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2018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论坛

内容摘要:主题:2018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论坛时间:2018年8月21日14:00地点:会展中心五楼梅花厅主持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达沃斯青年领袖——田薇 实录内容...

主题:2018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论坛

时间:2018年8月21日14:00

地点:会展中心五楼梅花厅

主持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达沃斯青年领袖——田薇

 

实录内容:

 

主持人:尊敬的黄市长、赵主席、各位领导、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谢谢各位的掌声!欢迎大家出席2018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论坛的主论坛,我是主持人。非常荣幸代表我们智博会的主办方之一主持今天下午的部分活动。

    大家都知道,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一定是意义非凡,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为什么它重要。

    首先它是全面落实贯彻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指导政策,与此同时,宣传推介智慧城市建设优秀案例与成果,同样它也加强智慧城市国内外合作交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到现在为止,此前举办了三次,而且这三届都得到了大家很多的支持和欢迎,得到了很多好评。这一次不仅大家能在这里共同进行交流,来了解我们智慧城市发展的最新态势,与此同时也把这个智慧城市的博览会以及主论坛作为一个很好的平台,来加强进一步的合作。

    在这里我非常荣幸代表主办方向大家表示致意,希望今天下午的创新论坛,大家都有很多收获。在这里首先隆重有请深圳市人民政府艾学峰副市长致辞,有请!

 

艾学峰: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2018中国智慧城市创新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在此我谨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向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党中央立足我国城市发展实际,顺应信息化城镇化发展趋势,为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科学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深圳深入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紧紧围绕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定位,坚持全市一盘棋,强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基本形成了高效集约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和大数据应用体系,智慧城市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涌现出平安、腾讯、华为等一批智慧城市建设领军企业。

    今年以来,深圳以更大力度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工作,发布了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到2020年要实现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知全局、一体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的六个一目标,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新标杆。

    作为智博会重要配套论坛之一,今天在这里召开的2018中国智慧城市创新论坛,聚集了众多的国内外业界专家学者,企业家朋友和兄弟城市的代表,围绕新时代新征程,网络强国智慧社会的主题,进行思想碰撞,交流互通,也为我们与国内外先进城市开展互学互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作为主办方深圳将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积极向国内外与会城市的代表学习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向各位专家领导学习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律,构建新型智慧城市行稳致远。

    最后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朋友在深圳期间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艾市长的精彩致辞,祝贺深圳市在智慧城市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感谢您和您的城市为智博会作出的努力。

    接下来有请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小组负责人庄少勤先生致辞,有请!

 

庄少勤:尊敬的黄市长、徐主任:非常高兴参加智慧城市创新论坛,有机会向中外的智者学习智慧,是件非常愉悦的事情。

    但是“智慧”一词日益让人感到敬畏和谦卑,自从阿尔法狗轻松地完胜人类的围棋高手以后,我相信大家对人工智能都有新的认识。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生物技术,量子科学等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高度、维度驱动产业革命,影响了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变局。

    中国已经明确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智慧城市是主阵地。城市在进入农耕文明1.0时代,工业文明2.0时代,现在正进入数字时代,或者叫信息时代,或者我们今天叫智慧时代,即城市化的3.0时代。

    万物互联互动的数字化生态也催生了新的生态文明,它是成为生命的有机体,智慧城市是城市化3.0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我其重要资源之一就是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包括城市化在内的空间规划都纳入了自然资源部的职能,这也标志着我国的空间规划进入到以智能生态为基础的生态文明新时代。

    当前,许多城市已经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治理城市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数字化应该使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有前所未有的发挥。从空间而言,数字化压缩了时空,也融合了时空,并驱动了时空流动。城市成为时空一体、虚实合一的项。当前不同尺度的空间展现出新的项变:

    一是多中心网络化,互联网让世界更平了,但并不是去中心化。新的集中分散的动能,使城镇之间以及城镇内部涌现出多中心网络化的分布式空间格局,这使得车是更加便利、更有活力,也更有韧性。

    二是群落式全层化,网络的可达性提高弱化了行政边界,为了全球城市等不同人级的城市网络节点,形成了城市群、都市圈、生活圈、设计生活圈等群落的深层合作,有效的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和集约发展。

    三是复合式社区化,数字化使生产生活更加融合,人成为数字化的终端,而虚实结合功能复合的社区和社群,成为群体活动的基本智慧单元和门户。

    四是体验性场景化,时间决定空间的意义,体验决定空间的价值。空间开发现在已经进化为场景的营造,有时间体验感的场所才能成为场景,人们在场景当中连接世界、感知生命、创造价值。

    五是地域个性化,工业化标准化的规划建设,带来了千城一面,而数字化促进了个性化规模的生产和消费,决定城乡时空价值传播的是和而不同,卓而不同的空间记忆感。

    六是自主性权力化,技术本身是权力去推动变革的第一只手,其他的我们说市场之手、政府之手、社会之手和智能之手,每次重大的变革都会引发利益的再分配,网络化是利益创造和分配自主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容易自发形成马太效应和空间的折叠。因此数字化发展会产生新的不确定性和垄断性,智慧城市在创造数字红利的同时,也要防止数字暴力,要把数字权力关进笼子里。

    新时代的中国空间规划将是可感知、可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规划或者叫智慧型生态规划。致力于绿色发展和美好生活,建设智慧国土和美丽中国。

