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后,随便打想在通讯领域最后一块千亿级市场上抢占先机。
随着 BAT 通过收购、合并不断扩大业务布局,千亿级的市场已经被巨头们瓜分殆尽,眼下,O2O已经被细分到早饭、晚饭、夜宵;叫车应用也垂直到打车、专车、顺风车、班车。诺大的互联网中,红海被谈论得越来越多,可“风口”似乎越来越来少。
可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家创业公司的 CEO 却告诉我,凭借对通讯市场的下一步布局,“我们不想做独角兽,而是想做一个巨头”。
这家公司是位于杭州的随便打智能科技,你可以从他们上线五年之久的业务“免费电话”中窥见他们的野心。通过简单的手机号设置,用户能够在有信号的情况下进行全国电话的拨打。
“我们在创业的时候就会有这样一个终局判断——通讯的未来一定是免费的,而这背后,就有一个万亿级的市场。”随便打智能科技创始人兼 CEO 赵青霆告诉记者。
我们现在还无法预判“电话”的入口是否能真的成为下一个兵家相争之地,但通讯市场的改变是切切实实已经发生了。打开手机的短信收件箱,来往的信息似乎只剩下了 10086 和快递员,至于收发彩信,仿佛已经是几个世纪前的事情了。
在智能手机起步之前,短信、彩信、电话的业务被牢牢攥在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手中,可微信的浪潮袭来,即时通讯的 App 化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现阶段来看,短信、彩信已几乎完全被微信代替,而传统电话业务的互联网化却被甩在了后面。
事实上,并不是巨头主动忽略了“电话”这个同样高频的使用入口,而是在几番尝试之后,相关产品并不没有得到预期当中的回应。2014 年底,腾讯推出了“微信电话本”,试图复制“QQ 成全微信”的神话,用微信助推“微信电话本”将通讯市场最后一块大饼收入囊中。可在产品推出后,却面临了“叫好不叫座”的景象。
微信电话本的“遇冷”几乎可以代表国内同类产品的现状,由于国内用户在选择手机运营商业务时往往会附带语音通话包,相当一部分用户可能每个月连自己的语言套餐都使用不完;另外,大部分免费通讯软件都需要借助 WIFI 及 3G/4G 高速网络实现点对点网络通讯,可国内的网速与流量费用也不能让用户随时随地随心使用免费电话业务;最后,像微信电话本、小米米聊的使用前提是要求用户两端都安装应用,这也提高了使用门槛。
如此来看,免费通话业务的前景看起来异常艰险,那么随便打的机会在哪呢?它的模式和市面上已有的 Skype、Viber、微信电话本、飞信等通信软件又有何不同?通过参考网络中已有的科技测评;以及我本人在试用之后,我认为随便打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页面操作简单,实现真正“免费”。
对于资深的互联网用户来说,“免费”往往会成为一个幌子,甚至会是一个陷阱。有的免费应用只是在试用期免费,或者在一些操作环节中让用户“被扣费”,这都让用户对提倡免费的应用开始警惕。
随便打的免费电话产品则显得比较有深意,随便打采用2B业务模式,帮助企业获得营销(广告)价值的同时,让用户得以免费拨打电话。
2、无需两端下载软件,显示用户号码。
使用过Skype或者微信电话本的用户会比较熟悉这个诉求,在随便打的免费电话业务中,只需要单方下载应用即可,拨打去的号码也是用户自己的真实号码,这无疑让被叫能够安心接听用户的来电。
3、利用算法等技术专利,实现通话质量提升。
相比一些软件中免费通话服务会产生的延迟、杂音等问题,随便打将自己的语音通话质量也当作一个卖点。随便打的技术团队在全国各地架设了服务器节点,并使用获得专利的“丢包补偿技术”与智能算法,为用户实现通话线路的通畅。
不过,赵青霆也告诉记者,免费电话只是他们吸引用户的一个入口,目前随便打已经拥有 3 千万用户,日活达七十万。
随便打还通过显示页面接入广告,开设导购电商等入口探索新的盈利途径。
以随便打现有的业务来看,用免费电话吸引用户的阶段已经实现,可这些平台上聚拢的用户是否具备忠诚度呢?
“通话是一个相当注重用户体验的产品,相比补贴,随便打提供的内容和服务才是核心,当用户使用随便打通话时发现接通很快,音质清楚,自然就可以沉淀,最后就可以形成一个通讯圈,这和微信的思路就很像。”赵青霆如此解答我的疑问。
我们不能断定随便打未来真的可以颠覆通讯设备,但对于经常需要拨打电话的群体来说,随便打的 App 的确可以代替绿色的通话按钮了。因为它真的“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