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8月22日消息,专注于mRNA创新药研发的成都威斯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专利突破上再下一城,其创新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技术获得美国专利授权(US20230226192)。
威斯津生物应用该专利技术开发的3个mRNA新药均已进入临床试验,300例健康受试者和30余例肿瘤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均显著优于现有递送技术;且已实现年产1亿针的放大生产。
这是国内mRNA行业的又一重大突破。
mRNA疫苗是目前炙手可热的创新药赛道。在过去的3年里,基于该技术的新冠疫苗在助力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同时,也帮助跨国药企获得巨大的收益。新冠疫情逐渐消散后,mRNA热度不减,全球多个mRNA疫苗先后在临床试验中取得进展,应用于临床治疗变得指日可待。
庞大的市场和利益,加剧行业在mRNA专利上的布局进程,与之相关的专利纷争更是缠绕不绝。据媒体报道,目前多个mRNA新药研发公司均卷入了这场专利纷争,其核心,正是mRNA的递送技术。
威斯津生物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美国专利授权,尤其是突破加拿大公司在脂质纳米颗粒(LNP)这一递送系统上的专利封锁,不仅为新药研发扫清了障碍,同时还为专利出海奠定了基础。
LNP递送技术已成为mRNA专利布局“主战场”
上世纪60年代, mRNA技术问世。此后的半个多世纪,这项技术一直处于缓慢发展阶段,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找到解决递送技术难题的有效方法。
mRNA(信使RNA)药物,是一类单链核糖核酸,是由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转录而来;进入体内后,mRNA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通过该蛋白质发挥功能。因而,对于人类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有广泛的应用潜能,包括: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遗传病、病毒和细菌等感染的防治。
但mRNA分子自身的单链结构致使其极为不稳定,易被降解,自身携带负电荷,穿过表面同为负电荷的细胞膜递送亦是难题。所以,如何有效和稳定地进行mRNA的细胞内递送,一直都是mRNA技术成功转化为临床产品的重大障碍,这方面的研究,成为mRNA研发必须翻过的一道“坎”。
已经开发的递送方法包括:病毒载体、机械转染和非病毒载体等。其中,非病毒载体中的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技术在后来的研究中逐渐成为研究最广泛和临床最成熟的递送系统。目前已经批准使用的mRNA新冠疫苗产品,就采用了这种递送技术。
LNP由此成为最热门的递送技术,同时也成为mRNA疫苗行业商业权利的主要纷争来源。据公开信息,目前各大生物技术公司和大型跨国企业围绕LNP专利技术的纠纷不少于5起,其诉讼请求涵盖LNP可离子化脂质、配方比例等。
这场纷争背后的逻辑显而易见——在其他载体均有明显劣势的情况下,LNP是mRNA疫苗递送的最佳选择之一。能否突破现有专利的技术壁垒,布局自有专利技术,对行业竞争者来说极其重要,没有相关专利,就会在竞争中被“卡脖子”。因此,LNP技术专利决定了mRNA疫苗企业在业内竞争中的地位。
威斯津生物mRNA递送技术的多个指标领跑于行业
在递送技术的专利布局上,美国和加拿大公司领先于行业,尤其是加拿大的Acuitas Biopharma公司,拥有最多的有效专利。在市场已经证明了LNP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专利核心价值的现状下,如果不能解决LNP递送技术难题,突破加拿大公司的专利封锁,很难在后续的研发中避免纠纷。
作为一家专注于mRNA新药研发的生物技术公司,威斯津生物很早就意识到这一问题,公司联合创始人宋相容博士带领研发团队围绕递送载体,设计了系列全新化学结构的可离子化脂质,并布局20余项核心技术专利,全面突破了现有LNP技术在可离子化脂质结构和摩尔配比等专利壁垒;同时,威斯津生物还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可递送mRNA的阴离子纳米载体,同样布局了国际专利。后续的研究证实,这些mRNA的新型递送载体,在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均显著优于现有技术。目前,这一研究已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详见威斯津主页。
由此,威斯津生物凭借深厚的底层研究,成为mRNA递送技术的领跑者之一。
优势得以扩大,专利出海前景可期
“威斯津的创新mRNA递送技术获得美国专利授权,让我们的技术优势得以扩大,将加速专利的海外授权合作与产品的出海。”
据威斯津生物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发生在mRNA领域的专利纠纷,大都与加拿大公司拥有的有效专利有关;且国内多家mRNA企业也斥巨资引进了相关专利。