    在思想观念上,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智慧理念上践行新时代理念。

    一个是城乡为生命共同体的注重绿色安全发展的有机思维,第二个是各利益相关方和合伙人,注重协同创新,共享发展的用户思维,第三是全球多维的利益共同体,注重去渠道开放协调发展的跨界思维。

    在运行体系上呈现六维驱动:一是数字驱动,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重构规划技术平台、技术标准和政策机制。建设实施感知、学习、预警和安全等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空间,提高空间规划感知、认知、预知和自适应的能力。

    二是生态驱动,注重生态空间发展,自然生态和数字生态决定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

    三是网络驱动,网络可以改变格局,也能改变节点的功能,你是谁取决于你连接谁,传统的空间点足驱动要净化为网络驱动,网络的连接分布式的圈层节点门户等网络基础设施驱动和支撑着空间的发展。

    四是社区驱动,美好的社区在哪里,人就在哪里,以人民为中心,将更关注社区生活圈的品质,城市有机更新,将推动社区成为宜居、宜业、宜养的微型城市。

    第五是流动驱动,数字化激发了流量空间,模糊了日常治理的界限,城市更新、社区营造、场景再生、空间运营等将成为空间治理的常态。城市设计、社区设计、场景设计、应用设计将成为城市规划的常态,全要素将成为城市空间管制的常态。

    第六是用户驱动,数字化也模糊了生产和消费的界限,公共产品和商业产品的界限,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和民众都是空间生产和消费的不同用户,是命运共同体,政府将更好地发挥公共平台的作用,激发用户的群体智慧,使规划过程成为用户们共建共治共担共享的社会建设过程。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古代先贤老子说:智慧出、有大为,小智成存。真正的智慧是给世界以真善美的,人性不能以数字而淹没,人生不能因为智慧显得无聊,城市也不能因为智慧显得无趣,因为智慧更需要人文的引领,使城市更加高效、更加公平,不仅更加繁荣,更加绿色,不仅更加便利,也更加安全,不仅更加敏锐,也更加安心。

祝愿每一座智慧城市都成为人们感知和向往的美好城市,谢谢各位!

 

田薇:非常感谢庄先生充满了哲学逻辑的致辞。谢谢您和我们分享智慧城市发展的最新的趋势,特别是在智慧城市空间规划和形成过程当中所应该遵循的规律和原则。谢谢!

    接下来让我们有请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李颖巡视员致辞。谢谢李巡视员!

 

李颖:尊敬的黄奇帆市长、赵白鸽主席、柴洪峰院士、艾学峰副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2018中国智慧城市创新论坛,在此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对大会的召开和大家长期以来对智慧城市发展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中心的感谢!

    智慧城市是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的实际,为提升科学发展水平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近年来,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推动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等等。着重从提高信息技术支撑能力和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角度,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引领智慧城市健康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城镇发展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为破解新时代面临的主要矛盾指引了方向,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主管和服务部门,我部将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继续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

    一是围绕网络强国建设,夯实智慧城市的发展基础。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促进网络提速降费,不断提升网络的布局能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2、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超前布局前沿技术攻关,掌握核心技术发展的主动权。

    3、切实做好关键基础信息设施和信用安全保障,强化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赋予智慧城市发展活力。

    1、夯实数字化的基础,着力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形成基于数据的新型生产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2、提升数字化水平,推动互联网新技术从消费领域向生产制造、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渗透应用。释放数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效应。

    3、加强数字化治理,运用数字化技术不断提高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多主体参与、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格局。

    三、继续做好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以信息化带动和提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

    1、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传统产业,促进融合发展。

    2、壮大智慧融合型产业,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智能制造,促进智能技术和智能装备的创新,做大做强智能融合产业。

    3、培育融合发展的新业态,着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应用、新业态,拓展融合发展的新空间。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智慧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系统工程,需要大家的协同努力,共同推进,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将继续加强与大家的沟通交流,也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本次论坛的机会,加强交流、分享经验、深化合作,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田薇:非常感谢李巡视员充满激情的致辞,谢谢您和您的同事为智慧城市做出的努力,为智慧中国做出的努力。

    首先让我们有请来自于韩国国土交通部副部长朴善皓致辞。

 

朴善皓:尊敬的各位嘉宾、先生们、女士们,首先恭喜大家在上午有这么宏大的开幕式。

    我们今天中国智慧城市在深圳顺利的召开了。深圳也被视为中国最具有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我代表韩国政府非常荣幸能够首邀,在这里和大家介绍我们的情况。目前为止,众所周知,智慧城市是非常关键的工具,可以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智慧城市也是全面的平台,包含了各种创新技术,比如说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目前为止以及在未来,智慧城市将会持续的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城市的问题和挑战,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是因为他能够提供更方便的城市服务。另外,智慧城市也能够帮助我们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创造就业,在很多新技术领域和服务领域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韩国也在落实智慧城市的战略,把它作为了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我们专门将智慧城市当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这是由我们的总统所提出来的。

    在过去半个世纪,我们已经积累了新城市地区发展的重要经验。同时,我们也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这样的经验再加上韩国非常有竞争力的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我们还有非常独特的法律和机制框架,从而服务于智慧城市的发展。也极大程度建立韩国自己有特色的智慧城市模型,目前韩国政府它发布了两个试点项目,这两个试点项目将成为未来技术应用和智慧城市模型落实的重要试验田。因此,在这些新城市中,我们在整合各种智慧城市的技术,包括很多城市再生项目。智慧城市的政策持续发生变化和调整,不管是治理还是服务还是技术进展方面,正因此,我相信扩大各个行业政策制定者、专家和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以及迎接创新趋势,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议题。我想说韩国非常乐于分享我们的经验,也乐意和任何国家就智慧城市领域进行合作。

    最后我想说,希望本次创新论坛能够取得圆满成功,能够在此平台上大家畅所欲言,分享经验,持续的为我们的城市发展做出贡献,让未来的城市成为可宜居的城市。谢谢大家!

