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陕西安康:创新发展“合作社+”模式 带动农民增收

内容摘要: 中国网3月1日讯(记者 谢坤)“家家有资本、户户成股东、村村有产业、年年有分红”。这是陕西安康农村的一大特色,也是农村经济兴农模式的新发展。但随着村、镇...

 1359521472_0.jpg

中国网3月1日讯(记者 谢坤)“家家有资本、户户成股东、村村有产业、年年有分红”。这是陕西安康农村的一大特色,也是农村经济兴农模式的新发展。但随着村、镇两级合作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市场制约因素逐渐显现,安康农村经济再度走出一种新模式——农民集团“抱团”崛起。通过成立专业合作集团、让专业合作社嫁接土地合作社、组建兴农合作社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农业生产合作水平,增强了农民的投资意识。“合作社创新”正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爆发点”。

“集团”,赢得市场话语权

由于撤村并居,村民们不再农作,收入受到一定影响。“如何让村民致富,如何盘活合作社是我当时考虑最多的问题。”兴农合作社理事长何民侠说。

2013年,何民侠把目光聚焦在了方兴未艾的生态农业上。2014年年初,她成立兴农合作社,转身做起了一名农民,还带领着村民开始了一场田园创业。

“我要建的是"四不用"农场,不同于"有机",我们真正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生长激素。”何民侠出身农民,她想建立的是一个生态平衡、内部循环的农场,回归到以前真正自然生长的方式,保障富硒功能性农产品质量,也保障老百姓的食品安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致富初级阶段的产物,当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然产生进一步提升的迫切需求。”兴农合作社理事长何民侠认为,走市场化的集团公司之路是农村专业合作社突破瓶颈的一剂良药。

“嫁接”,激活农田里的资本

为把土地变为农民增收的资本,兴农合作社尝试将农村专业合作社嫁接到土地合作社。

这一尝试,效果明显。农户梅开涛家有10亩地,自己耕种,每年效益不过1000多元,前些年搞土地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梅开涛一年可拿到5000元的租金。而去年年底,他所在的兴农合作社引进了附近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家庭农场,根据章程规定,引进的专业合作社嫁接在兴农合作社上,除了保底租金外,利润的一半也必须返还给兴农合作社。这样,梅开涛家一下子多出了2280元分红。

仙缘合作社理事长王平介绍说,按照通常的土地合作社运营模式,土地多数是以对外租赁的形式给别人发展高效农业,而高效农业一亩地收益能达到上万元,经营者用赚来的少部分钱支付土地的租金,农民并没有得到更大实惠。而通过嫁接专业合作社,农户获得了租金,还能有分红,这样,农民才真正能从土地中获得最大的利益。目前这种“嫁接”模式的合作,在安康市已经有30多家,涉及500多农户、1万亩土地。

“兴农社”,让村民变成“股民”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城郊村庄已经没有了田地,对于这里的农民,以投资与资本运营为主要经营方式的“兴农合作社”模式,给他们带来了一份稳定的“分红”。

安康市汉滨区委农工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兴农合作社”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它是以行政村或组为单位建立的一种农民组织。简单地说,就是将集体的土地、固定资产、资金乃至村民的钱进行集中,通过市场运作获得收益,年终按每个村民的持股数进行分红。这种兴农富民的合作社,在给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提高了土地、资金的利用率,老百姓投的钱,收益能超过银行利息。

专家认为,“兴农社”探索了一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聚集群众闲余资金,发展物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农民合作社抱团进行集团化运营,具有一定的标杆意义。今后,跳出“农字头”经营将成为更多农民的致富平台。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住甘天下政协委员正在兰州集中 对提案进行协商会商

下一篇:贵州大数据培训--CPDA数据分析师将成为大数据时代最具价值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