威斯津生物此次获得的美国专利授权,范围覆盖了系列全新结构的可离子化脂质,突破了目前mRNA领域中主流LNP递送技术的可离子化脂质的化合物结构、配方比例等多项核心专利;临床转化价值已被威斯津生物进行了充分的验证:威斯津生物应用该专利技术开发的3个mRNA新药均已进入临床试验,300例健康受试者和30余例肿瘤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均显著优于现有递送技术;且已实现年产1亿针的放大生产。
一方面标志着该项技术获得国际高度认可;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巩固技术成果和竞争壁垒,为威斯津生物建立起一道稳定的“护城河”。加上前期获得的国际专利,不仅在客观上为后续的研发避免了专利纠纷,还为其海外授权合作及商业化扫清了最大障碍,使专利和产品的出海前景变得更加明朗。同时,威斯津生物也正在推动跟国内头部企业开展广泛的开放性合作,以期该专利技术能助力我国mRNA创新药物的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除了在递送技术上突破了专利封锁之外,威斯津生物还在mRNA技术的另外两大关键技术——序列设计和放大化生产上,均取得了关键突破;三者共同奠定了威斯津生物行业领跑者的地位。
在mRNA序列上,威斯津团队完成了两个创新工作,一是通过创新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一个全新结构的5′UTR,经过修饰优化的mRNA的蛋白质表达量比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提高了4倍;二是在mRNA序列上增加了一段免疫增强子的序列,显著增强了肿瘤治疗疫苗的抗癌免疫活性。在生产设备上,他们结合载体原理设计了通用型设备,解决了规模化生产及成本控制的难题,并拥有其核心知识产权。
目前,威斯津生物已搭建起成熟的mRNA药物技术平台和新型佐剂平台,拥有抗病毒等预防性疫苗,抗肿瘤、抗衰老、肥胖疫苗,以及基因编辑和新型佐剂在内的超20个产品管线。
得益于技术优势,威斯津生物的多个产品管线表现抢眼。除前期新冠疫苗项目外,威斯津还先后推动EBV相关肿瘤治疗性mRNA疫苗和应用于肝癌治疗的HBV项目进入临床阶段。前者更是在国家科技部举办的颠覆性技术大赛中独家获得优胜奖,被认定为具有改变技术轨道的演化曲线和颠覆现况的变革性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领先优势。
今年6月,由威斯津生物自主研发的创新佐剂WGa01,不但助推全球首款XBB新冠病毒疫苗纳入紧急使用,还打破了国内疫苗新型佐剂研发和生产能力的“0”记录,实现这一产品的国产替代。假以时日,由威斯津生物技术所推动的创新药,将为临床治疗带来更多的期待。
关于威斯津生物:
成都威斯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由中科院院士魏于全教授与曾在哈佛医学院从事mRNA药物相关研究并在该领域深耕近10年的宋相容教授联合创建。公司聚焦于mRNA创新药物和佐剂开发,致力于成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球化生物医药公司。
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威斯津生物组织了生物学、药学、免疫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纳米医学、生物信息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协同创新,致力于mRNA药物底层技术的研究和突破。
威斯津生物着眼于临床应用,以创新为驱动,构建了“产、学、研、医”协同推进的新药研发和转化模式。团队在mRNA药物研发的三大关键技术:mRNA序列、递送载体以及放大生产上均获得全面突破,并布局了mRNA序列、递送载体和智能制造设备等核心专利,突破了mRNA药物的全球专利壁垒,实现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威斯津生物已布局产品管线超过20个,涵盖病毒疫苗、抗肿瘤、衰老、肥胖疫苗,基因编辑及新型佐剂等领域。其中,EBV阳性肿瘤mRNA治疗疫苗(EBV-mRNA)及肝癌mRNA治疗疫苗(HBV-mRNA)等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WGa01新型佐剂已随全球首款XBB新冠病毒疫苗实现临床紧急使用。
作为一家具有领跑优势的技术创新企业,威斯津生物自成立起就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今年6月,威斯津生物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总额3亿元,投资方包括康辰药业、光华梧桐基金、泰格投资、盈科嘉礼基金等多个机构。
在持续推动创新药研发的转化的同时,威斯津生物通过自营模式、对外授权、许可引进和股权合作推动全球化布局。在国内,威斯津生物已在成都建立了年产能1亿剂mRNA药物的先进生产车间,并正在推进北京、上海等地共同建立综合性战略发展基地。国际产业布局方面,威斯津生物正在美国、日本、墨西哥、菲律宾等国落地开展多项临床试验及战略创新合作模式,并与跨国公司(MNC)开展合作的深度沟通,推动核心专利技术及产品管线向MNC的license out。(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