 

田薇:非常感谢朴先生,感谢您和我们分享所谓的韩国模式的智慧城市是什么样,我们期待和他有更多的交流。最后在我们的第一个环节,我们要邀请英国牛津郡郡首Councillor Ian Hudspeth到台上和我们见面并进行分享。有请Councillor Ian Hudspeth!

 

Councillor Ian Hudspeth:市长先生,尊敬的各位贵宾、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嘉宾,感谢邀请我,我非常荣幸在创新论坛上发言。

    今天早上我也在聆听,听到了关于深圳的交通拥堵情况,其实我想说牛津郡也是最糟糕的一种交通拥堵情况,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找到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就是要分享观念、合作,而不是彼此竞争。牛津郡是很小的区域,但是我们有宏大的目标,我们有两个世界排名顶尖的大学,通过各方的合作,我们能够带来很多学术界的观点,甚至包括一些卫星技术或者是新的农业技术等技术的应用。这不仅仅得益于牛津本身,在牛津郡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有世界前沿的技术,还有卫星行业、空间领域的技术部门等等,这些都帮助我们提出很多新的想法,但是是因为他们携手来合作,才能解决很多问题。

    我们和剑桥也建立了合作,通过这样的合作相互分享自己的经验,才确保我们最终所提出来的技术革命的解决方案是适用未来的。当然了,还有卫星技术和自助化技术,我们有很多地方的倡议,我们一直想怎么和当地的居民合作来满足本地的需求,而且还有老龄化,今天早上我们也听到了这个议题,大家都在想怎么为老龄化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要避免人们最终只有在入院的时候考虑解决方案,我们有很多先进技术,能够帮助他们实现家庭护理和家庭医疗,这些都需要大数据的支持。

    我们也和很多大数据公司进行合作,和学术界进行合作,他们非常理解技术的现状是什么样的。我会给大家放一个短视频是关于牛津郡的,我们提供的可能性。(视频播放)

    大家有机会可以来看一下我们的成就,特朗普也访问过我们,我很荣幸,当时参加了晚宴。我们也和中国很多同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大家如果亲自来会看到这里不仅是技术发展,我们想要建立整个社区。谢谢大家!

 

田薇:大家能够听到我们的郡长先生对牛津郡非常骄傲,他清醒认识到挑战,比如交通拥堵。谢谢郡首先生。

接下来是今天下午非常重要的主题演讲环节,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欢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徐林主任为大家主持这个环节。有请徐林主任!

 

徐林:谢谢主持。从刚才各位嘉宾的致辞我们可以感受到,智慧城市正越来越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通过这种语言,我们可以就城市的未来、城市的发展进行交流和探讨。

    这一节将进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报告,有几位非常重量级的嘉宾将就智慧城市建设来表达他们的观点。

    首先我们有请重庆市原市长、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先生发言,大家欢迎!

 

黄奇帆: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很高兴受邀参加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的主论坛活动。

    这次论坛聚焦新时代新征程,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主题,互相激荡思想、碰撞智慧,必将有力推动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借此机会,我也与大家分享关于智慧城市的一些和感想。

    智慧城市概念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的理念,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被认为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方向,文明发展的趋势,其实质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高效和智能。不与城市智慧城市、智慧感应、智慧管理的能力,从而为城市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使城市发展更加和谐、更具活力、更可持续。

    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有三重意义,一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智慧城市以智慧的理念规划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设城市,以智慧的手段管理城市,用智慧和策略发展城市,有助于促进城乡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的运行,从而缓解城市病。

    二是推动高质量的发展,智慧城市是创新2.0时代的城市形态,它基于全面透彻的感知,穿戴泛在的互联以及智能融合的应用,构件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生态系统,推动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全面创新,从而为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的动力。

    三是智慧城市通过物与物、人与人、物与人的互联互通互动,极大增强城市信息,获取实施反馈和随时随地服务的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民生领域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公平的问题,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理解智慧城市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智慧,二是城市,其中城市是承载智慧的基础,是母体,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首先要遵循新型城镇化的规律,完善城市产业布局,功能配套和治理体系,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城市形态,离开城市基本面来谈智慧城市,既希望通过智慧化,让一个乱糟糟的布局极不合理的城市脱胎换骨,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智慧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精气神,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善用现代技术、现代理念、现代思维,夯实城市数字基底,中枢神经和智慧大脑,让城市学会思考,如果沿用工业时代的思维方式来搞智慧城市,只能照猫画虎,低水平的重复。所以对智慧城市建设而言,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基础性根本性层面的任务,推进城市智慧化是战略性集约化层面的举措,两者缺一不可,唯有无缝对接、有机融合,才能最终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

