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初,黑龙江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14年11月1日起,全省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群众可自愿到公安派出所更换户口簿。
一面是不断升值的土地价值,另一面是尚未完全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两者利益差距的悬殊,让哈尔滨的这次户籍改革在前期遭遇了一次尴尬。 即使现阶段政策规定进城落户不得强退“三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振兴村村民依旧担心土地政策有可能在未来发生变数。
“给我们定的是11月1日开始换户口簿,但现在一本都没换,没人来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户政管理支队支队长王恒贤坦言,户籍改革涉及到农民进城后在医疗、低保、救助、教育等方面能否享受到与非农业户一样的待遇,此外还要考虑到城市各项资源的承载能力及中央转移支付的力度,“如果上边这些事情不落实,农民根本不愿意换户口簿。”
我国自1958年实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来,绑定在“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上的各项政策已为社会诟病多年。然而,随着近年来土地价值的日益凸显,农民固守身份的意愿更加强烈。一面是不断升值的土地价值,另一面是尚未完全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两者利益差距的悬殊,让哈尔滨的这次户籍改革在前期遭遇了一次尴尬。
土地上的权益更多
“现在土地上展现出的权利要比城市户口多。”王恒贤说,这恐怕是农民不愿改变户口的最主要原因。
靠山村位于哈尔滨市东南三环外的近郊区,村民王世华和魏启贤做了多年邻居,可两人在村里享受的待遇完全不同。
魏启贤今年62岁,户口簿上显示他是黑龙江省铁力市神树镇人,户口性质也是地地道道的“非农业户”。他做了几十年铁路职工,8年前儿子与靠山村一位姑娘结了婚,并在村里安了家,魏启贤和老伴儿就在退休后“投靠”到靠山村。目前全家居住在村里的一座二层小楼,而这小楼就是多年前从王世华手中买来的。
自从搬到靠山村,魏启贤就在为落户发愁。按照黑龙江省目前的落户政策,魏启贤将户口迁入靠山村并不难,难的是“非转农”。尽管儿子已经在靠山村落户8年,但他的户口依然是“非农业”。变成靠山村的农民,无异于要从村民口中分得一杯羹,这对于随时可能面临动迁的靠山村村民来说并不容易,而得到全体村民表决同意则更难。
王世华今年52岁,是土生土长的靠山村人。几天前,他从电视新闻里得知了黑龙江目前推行的户籍改革政策,可他却对那一纸“居民户口”不感兴趣。“在村里,农业户和非农业户待遇不一样,动迁(补偿)都不一样。现在村里分东西,非农业户和外来农民都不给。你看,我和他都有户口,但我今年分了6袋大米和10多桶豆油,他就没有。上次我们分地补,一家分一万元,他也没有。我有地,他们没有地。”
魏启贤退休后在哈尔滨继续打工,每月有5000多元收入。身为铁路职工,尽管户口不在哈尔滨,他可以凭借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到哈尔滨指定医院就医报销。王世华认为,魏启贤享受的这些福利,靠山村村民无法与之相比。
尽管如此,魏启贤依然急于变成靠山村村民。几年前,三环修路占了一座村子,每户都分到了一套房,户口不在村里的则分不到房。他还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我60岁退休以后有退休金,比村民待遇好,但人家有地,一亩地卖四五十万,10亩地就四五百万。我再活20年,一年挣3万,才60万,没法比。”
“靠山村地理位置不如三环以里,但比外县强,外县(动迁)才几万块钱一亩地。如果按一亩地50万元赔偿算,10亩地就是500万元,一辈子都够用了。我们不愿意农转非,他们愿意非转农,现在农民吃香了,都想往农村奔,不像以前,现在反过来了。”王世华说。
同样的看法在距离哈尔滨市城区最远的呼兰区(原为哈尔滨产粮大县)振兴村、工农村也得到了印证。
“换不换户口得考虑一下,因为换了户口我们就没地了。”45岁的振兴村村民张淑兰从记者口中听到黑龙江此次户改政策后,给出了上述回答。张淑兰家里有4口人,共10亩地,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老伴儿也会利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此外家里还额外租下了几亩地,主要靠种植玉米和养猪维持生计。
按照黑龙江省此次出台的户改政策,进城落户的农民是否有偿退出“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可以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开展试点。现阶段不得以退出“三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尽管如此,张淑兰和一些受访村民依旧担心土地政策有可能在未来发生变数。
谈及农民不愿意更换居民户口簿的原因,黑龙江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副总队长刘新海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黑龙江农民土地比较多,特别是一些边境地区,一些农民一年的租地收入就有几万元,有的甚至能达到几十万元,农民害怕将户口迁入城市后将来会失去土地。虽然我们的政策是落户不与‘三权’挂钩,但农民可能考虑到进城后,如果将根留在城里了,将来无法参与第三轮、第四轮土地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