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您为永登县柏杨村村民订购的500袋化肥我们已经发车了,记得卸货后清点一下,有什么问题及时打电话联系。”“好的,有事电话联系。”5月25日一大早,甘肃渭河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占琪一边接电话,一边驱车前往民革兰州市委会的帮扶结对村永登县民乐乡柏杨村。“眼下,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节。由于柏杨村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农资的采购成为不少村民头痛的事情。老周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为了帮助村民们提高生产效能,他决定通过组织向村民捐赠有机肥料20吨。有时间你去拍几张照片,我觉得挺有意思。”5月23日下午,省台新闻中心的记者朋友在电话里说。
初夏的五月,地处永登县民乐乡西北部的柏杨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亲戚”,他们就是民革兰州市委和民进兰州市委的帮扶人员。当天,一场以“同心博爱”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在柏杨村村委会的院子里举办。不少村民们听说今天市里的帮扶单位要来村里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活动,早早地就骑着摩托车,开着三马子,甚至有村民驾驶着皮卡车来到村委会,享受“科技惠农”的福利。活动中,柏杨村的帮扶单位组织骨干民主党派党员、会员进行了化肥捐赠、专家义诊、法律宣讲活动,开展了一堂生动的“学党史办实事”活动。兰州医疗单位的赵阳洋和杨建军医师携带医疗器械为村民免费进行血压、血糖、耳鼻喉等常规项目体检,并进行基础医疗知识普及及咨询;作为我省著名的爱心企业家、民革党员周占琪正为柏杨村村民捐赠化肥。 “老李,这是周总给咱们村捐赠的有机肥,赶紧签个字装车。”当天,李国文笑呵呵地说:“今年地里洋芋和玉米的化肥总算有保障了。”“洋芋、小麦子、中药材、胡麻、玉米种植是我们村的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村里以种植中药材和劳务输转成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去年整村脱贫之后,我们村顺利通过全国脱贫攻坚普查验收,村民的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李建伟介绍。
今年67岁的李国文是柏杨村土生土长的农民,种了一辈子地的他对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李国文说:“老伴已经故去多年,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政府单位工作,女儿早已嫁人为母。面对家里的10多亩地,我一个人经营起来很费事。”老李种了一辈子地,农家肥、复合肥的使用,自己早已了然于心。多年下来,倒种换茬对他这个“田把式”来说不在话下。可是,这些年他发现“三跑田”尽管变成了“三保田”,可是自家的土地质量也逐年下降。耕地土壤结壳,主要问题是农家肥用少了,复合肥用多了。总之,他对自家的耕地质量忧心忡忡,他对村里以后谁来种地很是担心。“农作物产量低不说,主要是缺肥少雨。”面对干旱少雨的种植环境,像李国文一样忧心忡忡的农民不在少数。“尽管农家肥少了,但这次周总捐赠的有机肥给我们带来了新希望。”李国文开心地说:“有了渭河源公司周总送来的这些有机肥料,我一定在乡里农技员的指导下‘科学种田’,让我家的那些土地不再结板。用了有机肥料,秋后我家的收成肯定不错,我这老汉的日子也能过在人前头了。” 在化肥捐赠仪式上,柏杨村村民为周占琪董事长自发赠送了“情系乡村振兴彰显企业担当”的锦旗。民革兰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和劼说:“甘肃渭河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占琪不仅是优秀的民革党员,还是一名有‘三农’情怀的民营企业家。”“我是一个从甘肃榆中北山里走出来的穷孩子,因没有考上大学,从卖自家种的菜开始,走到了今天。应该感谢农民,感谢这片土地,为乡亲们送点肥料,是作为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周占琪坦言。“欲行远路,不忘初心”。18年来,周占琪始终不忘社会责任,积极奔波公益。有人说,“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周占琪”。记者了解到,柏杨村作为民革兰州市委员会的帮扶村,针对该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人民群众法制意识淡薄的现状,为实现柏杨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彰显民革组织“同心博爱”社会服务精神,周占琪及部分民革党员中的律师、医生在柏杨村共同开展了这次送农资、送医疗、送法律“三下乡”活动。(记者武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