    我在这里讲的意思,就是大家不能为了智慧化谈智慧城市,如果这个城市基本的基础设施、基本的产业格局,包括人、土地各种要素配置都是很不合理的,在这个情况下不按照城市规划现代化要求的基本条件来进行改造,一步到位地就去想智慧化,想通过智慧化把不和谐的基础条件去缓和去平衡,那是空中楼阁,智慧城市是现代新型城镇化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一件事,不可能去改变一个乱糟糟的基础设施。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这是两个互动,互相辩证的一个概念。

    首先从基础性根本性层面思考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要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在城市的功能定位、人口、土地、房屋的建设,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就业岗位等等五个方面的要素供给上,按照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土地跟着人口和产业走的思路,做好五个方面的结构性平衡:

    一、城市功能定位的平衡,任何城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若是依托城市群、城乡之间的格局来发展,城市群是人口大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代表着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发展方向。考察世界主要城市群和大都市连绵带,一般有四个特征,这个城市群大都市连绵带这个区域,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化力一般在70%以上。

    第二这个城市群当中,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协调分布,相邻等级、城市人口比例大多数在1比5左右,比如一个2000万的城市,旁边可能有一个500万、600万或者三四百万的城市,不能这边一个两千万,那边一群30万、50万的要城市,这个城市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啮合传动都会效力减半。像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布局比较合理,西部往往会出现800万、1000万的城市,旁边一群四五十万的、二三十万的,缺少两三百万、三四百万的中城市、大城市之间的衔接,也就是城市群有一个定位,有一个布局。

    第三,要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各城市之间交通便捷、信息畅通。

    第四城市功能布局合理,功能明确,城市功能互补,就是要在城市群层面上思考谋划,合理确定自身的功能定位,我这个城市是建设城市群中的大城市还是中城市小城市,是金融贸易中心城市还是工业物流基地城市,总之要科学设定城市定位,彰显特色,有机联动,协调发展,而不能各自为政,盲目建设。

    第二,人口供给的平衡,人是新型城市化的核心要素,以人为本,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要义。当前,制约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城镇化力刚刚过了60%,国民经济的人口红利却已逐渐淡出,劳动力出于紧张,很多城市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造成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2.8亿多的农民工没有真正地市民化。一般来说城镇化的职工20岁左右,参加工作60岁退休,有40年的工龄,农民工因为有户籍问题,所以我们的农民工一般到了45岁以上,城里的企业就不招聘他了,这样达到60岁,差十四五六,他的工龄里少了15年。再加上20岁到45岁打工期间,每年总有两个月到元旦以后到春节要回家,一年有两个月,六分之一就在路上,就不上班了,这六分之一加上15年,差不多三分之一不能上班了,不再招他工了,六分之一加三分之一,加起来就等于二分之一。什么意思呢?农民工有效的工龄损失一半,所以中国的城市化让农民工损失了50%的劳动力的生命,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工龄,所以我们还没有到60%劳动力已经紧张了。全世界一般来说是城市化力到了70%以上有一次拐点出现,劳动力开始紧张。所以在这件事上,我们首先要把农民工城镇化户口问题,把它解决,这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任务。中央也提出,到2020年解决一亿的农民工问题,这件事对现实来说,对各大城市来说,包括深圳,深圳现在号称,或者实际上人口是2000万,其中400多万、500万左右是户籍人口,800多万农民工,还剩下600万左右是像我们这样的每天在这里来来回回进进出口,也不叫常住户口,闪动的户口。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常住人口一千几百万,超级大城市,如果800万农民工有一天全国各地都欢迎自己的农民工回来,甚至突然少掉500万农民工,这个城市就不是国家超级大城市了,就是国家一般的大城市了,因为人口500万到1000万了。这个意义上讲不是说深圳要抢农民工,对农民工大量几十年就业,城市善待他本来也该落户;对二对深圳长期战略发展,作为国家一千万以上的超级大城市,稳定的发展,都应该优先地解决农民工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智慧化城市怎么智慧,都缺少战斗力的。

    第三,土地房屋的供应平衡,以智慧城市促进城市精明增长,很重要一点,就是管理资源,比如城市建城区面积土地配置一般是每人一平方米,每一万人一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城市建设4到5亿平方米是大体合理的。又比如商业设施面积一般每两三万元的商业零售额可以配置一平方米的商铺商店百货店,每两万元的GDP可以配置一平方米的写字楼,不是计划经济,这是讲经济效益。如果你只有两万元的增加值,你去配了好多平方米的写字楼,这个写字楼空旷,如果一个城市一共就只有30亿的商业零售额,如果你去配了许多的商铺,最后也是赔本。所以这种配置都要按照市场需求、供求大体平衡,否则大手大脚供过于求,势必出现空城鬼城。但是如果土地长期供应不足又会造成土地稀缺,房价极高。

    到深圳还要为深圳说话,当年深圳两万人的渔村,小平同志批准,形成一个两千平方公里的地方,现在深圳两千万人口了,GDP也两万亿了,还是两千平方公里是不够的,这两千公里扣掉绿化,扣掉道路,真正可以搞建筑的一千平方公里不到,只有800、900平方公里,所以深圳土地紧、房价高,跟资源配置有关,在我的感觉里,怎么样再增加一千多平方公里,两千平方公里,真是资源优化配置。所以这件事我们今天我是说个观点,公共设施各方面要平衡,否则智慧城市再智慧,巧夫难为无米之炊。

