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专家称今年货币政策应微调 存准5年内应降至10%以下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概括起来有四个“难”。一是化解过剩产能难,二是企业生产经营难,三是债务风险防范难,四是创新能力提高难。 ■今年,加快推进各领...

■当前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概括起来有四个“难”。一是化解过剩产能难,二是企业生产经营难,三是债务风险防范难,四是创新能力提高难。

■今年,加快推进各领域改革,对体制性障碍“拆藩篱”,对结构性矛盾“动手术”,弥补发展中的“短板”,做强实体经济“筋骨”,工业经济将保持平稳。

■今年货币政策应适当微调,存款准备金率在未来五年内应逐步下调到10%以下。财政政策要积极灵活,加大对工业研发的支持力度。要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走出去步伐。

当前我国工业运行存在四难

记者:两位好。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就2014年的发展趋势做了前瞻性对话。当时的标题是“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窗口”。一年的实践证明,这个判断是切合事态发展的。今年你们怎么看?如果说,去年是立意,那么今年应该是做实、做细吧?

嘉宾:在对今年的发展趋势做判断之前,还是要对当前的问题做一些分析。当前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等中长期问题的集中反映。概括起来有四个“难”。

一是化解过剩产能难。

为应对产能过剩,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化解产能过剩的工作原则和任务要求。但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在实际落实中面临诸多“两难”。

其一,财政刚性支出与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的矛盾。财政收入增速不及以往,如何灵活运用财政资金支持化解产能过剩工作的开展成为重要命题。

其二,银行执行国家政策与不良贷款增多的矛盾。化解产能过剩的一个手段是银行停止对产能过剩的相关企业进行贷款,目前很多过剩行业的在建项目,已投入的贷款相当可观,如果简单撤出,银行将面临坏账增加的风险。

其三,地方政府难以割舍过剩产能。由于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重化工业产值大、附加值高,是地方政府以土地、财政等优惠政策招引来的大项目,对当地就业和税收带动作用强,在市县范围内是重点骨干企业,支撑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一些产能过剩企业,地方政府宁愿让其维持着,不愿让其倒闭。

二是企业生产经营难。

其一,产品销售难。去年11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6%,比去年10月下降0.3个百分点,产销率连续3个月回落。

其二盈利难。受生产综合成本上升和产品出厂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企业盈利空间有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平均成本要占到86元,主营活动利润增速呈逐月回落之势,1-10月份累计增速6%,比三季度下降1.5个百分点。

其三,融资难、融资贵。据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10月份工业企业的利息支出、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10%和12.8%,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快4.5和7.9个百分点。2014年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总体有所下行。但总的来看,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依然高于6%,而小微工业企业民间借款的年化利率维持在25%左右。

记者:那么,第三难是什么?

嘉宾:第三难是债务风险防范难。

一方面,去年前11个月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7%左右,逼近60%的警戒线;另一方面,在“三期叠加”背景下,钢铁、建材等传统行业短期债务比重有上升的势头。“中钢数百亿贷款全面逾期”的传闻近日在市场上引发轩然大波。尽管官方站出来对传闻进行了澄清,但中钢集团资产负债率连年居高不下,业绩整体退步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中钢的年度报表中可以看出,2013年集团短期债务为593.7亿元,占总债务比重约为83%,高于2012和2011年水平,由融资难、融资贵、产能过剩、房地产风险组合形成的债务违约风险不容忽视。

此外,地方政府举债与影子银行融资对接,前期刺激政策带来的财政金融风险需消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隐蔽化使地方政府性债务担负沉重的隐形压力,加大了潜在风险,也增大了债务风险评估与债务管理的难度。

四是创新能力提高难。

其一,工业结构调整投入力度不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一直徘徊在0.6%—0.7%的低位区间,与发达国家3%—4%的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其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目前国家受理的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仅为1/3左右,其他主要是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科技成果转化率也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此外,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不同步,产业整体素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而不强”。从世界500强看,2014年中国内地上榜企业达到89家。但从结构上看,这些企业主要是钢铁、资源、化工以及金融等领域,制造型企业很少。

今年工业运行的可能走向

记者:刚才用四难概括了当前经济运行的特点。那么,对今年你们怎么看?

嘉宾:今年,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将为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务院加快推进各领域改革,对体制性障碍“拆藩篱”,对结构性矛盾“动手术”,弥补发展中的“短板”,做强实体经济的“筋骨”,工业经济将保持平稳运行。

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我国工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全面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还要付出巨大努力。

从国内环境看,形势的错综复杂不可低估。

一是传统比较优势面临削弱,国内要素价格上涨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越南、缅甸、印度等劳动力和资源更为低廉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 “两头挤压”迫使中国制造业加快转型。

二是房地产投资迅速下滑,去年11月全国商品房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已低至11.9%,比去年三季度下降0.6个百分点,预计增速未来仍将进一步下跌,成为拖累增长的最大因素。房地产市场调整可能成为“三期叠加”阶段首先暴露的风险点。

三是随着往年的投资建设项目陆续竣工,而新开工项目有限,新增长动力不足。四是PPI已连续30多个月负增长,制造业领域面临的通缩压力加大。

记者:除了国内因素,国际因素呢?

