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报告:十一五期间填海5千平方公里 1年造1个"香港"

内容摘要:权威部门发布数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沿海省市已完成和计划实施的围填海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1000平方公里,这相当于每年新造了一个“香港&rdqu...

权威部门发布数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沿海省市已完成和计划实施的围填海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1000平方公里,这相当于每年新造了一个“香港”。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院士苏纪兰等专家表示,因填海造地、炸岛等人为活动已导致我国海岸海域806个小岛消失,海岸线缩短近2000公里。地方产业发展冲动,30倍的卖地收益,助推了填海造地的疯狂。

长兴岛填海成空港

北方名城大连,正在布局着多处填海造地工程,长兴岛就是其中之一。

自2006年起填海造地,长兴岛累计造地超过33.91平方公里。2010年4月,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6年9月,长兴岛在投入8000多万元填海扩地300多万平方米之后,世界第四大船企韩国STX集团入驻长兴岛。6年后,长兴岛再次劈山填海,造地720万余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5.5亿余元,引进中石油炼化项目。

长兴岛各项经济指标在2010年前后出现高峰。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4月末,长兴岛GDP实现13.5亿元,同比增长196%;固定资产投资45.8亿元,增长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亿元,增长197%。

长兴岛原有户籍人口约5万人,STX大连带来了2万多名工人以及从事配套工作的外协单位工人约1.5万人,伴随这些工人上岛的还有近3万名家属。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全球造船业进入“冬天”,STX大连也未能幸免。2013年春节过后,工厂就开始断断续续地放假。该公司已经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如今,长兴岛上的工厂、居民楼等大量空置,人口不但没有增加到规划的40万人,以前岛上有约9万人,现只有2万左右。相关的多项配套工程都处于瘫痪状态,特别是房地产项目,长兴岛变成了一座“空城”。

长兴岛,只是疯狂填海造田的缩影,然而成功者寥寥。

可供比较的案例是香港填海造地项目。至1995年,香港填海造地总面积64平方公里,使香港陆地面积达到1095平方公里,填海造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8%。

依托世界自由港的经济实力,填海造地为香港财政创造了巨额的收入,仅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西九龙与港岛北填海720公顷,政府纯收入约2041亿港元,即每公顷2.8亿港元。

显然,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并不都是香港。

39个地级市疯狂填海

从渤海、黄海、东海到南海,在我国长达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11个沿海省份中,除基隆、高雄之外的39个地区级以上的沿海城市,均能找到当地填海造地记录。

全国填海造地以北方较为突出,其中,海岸线、湿地消失情况严重。

今年9月,“让候鸟飞”公益基金发布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近20年间,渤海人工填海造地面积远远超过了2000平方公里,且仍在增长中。据北林大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教授透露,自2005年以来,已有140万公顷湿地消失,占中国滨海湿地总面积的22%。

然而,损失环境的背景下,填海造田似乎并未带来持续有效的经济效益。

经历了大规模填海造地之后,如今,长兴岛、花园口、曹妃甸等地经营惨淡。花园口工业园区内的60家企业中,有2/3的企业处于停产停建状态。

规划面积380平方公里的曹妃甸工业区,自2003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填海造陆23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现在四大支柱产业如大港口因没有可大量运输的货物成为空空荡荡的港口,大钢铁成为淘汰产业、产能过剩产业,大化工陷入与天津的近距离争夺而面临无法上马工程的局面,大电力也是无法转化发电余热,留下两千平方公里烂尾。

重庆青年报记者按照我国传统沿海经济带划分方式,将海岸线上填海造地区域划分为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的三大板块,其主要功能可大致分为自贸区、航运及旅游等。

在环渤海区域,计划5年内投资500亿~600亿元继续填海造地40平方公里,2013年末召开的滨海新区两会上,官方报告称,将“积极建设自由贸易实验区”,并将其作为2014年滨海新区的两项工作重点之一。

此外,用于房地产、旅游、海产品养殖等的围填海规模引人注目。以大连 为 例,2010年,填 海300多 公 顷 而 成 的 新CBD“东港区”,世茂、万达、复星等一线开发商纷纷进驻。

在 长 三 角 区 域,上海临港新城位于上海东南端—南汇芦潮港,是洋山深水港的配套工程之一,距离上海市区50公里,规划面积311.6平方公里,相当于1/3个香港,或者20个澳门面积,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填海造地项目,工程总投资1200亿元以上,工 程 期 限 为2003年至2020年。

