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微信好友数量比手机通讯录数量还多,发微博、微信和朋友圈多过见面交流的时代,“你”是谁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值得玩味。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扮演成任何样子,足不出户成为旅游达人、三餐泡面变身美食名家、宅男屌丝化作小资型男,种种怪相让整个网络都沉浸在虚假的粉色泡沫中。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泡沫让很多人都从中获益,但是真正让他们获益的东西,并不是网络,而是他们通过网络所打造的个人品牌。换句话说,网络为人们提供的是一个更加便利和迅速打造个人品牌的渠道,和四、五百年前的徐霞客、李时珍靠“行为艺术”、著书立作、潜心科研打造个人品牌没有本质区别。
但是我们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建立个人品牌的成本相对于过去来说已经大大降低,同时人们建立个人品牌的意愿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个人品牌作为竞争手段已经成为了常规武器,能够系统梳理和建立鲜明个人品牌的个人,在与他人进行沟通和竞争时则更容易被人记住、了解和接受。也就是说,在当今的职场中,搞清楚“你”是谁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功课。
对于品牌的学界研究已经颇为丰富,菲利普·科特勒对品牌的定义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他们的相互组合应用,用于识别某个消费者或者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及服务相区别”,而品牌最大的价值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本质上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当然,这在过去一般来说品牌的概念都是针对企业、组织而言的。但是我认为,对于个人来说,这些概念是可以互通的,徐浩然和徐玉贞在《重新定义个人品牌》中提到的观点我很认同,他们提到“一个成功的个人品牌是以个人为传播载体,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情感特征,符合大众的消费心理或审美需求,能被社会广泛接受并长期认同,可转化为商业价值的一种社会注意力资源”。
在建立个人品牌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所传递的信息量是否足够支撑个人希望展现出的特质。在人们的传统日常商务沟通的场景中,有几个点导致个人品牌建设的难度较高,首先是信息量的数量不够,虽然现在类似个人主页的形式多样,但是作为职场交流的相对正式的渠道仍然较少,商务社交时展示过度私人化的信息反而会显得不够专业,直接导致并没有足够的信息能够传递给对方、
第二,信息量的维度不够,在包装个人品牌时,以往的商务社交工具所展示的信息往往过于简单。个人品牌是需要通过多种维度来进行诠释的,其中可能包括教育背景、个人经历、所服务以及服务过的公司、所参与以及参与过的项目,但是现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条目除了在简历中呈现外,很少有地方可以展示。而天天把简历给人看的行为,怎么看都挺不合适的。
第三,则是信息的碎片化,大多数情况下,就算支撑个人品牌信息量在数量上和维度上足够了,还是缺少一个将这些信息整合展示的平台。这样的场景在商务社交时特别常见,当双方有了初步沟通建立联系后,通过百度对对方背景资料进行搜索几乎已经成了惯例,更有甚者在面对面进行沟通时就直接用手机开始搜集信息,找到和对方继续沟通的突破口。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巨大的。
决胜集团总裁王雷
现在能够解决这三个问题的社交工具是市场上的一个缺口,在教育领域尤甚。决胜网立足帮助教育机构及从业者获得更多商业合作机会的出发点,启动了“教育百科”项目,这是一款定位为“社群时代的商务社交工具”的产品,主要是为教育产业从业者解决上述的三个问题,现在产品上线时间不长,我们正在不断打磨快速迭代,平均每周会有三个小版本上线,这一点我颇为产品开发团队自豪。
作为结尾,我想说无论“你”处于什么年龄阶段,处于什么职位,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注意到个人品牌的重要性,把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看做一个公司,大胆去做自己的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