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提到的“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作部署以及2024年最新中央一号文件中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山东中医药大学“星火接力,医心筑梦”乡村振兴医疗志愿服务队于2024年7月7日—7月18日来到董永故里、渤海之滨、黄河之洲的孝文化发祥地滨州市博兴县伏栾社区展开了一系列活动,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之精粹为基,促基层医疗服务建设为纲,助乡村振兴为总目标。
图为志愿者们在伏栾村合影留念 团队成员 王红瑞 摄
赓续红色血脉,坚实活动总纲
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在内忧外患中一次次突破险境,绝处逢生?是什么支撑着新中国从一穷二白成长为强盛大国屹立东方?——是红色精神。红色精神不仅仅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灯塔,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动力。志愿者们首先来到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进行参观。步入序厅,迎面看到的是名为“渤海魂”的巨型群雕。初见时只觉雕塑高大且精致。“万物皆诉斗争史,千秋伟绩渤海魂。” 依次参观星火初燃、烽火燎原、烈火铁流、渤海英杰等四个展厅后了解到,这里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张培之,有“赶走帝国主义,做真正中国人”的马耀南,有“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李永安……通过触摸这里的一件件物品、倾听一个个故事,志愿者们被“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渤海革命老区精神深深撼动。走出展厅会再次与“渤海魂”巨型群雕相遇,这次望向他们时,志愿者们心里满怀钦佩与敬重,仿佛在他们的眸中读出了欣慰,欣慰他们的血脉得以赓续,欣慰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志愿者们将老渤海红色精神作为本次志愿活动开展的总纲,不屈不挠迎万难,无私奉献的扎根基层医疗服务,为中医药的振兴与乡村振兴艰苦奋斗!
图为志愿者们在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参观 团队成员 王红瑞 摄
心系伏栾村,义诊情暖千万家
7月8日,“星火接力,医心筑梦”志愿服务队成员们来到滨州市博兴县伏栾村进行义诊及基础慢性病预防知识宣讲活动。本次义诊的群体大多数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团队成员发挥所学专长为居民进行舌诊、脉诊、血压测量、耳穴压豆、中医推拿、驱蚊香囊制作等中医特色诊疗。
“通过这次义诊,我们将书本所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我们发现高血压患者大多伴有脉象的洪大、搏指等特征。我们自身在医学专业领域收获颇丰。”团队成员申彤彤如是道。但志愿者们的收获远远不止如此,例如耳穴压豆是他们之前在课本中少有涉猎的内容,活动开始前他们通过不断查阅资料与跟从专业老师学习,对耳穴压豆已经能够做到熟练操作。“三下乡”义诊带给他们的远远不只是专业领域的提升,还有心灵的满足。当居民们因得到帮助而展开笑颜时,在他们紧握着志愿者们的双手不断致谢时,那一刻,才真正领悟到了医学的真谛——患者的康复是推动医生不断向前迈进的第一生产力,是医生探寻自身价值的指明灯。
图为志愿者为居民进行脉诊 团队成员 王文洁 摄
慢病宣讲保健康,医疗引领村振兴
通过综合义诊所得讨论后发现,中老年群体普遍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并且通过问诊了解到,他们大多数人完全不知道如何预防及控制慢性病使其趋于稳定水平。志愿者们通过查阅资料制作PPT等,于2024年7月11日下午为伏栾村居民进行了慢性病预防及防护知识宣讲。内容包括:控制饮食与钠盐摄入、戒烟戒酒、控制体重、药物治疗等方面。宣讲后,部分高血压居民的家属向志愿者们表示了感谢,并向他们提出了部分疑问,志愿者们根据自身所学给予解答。
在宣讲过程中,受益匪浅的不仅仅是被宣讲者,志愿者们也加深了自身对慢性病的了解。在交流过程中,志愿者们对当地的基本医疗服务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向基层医疗服务组织提出了定期开展疾病知识宣讲的宝贵意见。定期的知识宣讲有益于优化乡村医疗资源布局、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与推动乡村基层医疗水平整体提升。而基层医疗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是筑牢亿万农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是关乎乡村基层居民的健康与福祉,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为志愿者进行知识讲座宣讲 团队成员 孙徐睿 摄
花开满地是“金银”,本草赋能村振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国家着力以中草药种植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滨州市无棣县是中药道地药材金银花的产区。金银花是国家扶持的种植药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佘家镇借助金银花实现了脱贫。
7月12日,志愿者们一起前往无棣县佘家镇金银花种植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志愿者们来到时,正好错过了金银花的采摘时节,没有欣赏到满目金色的壮观。“金银花全身都是宝,药用价值很高,市场需求量非常大,收益也很可观。我们村很多农户都靠这个实现了脱贫。”巩老师望着金银花就像望着自己的孩子般,向志愿者们娓娓道来。
无棣县渤海湾土地盐碱化严重,种植粮食作物面临难成活、产出低、改善成本高等问题,因此佘家镇一直选择种植棉花。2013年前后,佘家镇通过国家政策扶持,使原本只能种植棉花的盐碱地开出了满地“金银”。亩收入由1000元变为4000—6000元不等,收入大幅提高,逐渐摘下了“贫困帽”。志愿者们通过实地考察,根据前期查阅文献,提出了中药药渣改善盐碱土的设想。“科技赋能,本草之乡,康养小镇”佘家镇立足于地方特色,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种植产业,逐步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在这里,大家看到了中医药不为人所熟知的一面——振兴乡村,带动乡村发展。佘家镇的逐步繁荣让大家欣喜不已。
图为志愿者们对金银花进行了解 团队成员 孙徐睿 摄
“弘中医药国之精粹,铸乡村振兴之魂魄”,中医药文化的振兴与乡村振兴从来都不是两个独立的名词,通过本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更加明确了这一点——它们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密不可分的、融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的振兴离不开乡村百姓对中医药的认识与见解,只有乡村实现了振兴,大家对中医药的了解才会进一步加深。中医药特色产业在部分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无比坚信其也将在实现全面乡村振兴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之精粹为基,促基层医疗服务建设为纲,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