在南方泛珠三角地区,填海造地工程主要功能涉及旅游开发、工业,代表城市有三亚、珠海,填海造地具体用途涉及机场建设、能源石化等。

滨海造地利润超30倍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填海项目中,房地产渐渐成为填海造地项目的新宠。另外,在环渤海湾一带,仅辽宁沿海,海参养殖户就有5万~10万,数量庞大的海参养殖基地吞没了自然海岸线,大连普湾新区便是一个例子。

大连市普湾新区,位于大连市中部,成立于2010年4月,总面积3357.6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0万。核心区陆域面积104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1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2公里;拓展区陆域面积2312平方公里。

2010年10月21日至11月15日,带有政府背景的公司一月之内斥资70亿元,连买26块地;二级市场的价格节节攀高,每亩60万元,高的甚至近百万元。而失去海域的养殖户养殖补偿每亩不高于2万元,由此 带 来 的 差价达到30~50倍。

普湾新区被认为是大连新的增长极。通过打“土地整理牌”,2010年,普兰店市(普湾新区的前身)已实现土地出让金收入19.1亿元,是2009年的十多倍。政府征用—填海造地—高价出让,这是普湾新区的发展逻辑。

在土地仍旧是地方政府的“摇钱树”大背景下,填海造地因成本较低而成为滨海城市创收的最佳选择。

同时,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沿海各地区都以拓展港口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但由于计划过于超前,超过了航运和物资需求。

于2012年10月奠基的大连太平湾港区,规划总面积约340平方公里,陆域240平方公里,海域回填100平方公里,开发建设总投资额达2000亿元,但距离其不到100公里范围内,正在建设的港口就有4个。

部分地方国土部门在填海造地问题上持支持态度。2011年年初,辽宁省国土资源会议指出,辽宁今年有180多个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启动,但只有4万公顷土地。要转变观念,从争取用地指标转到开辟新渠道,填海造地便名列其中。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教授刘洪滨分析说,利益驱动是造成大规模填海失控的主要原因,填0.01平方公里海的成本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但回报收益可以达到几十倍到上百倍,巨大的利益驱动,致使企业、地方政府铤而走险。

寻找填海造地的平衡点

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填海造地主要目的仍是发展农业。

到上世纪末,沿海地区围填海面积约有1.2万平方公里,超过滩涂面积的1/2,平均每年围填海230至240平方公里。

根据中国海域使用管理公报数据,以2005年为界,我国填海造地年确权面积呈现增长态势,2009年达到这一时期的最高峰,当年确权面积是178.88平方公里。更大的填海项目正在推进。

2014年9月初,大连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才力对外表示,长海机场将通过填海的方式建成世界最大的海上机场。9月15日,海南省传出消息称,计划在三亚市填海建设28平方公里大型空港,一期工程拟填海造地约0.5平方公里。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经历轮番向海要地建设之后,各地填海造地工程接连出现了烂尾、停工等现象。多名专家指出,填海造地并非解决发展的唯一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崔宝山提到,目前出现的房地产烂尾现象,与目前政府存在多头管理的因素有关。企业若对区位要求不高、不需要海上输入输出的话,则可能通过搬迁避免填海。

10年前,温州中小型造纸厂转移便是一例,内陆通过招商引资等将数家温州造纸厂引进至内蒙古等黄河中上游一带。

崔宝山认为,中国地大,不像日本、荷兰那样用地紧张,但对于滨海城市而言,向海发展有交通、成本、环境等区位方面的优势,“地理上的区位条件,如交通、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等因素直接决定了滨海地区优于内陆”,从这个角度讲是唯一的。

但是,西部开发、区域均衡发展的国家战略目前逐渐向中西部倾斜,西部地区在政策上的优惠,是不是可以转移部分产业到内地,仍是一个可以探讨的话题。只是,“ 涉及跨区域转移,地方利益就是核心问题了”。

 

2012年10月,国家下发了关于生态红线制度的若干规定,要求各省市开始制定生态红线。但各地在具体实施中,生态红线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基本上是远离潮间带的远海海域,基本上不包括潮间带的泥质滩涂。

9月30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办公会研究沿海滩涂开发与保护,要求按中央要求,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切实加强陆海统筹,严控填海造地,坚守海洋生态红线。国土资源部部长办公会指出,从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看,不合理的产业和空间布局所进行的围填海及一些用海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发改委:进一步下放审批权 防范审批腐败

下一篇:美报告:中国航运污染严重 致癌废气笼罩港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