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坚守规则,企业和市场才能活起来
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曾明确要求,要把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与深化简政放权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从源头上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在今年召开的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他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名目繁多的收费使许多企业不堪重负,2017年要大幅降低非税负担同,多措并举降企业运行成本,并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使企业能够轻装上阵。
笔者为此叫好。因为我们发现,我国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企业自身技术攻关的转型升级和外部环境优化双重压力,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员工失业、就业困难以及生活紧张等危机。固然,企业技术转型升级更多是需要企业自身解决,但有关部门涉及企业收费名目过多,致使不少企业都面临倒闭的威胁,这是我们都不应当看到的局面。
不难发现,有的部门存在执行政策“过死、过硬、过高”的现象。有的部门把相关业务,委托给了指定的中介服务,而且费用较高,纯属于一种垄断经营的行为;有的部门服务意识不强,行政执法中“轻宣传、重处罚,轻服务、重收费”的现象较为突出。有的地方发现不规范行为不是及时制止,而是等待行政相对人发生违法行为时进行处罚,形成了“以罚代管”、“只罚不管”;有的部门将法律工具化,在企业办证、验证时搭车收取费用,将一些协商性、自愿性收费变成必备性、必须性缴费,迫使企业“自愿”缴费,否则就要故意为难;有的部门存在重承诺、轻兑现,喊得多、干得少,出现了上热下冷现象;有的工作人员把“限时办结制”的最高时限,当作最低时限来执行,限时办结不能提速。
笔者以为,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不良现象,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点:一是部分干部思想观念滞后,没有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抓环境建设,导致某些部门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无法落实,形成空洞口号或挂在墙上的标语。二是部门利益至上,一些部门严守既得利益不放,为了本部门及个人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尽管现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仍未触及体制中深层次的核心问题,全局利益与部门利益仍然在不断博弈。三是监督力度不够,纪检监察机关在不断发力,作用不断彰显,但由于监督措施不到位,尚未真正形成制度化,致使一些监督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要想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真正给企业减负,就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建明白账,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以此激发社会活力,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二是公示办事流程,制定方便快捷、规范科学的审批流程;明确其项目名称、设定依据、实施机构、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审批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明确申请材料目录、格式文本、联系方式、办理地点和承办人员等,并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确认下来,做到每件事项的办理环节有据可查。三是强化效能监察,要以明查暗访为抓手,采取“上查下、下查上”等方式,加大暗访频率和力度;可以将违反审批制度、违反工作纪律、制造肠梗阻以及“三乱”行为等“机关病”,在进行常规通报的同时,把这些图像资料制作成光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播放,进行警示教育,并对违反者进行严肃处理。
李克强总理说过,“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讲规则”。只要给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只要给我们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环境,只要建好守好科学严格的市场规则,我们的企业和市场才能真正‘活’起来。
(澧县梦溪镇纪委:张波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