    第四,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的平衡,基础设施是城市脊梁骨,我们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出发点是想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但是总体不平衡的基础设施上,增加再多的智慧元素也解决不了问题,是空中楼阁,前提还是要做好城市供给基础设施平衡。比如国家规定,城市建成平均路网密度要达到每平方公里八公里的长度,这不是我们国家主观规定,全世界城市都有这个规范,一个标配。再比如一个城市人每天要综合用水0.3吨,就是300公斤,用了水总会变污水,产生0.25吨的污水,每个人平均也会有一公斤垃圾,这样在一千万人的城市必须有一个一千吨的垃圾处理厂,每天。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一千万人要一万吨的垃圾处理系统。所以整个来说,基础设施和城市也是要有基本的比例平衡的。

    第五,产业布局的平衡,产业集聚、人口才能集聚,政府才会收入,智慧城市建设才有基础,这方面要特别做好两个平衡:

    一是就业总量平衡,一座一百万人的城市,扣除未成年人老人,起码有五六十万的需要就业。

    二是结构平衡,城市一二三产业之间要驳斥平衡,上中下游产业链与生产业之间要平衡,并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型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只有这样智慧城市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上述五个方面,是城市建设的ABC,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里面对智慧城市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大智慧,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锦上添花地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可以说智慧城市建设首先就是要以城市要素供给有效、结构平衡理念规范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用有效供给的策略复杂城市,从而提高城市的效力与活力。

    智慧城市是新型城市的升级版,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城市发展的智慧化,使城市具有智慧感知,反应,调控能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战术层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务必把握内在逻辑规律,也有五个观点:

    第一,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万物互联,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普遍联系,相互作用,推动失误的变化和发展,随着手机等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的普及,全球70多亿人打破地域,实现人与人跨接互联,当前我们正步入物联网时代,5G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让物理世界、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可能,推动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从而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逐步扩大到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智慧城市正是以智慧支撑的城市形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全面掌握并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更加主动地推动城市与智慧的融合。

    第二、智慧城市建设可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从大逻辑来讲,智慧城市建设起码要经历四个步骤,首先让城市各种各样的物能够说话;其次是让物与物之间能够对话;再次是让物与人能够交流;最后让城市会思考。这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有四个版本:1.0版是数字化,这是智慧城市的初级形态,目的是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可以通过数字表述出来,让物能够说明;2.0版是网络化,通过网络将数字化城市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交互,物和物之间能够对话;3.0版是职能化,在网络传输基础上实现智能反应与调控,与智能设备、智能交通、智能工厂等等,4.0版是智慧化,借助万物互联,使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类智慧的驱动下优化运行。

    第三,智慧城市建设要自下而上,由点到面的推进,智慧城市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它很难先有一张施工总图,然后照图推进,智慧建设只能自下而上,各个领域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积少成多,也就是说我们要按照现实需求,区分轻重缓急,构建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智慧子系统,如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各领域各条线都可以分别地来推。先把智慧城市的四梁八柱架好,要避免大规模大方案,不做细工的现象。一套套说得云山雾罩,最后不见成效。

    第四,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市场导向,智慧城市意味着高效率,而效率一定能够产生效益,这就能够吸引社会资本参加,比如物流领域,我们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2万亿,占GDP15%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比,如果通过发展智慧物流,把物流成本降到世界平均水平,就会节约4万亿元,这里面如果有2.5万亿是给企业,供方和需方,由实体企业分享,剩下1.5万亿搞智慧物流、智慧产业、金融业等各种服务业分享,这种事情就会好得多。

    再比如停车问题,我们目前全国缺少两亿个停车位,但是现有停车位全国又有8000万停车位控制力超过50%,如果通过智能停车厂控制力降到10%,每个车位每年,每个车位每年收费2000元就会有六七百亿的收益。所以我讲这个话的意思,无利不起早,智慧城市建设一个领域看着效益,然后去建设,不能够烧钱,A轮B轮C轮统统烧钱,最后让股民投资者寒心,让社会各种资源配置出现浪费。这方面还是要重视,通过市场化导向,让企业来干,让有效益的系统发展起来,这样的话才会真正地使智慧城市建设避免仅靠政府力量强推,缺乏智慧烧钱低效,搞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最后智慧城市建设要法制化、标准化,智慧城市是个复杂系统,也是新生事物,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中有三个方面尤为重要:

    一是标准,要统筹协调,加快构建包括信息技术标准、城市建设标准、信息应用标准在内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确保有序建设,高效集约。

    二是安全,这是智慧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要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和监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发展网络安全技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

    三是扶持,政府要带头打破信息孤岛,出台鼓励社会参与的政策措施,建立容错纠错的机制,为智慧城市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徐林:黄市长不愧是做过重大城市的操盘手,他阐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又着重阐述了智慧与城市之间的辩证关系,特别强调:如果城市的发展,城市化不符合规律,智慧不可能给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我觉得讲得非常深邃。最后他对怎么更加有效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也提出了五点建议,我相信给在座的各位都有很好的启发。谢谢黄市长!

    接下来我们有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女士做主题发言,大家欢迎!

