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随着上海开埠,在市区以及嘉定县等周边地区,一批以机械和电力为动力的工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21年,上海增茂五金厂和华德机器厂(均为现上海阀门厂前身)开始生产小口径低压阀和铸铁阀。华德机器厂生产的铸铁阀门,最大口径可达6英寸。30年代后期,上海已能制造多种铜铁低压阀门,不仅出现了有注册商标的产品,还出现了阀门制造企业集群。当时,阀门根据外来词音译叫做“凡尔”,上海制造的“凡尔”质量可靠,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南洋。
新中国成立后,以上海增茂五金厂为首约33余家阀门企业,通过对私改造,公私合营,实现合并建厂,攻克关键技术。1952年,锦隆五金厂(后并入上海阀门厂)首先试制成功中压锻钢闸阀。1961年,新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阀门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上海阀门厂(以下简称“上阀”)正式成立。建厂时人数400余人,投资金额500万元。成立后,拥有行业一流的制造、试验和检测设备的上阀,为我国电站、石油、化工、化肥、冶金和军工等提供各种各类阀门产品共1000多个品种规格,产品最小口径为3毫米,仅几两重;最大口径达1000毫米,重30多吨。
作为一家专注阀门制造和研发的企业,上阀股份经过百年的积累,上阀股份在安全阀、球阀、止回阀、闸阀、截止阀、蝶阀、调节阀等高端阀门产品市场跻身前列,相关产品在核电、火电、国防科研和石油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
据王秋林介绍,我国是阀门制造大国,阀门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茅。截至去年底,全国阀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接近2000家,实现主营业务总收入约1918.7亿元。不过,从市场格局来看,国内阀门市场呈“金字塔”结构,“塔尖”为进口产品所占有,“塔身”中部是外商独资、合资企业和少数国内企业的“领地”,在“塔底”徘徊的则是来自国内大多数阀门企业的低端产品。
“低端产品市场的低水平无序竞争现象严重,亟待推进产品结构升级。”王秋林说,区别于低端市场低价、低成本的生存策略,上阀股份的企业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核心竞争力都指向阀门高端市场。企业着眼于高端阀门市场,定位为行业细分领域的领先者,走产品高端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差异化竞争战略。
党的十六大以来,“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上升成为国家战略,阀门国产化已形成业界共识。目前,以上阀为代表的阀门企业通过智能化控制流程、现代化精密管理,实现阀门产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推动关键阀门国产化,另一方面,国产阀门随着“华龙一号”等中国自主核电项目“出海”,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作用。目前,我国阀门已出口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阀门出口居世界排名前列。
在上阀股份第二个百年即将开始之际,上阀股份将继续发扬自己的科创优势,牢牢把握新时代机遇,传承敢为人先的上阀精神,凝聚内外部资源优势,推动公司从国内阀门行业领军企业向全球流体控制领域的龙头企业转变,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工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