展+外延式扩张’方式,提速其金控集团的步伐,‘综合金融’的发展脉络越发清晰。”国泰君安副总裁顾颉说。

   据悉,受让上海证券后,国泰君安的净资产和营业收入都将有超过10%的增长,行业份额明显提升;增加了上海证券在经济最发达的江浙沪地区积累的优质网络资源的客户,国泰君安将加速向财富管理转型,提升中长期盈利能力。

   “如果成功并购整合上海信托,将对浦发银行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浦发银行董事长吉晓辉信心满满,“这不仅有助于弥补浦发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欠缺,完善多元化经营格局,也有助于提升浦发全方位服务客户的能力,强化核心竞争力,打开资本市场估值空间。”

   中信建投研究所银行金融服务行业研究员佘闵华亦表示,目前获监管部门批准的信托牌照数量稀缺,浦发银行控股上海信托将对其中间业务、投行业务等产生明显推动,换取更大的混业、综合金融业务空间。

   到位不越位,“以退为进”打造国资运营平台

   在大刀阔斧的股权重组调度背后,上海金融国资改革有着深思熟虑、路线明晰的改革路线图——以政府“管少管精管资本”之退,以求金融国企“做优做强做专业”之进。

   上海是全国金融国资重镇。截至2013年底,上海市属金融企业资产总额6.28万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3600亿元,利润总额992亿元,居全国前列。浦发银行、中国太保进入《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海通证券、国泰君安持续位列全国券商前三。但上海本土金融国企总体上距离行业“领头羊”尚有一步之遥,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相称。

   上海市金融党委书记孔庆伟认为,从企业层面推进国资改革的空间越来越小,必须从战略高度进一步优化国资布局。此前上海1800多亿元的金融国资权益分散在14家市属金融企业,分散持股、交叉持股普遍,牌照多但大而不强;另一方面,国有资本不集中,市场化、专业化、融合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上海金融国资近一半由上海国际集团持股,除了银证保主流企业,还包括典当、租赁、房产等,功能发挥不充分。

   上海新一轮金融国资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是通过“清壳+转型”,着力将上海国际集团打造成全国首批专门从事国资运营的平台公司。

   上海金融业正在进行的一系列股权重组中,上海国际均是股权转让方。上海国际集团“自我革命”,破除传统的“围栏”意识,正确把握利益调整中的舍与得,优化国资产业链、价值链,把自身打造成国资的流动平台、收益平台和控制平台。目前,上海国际正在从直接经营企业向宏观管理的国有出资人角色转变,从金融向产融结合转变。

   专家认为,以往国资部门往往直接干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往往因为国有出资人角色不明确。今后通过上海国际这样的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承担相应功能,国资部门就可以从一线运营管理退后,更好地肩负起监督、宏观管控职能,到位而不越位。

   从“应急式改革”到“战略性改革”

   韩正近日在金融系统调研时明确指出:“改革在于方向正确、步子稳健。”他说,上海金融企业要“守正”,回归主业、回归实体经济,也要守住风险底线,夯实金融企业发展的基础。要创新,通过纵向整合、市场重组,提升综合实力。要稳健,既有防风险能力、更有抗风险能力。肩负率先深化改革、参与国际竞争的使命,上海金融国资改革扭转了以往常见的发现问题再想对策的“应急式改革”思路,而是从顶层设计和宏观战略推进“战略性改革”。

   新一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一大主线,是以国资改革带动企业发展,即从过去管国企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更好地体现国有资本出资人角色。

   在国泰君安看来,从管企业到管资本,最核心的资本价值的作用将进一步在市场中得到凸显。管资本所代表的市场化导向,为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指出了更为明晰的路径,有利于企业放开手脚、大步前行。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表示,企业要兼顾日常运营决策、行政级别关系等复杂问题。资本管理和企业经营分离,是深化国资改革的根本性举措和关键环节。

   专家称,上海本轮金融国资改革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国资流动平台”,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实现了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良性循环,是混合所有制的有益实践。

   上海市金融国资管理部门负责人说:“上海信托、安信农保等资产原来沉淀在国际集团,业务有特色但受限于资本、规模,发展受阻。如果由浦发银行、中国太保控股,就实现了封闭资产向资产证券化的转变,可以在上市公司这个平台上调动更多资源,加速做强做大。”

   孔庆伟表示:“上海此轮金融国资改革,将通过从管资产到管资本、从管金融到产融结合、从重投入到重投入收益这三大转变,在国资国企改革的大局中率先闯出一片新天地。”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铁路集中开工稳增长 挑战金融支持

下一篇:“老板跑路”成频词 中小企业如何健康成长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