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综治战线深入推进平安甘肃建设,治安防控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群众安全感逐年提高,持续保持在90%以上。平安甘肃建设也走进了社区、迈进了乡镇、跨入了校园、步入了医院……渐次向更广领域、更深层面拓展,为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注重顶层设计综合治理上水平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平安甘肃建设工作,坚持把平安甘肃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推进,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
全省各级综治组织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大力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不断地组织开展打黑除恶和打击整治涉黄赌毒、涉电信诈骗等专项行动,重特大案事件和命案发案持续下降;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整合基层资源力量,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努力打造矛盾综合调处、治安综合治理、民生综合服务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维护了社会稳定。
在深入推进平安甘肃建设中,我省始终把加强顶层设计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着眼工作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在全省政法综治系统相继开展了深化平安甘肃建设大调研、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调研等一系列专题调研活动;提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甘肃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综治部门联合公安、卫生计生、教育、司法等部门分别出台了加强公共交通安保、物流安全管理、校园安全保护区建设等方面的10多个指导性文件,为推动全省平安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防范打击并重增强群众安全感
平安不平安,关键看治安。平安建设搞得好不好,直观地反映在社会治安上。
针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2012年以来,我省各级公安部门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和凌厉攻势,坚持防范和打击并重,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有力地打击了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群众的需要和诉求,就是平安甘肃建设的努力方向。2015年6月3日,一名男子摸入兰州市焦家湾一市场院内,将一辆摩托车偷走。失主报案后,警方立即行动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及时返还了被盗车辆。案件的顺利侦破,得益于兰州市区无处不在的视频监控。(转2版)
五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共安装视频监控探头25万多个,城乡公共场所、主要街道视频监控覆盖面达到74.4%,一个个视频探头,全天候不“眨眼”地守护着陇原大地。
在扩大视频监控覆盖面的同时,平安巡防队伍建设也在大力推进。以公安民警为骨干,武警、协警、保安及公益性岗位人员等为主要力量的巡防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截至目前,全省共建专职群防群治队伍4.7万人,防控整体效能日益显现。
我省还重点强化省内外公共交通、邮件快件寄递等安保措施,部署开展了一系列突出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消减社会风险,筑牢社会公共安全的“铜墙铁壁”。如今,一个全覆盖、多层面、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全省已基本形成。
注重源头治理勇于创新促发展
平安甘肃建设始终坚守创新理念,创新做实基层基础,创新探索社会治理。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信息化也成为必然。近年来,“互联网+平安”成为我省社会治理和助推社会稳定工作的新载体。截至2015年底,全省县乡两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了全覆盖,村(社区)覆盖面达到93%,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覆盖率达到88.3%,基层的服务触角进一步向社区、家庭和服务对象延伸,大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邻里纠纷找“调解员”,夫妻吵架找“调解员”,受伤索赔同样可以找“调解员”……随着一桩桩纠纷的顺利调解,当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山丹县霍城司法所。仅今年春节前后,霍城司法所共调处纠纷18起,调解成功率100%,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稳定。
不仅在司法所,全省各地各行业也有不少这样的“调解员”。五年来,全省每年调处的矛盾纠纷都在25万件左右,调处成功率保持在96%以上,特别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矛盾纠纷总量稳中有降,仅2015年,全省医疗纠纷、道路交通纠纷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同比下降了59.3%、33.6%、29.7%。
我省支持和推动各地在平安建设中大胆探索创新。开展的铁路护路联防转型发展试点工作,被交通运输部铁路运输局向全国推荐;酒泉“一办四室一中心”、定西“一委一办三中心”、张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门学校等创新经验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