 

赵白鸽:亲爱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作为一个智库成员,我的发言以问题导向,一共五个问题我想提出来,一方面是供今天所有到会的思想家和实践者思考,我发现有从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来的,来了很多人,韩国也来了很多人。我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共同进行思考和讨论的。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智慧城市的概念是什么。今天讲了很多,但是我没有得到一句非常清晰的思路,因为可能智慧城市的概念可以写出无数篇文章。

    刚才徐林同志提的一个观点我还是觉得非常好的,他说智慧城市的概念是指智慧技术与城市发展,注意,城市发展不仅仅指经济发展,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发展的结合点。凡是符合这样的标准的,应该是属于智慧城市,而不仅仅是看它的GDP,也不仅仅是看它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这个概念我想提出来,供大家来思考。

    在今天上午的讨论当中,有一个概念提出来我也觉得值得我们来思考,这就是潘院士提到的“三元空间模型”,“三元空间模型”它明确地提出来在二元模型的时候只考虑人类社会和物理空间,到三元空间模型的时候,增加了一个信息空间,我的问题是:这个三元,我们认为是它作为智慧城市的三大重要的因素,它各自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我们认为它是一个智慧城市,我们应该有非常明确的标准,没有标准的话,这个智慧城市恐怕很难被称之为智慧城市,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关于它的概念。

    第二个问题,我们必须看一下,我们今天在何处,未来向何处去,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今天平安集团给一个很大的支持,他们从保险开始,现在已经全面转向智慧城市。前两天我访问了科大讯飞,待会他们还要在会议上做演讲。

    我们共同讨论了一个问题,不管我们称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好,或者称作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好,我们今天在哪里,未来向哪里去。之所以称之为三次工业革命,是因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都有明确的定义,这个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以《第三次浪潮》那本书作为标志性。有人认为第四次革命和第三次革命是延续,我个人认为它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因为它不仅仅是信息,而且是信息的挖掘、应用和它的推进。因此我们得考虑,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当中,谁用什么方法能够掌握信息资源、能够掌握大数据,他就像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样的掌握了所有的能源和所有的推动力,因此这个意义是非常之大的。

    第三个问题,智慧城市的发展轨迹,刚才黄市长讲了4.0版,我想重复一下,和今天潘院士提到的四个阶段完全一致,1.0版指的是数字化,2.0版指的是网络化,3.0版指的是智能化,4.0版指的是智慧化,到现在为止,我认为我们中国大部分的企业还停留在1.0和2.0版,如果这个判断有错的话请大家批评。因此我们在进行智慧城市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智能化向哪里走,智慧化又应该怎么做,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第四个问题,就是我们必须认清目前全球和我们国家在整个智慧城市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问题。总体而言,中国在这样一个特别重要的历史阶段,我认为是跟随了世界潮流,我没有讲引领,我讲的是跟世界潮流。但我们仍然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去正视:

    第一个问题就是认识问题,很多人目前把数据只当作数据,但是注意,真正的智慧城市是把数据变成智慧,把数据变成一种新的语言来使用的,因此这个问题不仅仅对我们的企业,对我们的政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没有这样的认知,不可能实行新的知识,或者新的革命。

    第二个问题,我们现在比较明确的是缺乏系统性和阶段性,我们在和很多企业交流过程中,都意识到人们非常热衷于在谈某一个产品,或者某一个领域。我觉得这是远远不够的,当我们在谈智慧城市的时候,我们指的是智慧技术和城市发展,包括政、经、社、文,包括生态发展的问题,因此系统性和阶段性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

    第三个问题,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缺乏导向性,我们的政府,不是所有的,在谈到智慧城市或者数据应用的时候,非常多的在考虑怎么进行管理,我不是在批评不应该管理,我是说在管理的同时,我们必须考虑到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水平。刚才黄奇帆市长提得更具体,他说提高城镇化质量,推动高质量的发展,还有一个是创造高品质的生活。如果我们的智慧城市仅仅是为了管理和管控的话,我认为是不足以的。我们应该努力地把我们的智慧城市真正成为一个为老百姓服务、为广大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武器。

    第四个问题,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目前对于阶段论还是很多不大理解,或者只知道这个名词。刚才提到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智慧化,其实是整个产业链不断向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它的每一个阶段可能的发展和每一个阶段发展的标准,这个都是我们应该来思考的。

    最后一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现在缺乏的是强有力的平台,这个平台是一个跨界的平台,它既不仅仅是由政府单一来做,也不仅仅是由某一个信息产业部门来做,更不是由某一个企业来做。有鉴于此,引出我的第五个问题,就是我们的行动,今天彭主任提到“五个坚持”,我把它重复一遍,并且加上我的看法。

    第一个坚持,是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在智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是以数字为本,而是以社区的发展、以发展水平的提高、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判断的唯一标准。

    第二个坚持,是坚持市场导向,以市场需求来带动技术革命,今天有一位同志讲得非常好,他说技术革命很可能会引发新的利益变革,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因为过去可以由掌控来掌控一切,但是现在由于世界变平了,信息的均衡分布,这个阻隔已经停止了。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如何在这样一种新的形势下,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第三个坚持,是坚持改革和创新。我们知道,整个智慧技术是第四次产业革命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会涉及到我们整个改革和创新,包括我们国家的治理结构、地方的治理结构、产业的链条和生产等等问题。因此在这里面,我们认为只有用创新来引领,我们才能够走上全面胜利。

    第四个坚持,是坚持跨界整合,这个跨界指的是,包括政府、市场、行业、企业,甚至包括不同的国别,我今天特别高兴,因为有英国的,大家注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元老们,当然不是他们本人,刚才大家看到的牛津郡的首长等都到了这个地方。我们就在想这个问题,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当中引领了世界潮流,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我们应该能够做什么呢?我们能够为发展中国家做些什么呢?这都是非常值得我们考虑的。当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已经和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向全世界需要帮助的国家来实行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其中我们包括给一些中小国家的规划、策划、智慧城市和智慧信息、智慧技术的应用都走出来了,我们称作跨越式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整个第四次产业革命,特别是我们所说的智慧城市的创新,作出我们的贡献。

    谢谢大家!

