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影响环评结果的那只无形的手正在被“拦下”。昨日,环保部公布消息称,环保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全面清理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或开办公司承揽环评项目的通知》,召开了部属环评机构和部分省区环保厅及地方部分环评机构座谈会,动员部署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查处了一批环评机构和从业人员,已向社会公布对63家建设项目环评机构、22名环评工程师做出取消资质、缩减评价范围、限期整改、通报批评的处理结果。而且在日前召开的环保部党组会议上还原则通过了《环境保护部关于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环境保护部党组关于严格廉洁自律、禁止违规插手环评审批谋取私利的规定》。环评机构正在一点点地独立于各方之外,成为真正的第三方评价机构。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等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或后果进行的预测、评估。环评报告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项目的最终命运,但其结果若不准确,对区域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则更广泛。日前,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直言,“我们决不允许‘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我们承诺,环保部所属事业单位的8个环评机构,今年率先全部从环保部脱离,其他地方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脱离,逾期不脱离的,一律取消环评资质”。
“在我国目前的环评机制下,环评环节成为了一种生意,而未对环保起到应有的作用。” 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据介绍,目前国内外的环评机构在接受企业、单位等委托进行环评后,都是要向其收取一定费用的,因此委托方和被委托环评机构如何保证双方存在利益关系的情况下环评结果依然客观、准确,成为各界最为关注的问题。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