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书写的《六堡茶经》
“六堡茶,是历史名茶,是贡茶,也是世界名茶”。
陈伯昌作为六堡茶非遗传承人,虽年近花甲,但精神矍铄、声如洪钟,但一提到六堡茶,他就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他坚守六堡茶制作几十年,紧跟新时代的市场需求,大胆创新,只为让六堡茶香飘向世界。
正在书写的《六堡茶经》
陈伯昌,一个土生土长的六堡人,家里祖祖辈辈都参与制茶,连刚出生时用来洗涤身体的洗澡水都是用六堡茶熬制的茶汤,这也注定了他的一生都与六堡茶纠缠。
古老的六堡茶工艺已传承上千年,是梧州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不少下南洋的华侨念念不忘的家乡茶香。六堡茶也随着南洋华侨的来往,跟随茶船古道去往南洋,通向世界。“《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表明清初六堡已在制茶工艺中用了类似黑茶的制作技法。”陈伯昌向我们介绍,“传统技艺制造的六堡茶品质以“甘、甜、爽、滑、香、红浓、陈、醇”八绝著称,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六堡镇当地人还把六堡茶当成药汤,用来消暑和缓解肠胃不适”。
“对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我们肩负着宣传、推广、传承的使命。”为了六堡茶的发展,陈伯昌潜心传承六堡茶的传统技艺,把宣传推广六堡茶这件事当作毕生的使命。
陈伯昌与茶的故事仿若一本正在书写的《六堡茶经》。作为广西工匠、六堡茶“非遗”传承人,他除了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收藏了众多绝版的六堡茶以及难得一见的稀缺茶叶,甚至还有几十岁高龄的六堡茶膏和葫芦茶罐……陈伯昌说到,六堡茶的历史想要继续书写,在长河中留下痕迹,必须要有人坚持去做去分享去记录。
传承创新:千年“茶船古道”再扬帆
陈伯昌认为:传统不等于守旧,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才是发展之道。他在坚持以古法传统技艺制作六堡茶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制作符合当下市场的“新六堡”。
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注重养生、尝试饮茶的当下,如何让年轻人了解茶背后的文化底蕴,陈伯昌可费了不少功夫。
古人有云:“从来佳茗似佳人”。陈伯昌妙用我国古代的四大美人的典故来比喻他制作的四款六堡新茶,既彰显了茶的文化底蕴,也让饮茶这件事变得有趣。
在陈伯昌眼里,六堡茶明前、明后、夏和秋四个季节的新茶,各有千秋。明前茶生在乍暖还寒时,如貂蝉登楼拜月夜;明后茶形态娇美,恰似西子捧心,愈加其妍;夏茶香气馥郁,仿佛贵妃醉酒,明艳动人;秋茶入口即有沧桑意,好像马上琵琶昭君怨,一盏清茶道别离。
“四大美人”命名的新茶一时间在众多品牌茶类里脱颖而出,迅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茶缘需要继续,精神需要传承。为适应新时代发展,培养专业的制茶人才,陈伯昌还致力于推动传统技艺与教育相融合。他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联合开设“大师工作室”,授徒培训;与高校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培养了很多六堡茶专业人才。
唯有不吝传授,古老的手工技艺方可薪火相传、行稳致远。
工匠精神:一辈子专心做好一件事
从一个普通的茶农,成长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伯昌的成功离不开“坚守”二字。
茶市场瞬息万变,茶的花样百出,总是有人迷失了本心。值得庆幸的是,还有像陈伯昌这样的茶人坚守本心,用淳朴的语言给我们解读茶叶背后的故事。
专心一件事,坚持一件事,做好一件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陈伯昌坚守匠人不变的初心,专注脚下的路。为了弘扬六堡茶文化,他从各行各业里团结了一批六堡茶的钟爱之士,建立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并组成17个分会,意在于让六堡茶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作为梧州市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在陈伯昌的讲习所,经常会有各国各地的留学生前来学习。
六堡茶是陈伯昌坚守一生的事业,他播种了一颗理想的种子,并用数十年的时光栽种培育。这颗志在弘扬六堡茶文化的理想种子已经茁壮成长,惠及千千万万茶农。这本正在书写的《六堡茶经》也会更加精彩,让六堡茶香飘遍万家。
(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