 

徐林:刚才赵主任提出了五大问题,并把她对五大问题的思考展现给我们,特别是围绕怎么更好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5个需要坚持的原则,我觉得这对今后的智慧城市建设都是值得借鉴和思考的。谢谢赵主任!

    接下来有请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做主题发言。

 

李铁:上午刚刚讲过关于智慧城市的基本的想法和思路。我也知道在座很多人的工作都和智慧城市有关,有政府的官员,有企业家,我们也在想怎么推进智慧城市的实践?第一件事是在什么样的空间下我们可以去做一个智慧城市,我们对智慧城市的判断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上午已经讲过了。在一个城市里面的智慧要素越多、越系统,可以说这个城市达到了智慧化,也涉及到智慧城市的功能到底为谁服务,前面几位领导也都讲过了。

    一个空间的概念是城市,可是我们知道在一个老城想注入智慧要素很困难,因为基础设施既定的成本很高。新城都是地产商开发,但是地产商是不大懂智慧的,所以他的传统供应商都是材料商,我们想在什么样的城市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有两个选择。

    第一,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对旧城市来源注入智慧要素。第二,如何在一张白纸上画新的图画。前几年我去韩国、日本考察的时候,两种类型都有,比如韩国一个地方让我看现在讲共享单车,是政府提供的共享单车,认为这是智慧城市,还有一个是画出来的智慧城市。在这些智慧城市里,我们看到最好的实践的办法,那就是在一个新的空间,我们怎么样来把智慧要素系统的注入进去,这样我们才可能看到智慧,智慧的要素、系统化的整合、城市大脑,怎么对城市发挥作用。我想这个空间可能不能太大,因为日本那个地方就2.5万人,松岛的人也不多,但是已经很先进。

    谁主导智慧城市的建设?我想在座的科学家都希望我们主导智慧城市建设。这些年研究智慧城市的时候,碎片化的问题,就是智慧要素的整合不是企业的事情,是许多企业的智慧要素集合在一个空间内,所以我们不能设想一个社会化的企业来推进完整的系统化的智慧城市建设。日本的经验就可以借鉴,它有国土交通省来利用城市开发机构来协调25家大企业其中以一个地产商为主导,其他的20家企业,包括了策划、规划,还包括所有的智慧供应商,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夏普、东芝等都是智慧供应商。智慧城市建设就很系统化。这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政府在里面该起什么样的作用?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尤其在中国,我这几天和很多企业家讲,现在我们知道宏观调控特别限制房地产发展,如果我们以智慧要素开展新的城市空间,从运营的角度、开发的角度把地产空间转化为智慧空间,是不是代表着我们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未来?我想这是可能的。在这个新空间内,是不是可以从一张白纸画好一张图画呢?也是可能的,它会引领技术革命。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做什么?政府应该提供这个空间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并帮助运营商来协调所有的智慧企业怎么样进入这个空间。

    二是我们原来找很多开发商来谈,看他能不能做,现在开发商面临的问题是短期的资金周转特别难,半年就要见效,要快速使资金回笼,就不可能考虑更多的智慧要素进入,思维方式都是和传统材料有关,就需要用新的运营商和第三方机构来进行策划、协调这种跨界的合作和经营,来协调这种智慧城市的产生。所以这个在现实的操作中选择这样的实验是有意义的。

    三是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很多人、很多城市、很多企业家都想在我的地方进行实践,但是智慧城市无论怎么讲,它还是有一定的高大上。如果我们在中西部房价四五千的地方注入很多智慧要素,成本谁来承担?最初我们选择房价比较高的地方,在拿出2平方米的房价就可以解决所有的智慧要素输入,从家庭、建筑、社区都可以进入。这个地方对成本的敏感度弹性比较低,所以可以进行智慧城市实验。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可以率先在城乡接合部进行这种实验。

    四是转换观念,我们把重点是转向政府思维模式还是尊重市场思维模式?黄市长讲了,要收益。建设一个空间没有收益,赔钱,没有任何开发商愿意实践。怎么创造收益?要尊重市场的选择,要尊重所有的在智慧城市里面居民的选择,它的偏好。结合偏好进行智慧城市实践。这里体现了需求方对智慧的需求。我们才有可能让这个方案得到实施。

    我们在进行这么多年实践过程中,寻找一个开发商、寻找运营商或者寻找研发的机构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曾经试图和华为、软通进行研发,但是哪个城市愿意进行这种实践?要考虑各类成本。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去解决了成本的问题,那这个实践有可能推行。所以在这里面就特别需要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的支持来使这项实践得到进一步的开展。

    我觉得智慧城市在某方面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社会,也在矫正城市发展的误区。比如说,我们过去的城市是粗放型发展,比如说我们过去由于清理所谓城市的低端产业,把城市的饭馆、小市场全部打掉了,我们感觉不方便。有了这些智慧的因素,有了大数据、有了人工智能,有了新的模式及时填补进来,这就是市场的创新。我们的外卖、饿了么、美团等等,我们在屋子里就可以把饭送进来,饭送进来,及时送到,后面是智慧的平台。这种智慧类平台已经矫正我们城市的发展误区,它就是一种城市的创新。这对老城市和特大城市都会发挥智慧的效果,但是新城建设中,怎么既解决城市的粗放发展模式误区,还把这种网络化的、数字化的城市,按照社会大众需求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还是需要进一步探索。

    在这里我想特别说明,我们需要一些城市、需要一些城市的开发商、运营商在这方面提供它的政策支持和它的发展空间来进行智慧城市的实验。我们也愿意来进行顶层的规划和设计,把各种智慧的要素、智慧的数据端植入到我们的整个城市的规划中去,来使这种智慧城市的实践来进一步在中国获得成功,得到推广,这才是市场化真正的选择。

    谢谢大家!

