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古瓷尚“青”,青瓷以其独特的温润淡雅之美备受人们的青睐。宋代是我国瓷业最发达的时期,南宋时出现的龙泉青瓷是青瓷的集大成者。它以古朴典雅的造型、优美多样的纹饰、精美绝伦的釉色达到了中国制瓷业的最高峰。经过一代代制瓷工匠的不断积累与创造,博采众长,龙泉青瓷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装饰风格。
“龙泉官窑,民族瑰宝”——我国当代作家、艺术家冯骥才先生曾为龙泉官窑题字,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龙泉,作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龙泉窑是我国五大历史名窑、八大窑系中烧制延续时间最长、窑址数量最多且分布最广、产量与出口量最大的窑系,始于三国两晋,气脉逾1600年不断。龙泉青瓷以胎质如冰似玉,釉色青翠喜人博得“瓷海明珠”的美誉。早在宋元时期龙泉青瓷产品就远销亚、非、欧三大洲的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主角身份参与开拓了声名显赫的世界“海上陶瓷之路”。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书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唐宋时期瓷器烧制已有官窑、民窑之分。“官”字类瓷器其胎土、胎釉、造型、烧制等在同类中均属上乘,专供宫廷独家享用。南宋时,龙泉青瓷作为主流瓷器,形成了“哥窑”、“弟窑”两类美学特征不同的流派。朝廷在龙泉设立官窑基地,明末清初,由于税重利微又实行海禁,龙泉窑所剩无几。龙泉赖氏家族世代以瓷为业。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赖永魁由陶瓷之乡福建德化迁至浙江龙泉八都木岱村,开山建窑烧制青瓷,取号“赖永顺”,潜心研复南宋官窑青瓷工艺。时逢龙泉青瓷走向衰落之时,凭借赖家人的勤劳和智慧,“赖永顺”号迅即雄起,并带动相邻的上垟、八都、溪头等地青瓷业蓬勃发展,从而使日渐式微的龙泉青瓷走向复兴。“赖永顺”号自创设以来,历经家族内世代秘传、苦心钻研,至民国中期,第六代掌门赖先有已成为龙泉青瓷的翘楚。
赖建平是青瓷世家第八代传人,他自幼在青瓷世界里成长,对龙泉青瓷有着特殊感情,而他的人生轨迹、所有梦想和追求都注定与“龙泉官窑”的振兴交织在—起。
创业初期,举步维艰。如何让淹没许久的“龙泉官窑”品牌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成为赖建平的当务之急。虽然龙泉青瓷早在北宋就已进入皇家视野,为朝廷供奉秘色瓷,南宋时期朝廷便在龙泉设立官窑。但到了现代,人们普遍认知的是龙泉只有“哥窑”“弟窑”,唯独没有“龙泉官窑”。赖建平深知要把“龙泉官窑”这个品牌打响绝非易事,这之中经历了各种挑战和难以承受的压力。但是,凭着执着的信念,赖建平最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康庄大道。2006年,赖建平打造的龙泉官窑之“官”字品牌,被国家商务部首批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成为当时中国瓷业界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品牌。到了今天,“龙泉官窑”品牌已得到国家权威部门、业界专家和社会高度认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曾为龙泉官窑题词:“龙泉官窑,国之大器”。
多年来,为了让龙泉官窑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赖建平带领的团队在继承传统和创新研发上,恪守品质至上的原则,精益求精,潜心打造“官”字品牌,出品了一大批大器稳重、端庄拙朴、温润如玉的作品。这些作品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高尚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世人的肯定和喜爱。2016年,在举世瞩目G20峰会上,龙泉青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国礼赠送给与会外国元首。此次峰会共有五位青瓷艺人的七款青瓷作品入选国礼,其中,以赖建平为核心的龙泉官窑团队的“龙泉官窑”之“官”字牌作品入选了三款,几乎承载了峰会国礼一半的任务份额。
千百年前,龙泉青瓷曾以文化瑰宝的姿态参与过“古代丝绸之路”,特别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如今,习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构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瓷韵剑道,千古丝路,相信不久的将来,作为中华老字号的龙泉官窑将以开放的姿态和激扬的情怀,融入强大的时代洪流之中。
历史绵延薪火相传,赖氏家族八代人用了近两百多年的时光,守望着一个理想,那就是龙泉青瓷之复兴。如今,赖建平正在循着父辈们的坚实脚印,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梦想。“官”之梦,既是我的梦,也是家族梦,更是中国梦。‘官窑’任重道远,吾辈乃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