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头的充电器有不少,除了各种设备的原装充电器,还有额外购买的18W快充、30W快充等等。但出门的时候还要面临这个问题:这么多设备,到底要带哪一个充电器?笔记本的原装充电器更大更重,光是想想都觉得心累。
氮化镓快充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局面,最近各个品牌陆续推出氮化镓充电器,蠢蠢欲动很久,一直没有下手。有幸收到了绿联推出的65W氮化镓充电器,决定将它和手上的MacBook Pro的61W充电器进行对比评测。
这款氮化镓快充目前正在预售中,31号前付定金,到手价只要99元,还要什么自行车?
外观设计
绿联氮化镓整体是一个偏圆润的黑色方块,表面的PC防火材质观感手感都不错,黑色也比较耐脏。
两款充电器都采用Type-C接口,从这个角度看绿联氮化镓的侧边偏磨砂哑光,一体性很好,没有明显的缝隙。至于苹果充电器,缝隙之大、积灰之深我就不多说了……你们看图感受吧(真不是我不爱干净)。
上手第一感觉是轻便小巧,刚好够掌心大小。官方给出的数据是52*52*32mm,单看数据可能不太明显,直接上对比图。绿联氮化镓体积只有苹果充电器不到三分之一大小,重量也比苹果充电器轻了40%左右,给出行减轻了不少负担。
插拔体验
两款充电器采用的都是可折叠插头,日常外出方便携带,直接丢在包里也不会刮伤其他东西。
之前氮化镓充电器最被吐槽的就是墙插不稳定,主要是因为长条形设计重心不稳,插在墙上很容易掉落。实际体验后,发现绿联氮化镓的正方形外形在这方面很有优势。
将绿联氮化镓插入墙上的插座,不管是单独插入还是连接好充电线,都能在水平插入状态下稳稳地固定在插座上。而且因为插脚居中,朝上或朝下插入都完全没有影响。
如果是经常出差的话,酒店的插座一般比较松,所以我换了一个相对松的插座测试,也没有太大区别。
苹果充电器虽然也是正方形,但是墙插的时候霸占整个插座面积不说,还因为插脚在最上方,不能任意角度插入,否则分分钟就掉下来了。
在插座上垂直插入,两个充电器都不会挡到其他插孔的位置,不过苹果充电器很大一部分都露在排插在外,不小心碰到也就掉下来了。
充电测试
绿联氮化镓的C口涵盖多种主流快充协议,如PD、QC、华为FCP、三星PPS、AFC、苹果5V2.4A、BC1.2等,支持多款手机快充,同时也能给苹果、Windows笔记本快充,最高输出可以达到65W。那么实际表现如何?
首先测试一下笔记本的供电功率,由于MBP没带在身边,就随手用MateBook 13测试了。因为是C口,平时直接用苹果的原装充电器。我先将MateBook 13电量放至40%以下,随后插入苹果充电器,充电电压达到55.75w(19.90V/2.80A)。
之后接入绿联氮化镓,充电功率达到58.77w(19.55V/3.01A),高出苹果充电器的充电功率,预计2个小时可以充满MateBook 13。
测完电脑,再来测试手机的充电功率,我把我的iPhone 11的电量放至20%以下,插上绿联氮化镓开始充电。经power-z测试,充电功率19.20w(9.06V/2.12A),不仅超过了18W PD快充,甚至逼近i11隐藏的22W最大功率,30分钟就充满了50%。
很多人会担心充电器太大功率伤电池,但其实氮化镓快充是向下兼容的,有芯片保护,而且在快充满时充电速度会慢下来,所以这个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最后测试一下平板,老规矩把iPad Pro 2018放电再测试,电量只剩20%时插入绿联氮化镓,显示14.74V/2.25A,触发33.14w快充,预计2小时可以将iPad Pro充满。
发热情况
之前在网上看到不少人吐槽氮化镓充电器发热严重,但我用绿联氮化镓连续充电1个小时左右,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温度变化不大,发热情况比我18W的PD快充还要轻微,算是意外的惊喜。另外它在充电的时候也没有明显的电流声。
美中不足的是,绿联氮化镓没有附赠充电线,需要另外购买,不过快充线大家一般都有了;接口也只有1个C口,不能满足同时多口充电,这点我也咨询过绿联品牌方,后续会推出多口氮化镓,可以期待下~
整体测试下来,绿联65W氮化镓充电器在使用上还是很令人满意的。就我个人的日常体验来说,它基本满足了我的充电需求,现在出门只要带着它就够了。重量和体积都比苹果优秀不少,墙插稳固性对经常出差的人更友好,99元的预售到手价确实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