嘉宾:从国际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使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一是欧美制造业“回巢”步伐加快,由此衍生的大数据、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挤占了发展中国家国际市场容量。

二是全球总需求疲弱态势在短期内难以好转。美、欧、日经济发展出现分化,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缓慢增长的趋势,中国依靠外需提振工业增长的空间有限。

三是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对新兴经济体造成冲击,促使国际资本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国家回流,导致新兴经济体股市、汇市大幅波动。

综合各种因素预测,机遇与挑战并存,2015年我国工业增速将保持“稳中趋缓、稳中趋降”的特征,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速为7.8%左右。

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重化工业仍将持续低位运行,而信息消费、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结构调整中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会。

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今年政策指挥棒会有什么变化,应该做哪些调整?

嘉宾:为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在实施“双稳健”财政、货币政策的同时,应努力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动力,向转型升级要助力,积极化解产能过剩,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有效防范债务风险,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一是货币政策应适当微调。

按照“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政策取向,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平稳适度增长,优化结构、盘活存量。摒弃加大资金供给的老路,采用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等多种调控工具,依据宏观经济金融运行态势进行了结构性的预调微调,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平稳适度增长,保障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

发挥创新性,综合、灵活、有针对性的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注重加强预期管理。在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应发挥“滴灌”作用,定向放松信贷条件,通过定向注入流动性、降低房贷利率、稳步改变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引导利率下行。择机适时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熟市场经济的法定存款准金率一般只有5%左右,而我国目前高达20%。当因对冲外汇占款而增加货币供应的因素消失以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应该在未来五年内,逐步下调到10%以下的正常水平。

二是财政政策要积极灵活。

一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加快铁路、公路、水运等重点项目特别是中西部铁路建设进度,推进特高压输电、核电、水电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项目开工建设。

二要加大财政对工业研发的支持力度。例如,研究以中央财政资金或中央基本建设资金设立融资担保公司,为制造业关键领域和布局调整转移重大项目提供定向贷款担保。提高中央财政用于支持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工艺等关键技术领域创新突破的补贴比例,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三要加快设立国家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向,加大对集成电路等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支持力度。

三是着力化解产能过剩。

总的工作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化解途径可以概括为“四个一批”,即“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

首先,推动钢材、建材下乡。以灾后重建和地质敏感地区农村住房防灾为切入点,研究中央财政支持钢材、铝材、建材下乡政策,以财政资金激活市场,以政策刺激支持消化过剩产能,使农村巨大的潜在需求尽快转化为真实的市场需求。

其次,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长效机制。加大工作组织、协调和督查力度,通过提高环保能耗标准和强化差别电价政策执行等手段,促使落后产能退出。

第三,通过加速固定资产折旧,加快企业设备更新和科技研发创新,扩大制造业投资,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

第四,推动企业并购、重组、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按照市场原则,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以资产、资源、品牌和市场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促进产能过剩行业生产要素的积聚和集中。

四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一要缩短企业融资链条。防止贷款被违规挪用,确保贷款资金直接流向实体经济。

二要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加大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整治企业反映强烈的中介机构乱收费行为。严禁“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变相提高利率、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

三要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继续扩大“营改增”试点的行业和区域范围,形成更加公平、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税收环境。

四要推进加速折旧,扩大加速折旧范围,缩短最低折旧年限,提高设备投资首年折旧率,中小企业设备投资可当年折扣,调动企业设备投资和更新改造的积极性。

五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一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发展混合所有制。

二要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打破部分理财、信托产品刚性兑付,尝试通过建立银行、信托、保险联动机制,设立最低补偿额度等方法控制风险,加快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

三要加快落实《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适度扩大发债规模。

四要利用通胀水平偏低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水、电、油、气等资源价格改革。

五要推进规划改革,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加强同一地区不同规划的融合,积极推进“一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

记者: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已有一定的竞争实力,如何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

嘉宾:一要高度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推进重点行业结构调整方向,力争在高档数控机床、电力装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航空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若干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二要以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为目标,坚持以我为主,互利共盈原则,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步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海外研发资源,最大限度突破技术壁垒限制。

三要搭建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平台,综合利用援助、贷款、投资等多种手段,引导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提升中国标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地方债清理甄别今截止 多省拟做大盘子致债务激增

下一篇:2015货币政策预期宽松 全面降准降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