 

徐林:李铁理事长刚才特别阐述了怎么更好的把智慧要素和城市的经济、社会、建设、运营的各个环节迁入进去融合在一起,他发言还特别提到要实现这种融合必须要有好的机制,这种好的机制就是要建立一个政府、开发商、投资商之间的好的利益分享的机制和正向激励机制。谢谢李铁主任。

    下面有请中国银联董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柴洪峰院士发言。大家有请!

 

柴洪峰: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来宾,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第四次中国智慧城市创新论坛,刚才几位演讲的嘉宾演讲的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给我很多的启发。借此机会,我就智慧金融助力智慧城市谈点想法。

    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离不开支付,我们认为智慧支付在为客户提升服务水平时,要融入智慧城市的建设,满足群众金融的需求,让生活更美好,智慧金融的发展,货币和支付模式的演进,就是一部技术发展史。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支付介质将从电子货币阶段迈入数字货币阶段,进入数字经济,支付模式已将从互联网时代迈入物联网的感知时代。物联网优化升级现有所谓的支付技术,从而带来更好的支付体验,包括传统用户侧和受理侧设备、物联网设备、设备管理平台以及支付平台四方面,同时物联网的连接能力能够从更低的成本、实时动态连接支付机构、用户、商家的商品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和更大的市场空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很多的物联网设备可以作为支付交易的发起方,也可以作为交易场景的受理方。

    位置服务是物联网智慧金融的基础,也是对各类终端共性基础能力的需求,包括从传统的个人终端、支付行业的受理终端再到万物互联的任意终端,通过位置服务可以围绕智慧城市建设让金融、让金融的服务更加精准的围绕用户生活展开,让城市的居民生活更美好。

    针对城市交通的痛点,我们想设计一个圆心概念,依托北斗卫星定位、Token支付技术和车联网技术,开展交通服务模式的创新,构建场景化交通的支付服务。从而助力交通服务水平的提升。拥堵是中国大城市道路的通病,北上广深最堵的路段高峰平均每小时时已经达到11.7公里,各地均在研究城市拥堵费的方案,而拥堵费征收的主要困难之一就是缺乏收费标准,缺乏便捷、高效的对车辆的跟踪方法。

    针对这一难题我们提出拥堵费征收解决方案的原型,根据北斗星定位的行车路线,判断收费道路的区域,该数据作为收费的标准支持车主在线查询确认,所有共享的终端通过对其嵌入传感的设备,通信和云端分析功能,使其成为智能互联的社设备。当用户进入共享模式时,该物品的状态、使用的轨迹等信息公开透明,共享经济的模式也得以成立。特别是围绕出行领域、高精准的位置信息是共享经济的基础,能够在便利性和管理方面取得平衡。

    供应链金融也是智慧金融中基于位置服务的重要应用场景,提供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合一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围绕企业经营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以及资金管理,供应链清分、融资撮合、构建服务与供应链生态圈开放式的服务平台。通过引入位置信息服务将传统的信息流、支付流、物流的真实记录从而达到物联网中客观事件数据、供应链数据、物流数据的合一,实现更优的供应链金融。

    UBI车险是基于驾驶行为和车辆使用数据定位的车辆保险,通过数据采集装置收集驾驶行为数据以及车辆运行的数据,经过数据分析处理评估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相关的风险等级,依据驾驶行为的风险等级个性化的数据确定车险的保费。在UBI保险应用中,高精度的位置数据为保险公司及时全面、准确提供了相关数据和全面降低赔付率。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顶层设计,自下而上分布落实,银联紧紧围绕公交、地铁、校园、医疗、商超等城市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布局智能化支付服务。截止今年上半年,已经有10个城市的地铁、400余个城市公交、21个省市的交通罚款、全国的100%的城乡交税、300多个城市的公共事业缴费、27个省份104个城市的一千多家医院、2500个菜场、500多所高效、800多万台自助售卖终端等都实现银联移动支付,本次展会全面展示了银联不同场景为用户提供的多元化移动支付服务,也设计了一些验证的体验环境,欢迎大家到展台体验指导。

    银联在支付领域已经深耕16年,正在积极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联合产业各方共同推进跨行业的合作,探索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我们在技术标准、业务规则、风险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与合作伙伴加强基础性合作,共同完善新型智慧城市改革发展中需要配套的金融服务和生态运营体系。中国银联将继续努力实践在金融科技领域精耕细作,以跨行转接为基础,以移动支付为抓手,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努力为广大持卡人享有高品质生活扎实工作。

    中国银联的发展离不开人民银行、相关部委、各级政府、商业银行、学术界、产业界和媒体界的关心支持,在这里,我代表中国银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将与产业各方深入交流、务实合作,为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新起点,新征程——2018智博会在深圳盛大启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