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8月5日电(通讯员 孙浩田 聂欣怡 郝思萤 吴其远 南京生 钱伟 马文斌)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号召,北京科技大学走进边疆民族团结实践团结合“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开展调研农村“三资”、民族文化和爱心支教活动,助力乡村发展,促进民族团结。
三资润乡土,农村展新颜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在农村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边疆地区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状况,走进边疆实践团来到新和县先拜巴扎村,以走访调研的方式对该村的“三资”管理情况进行了研究。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合作社负责人。通讯员 孙浩田 摄
“请问您的合作社平常是怎么帮助到农民的?”
“我们给他们提供农业机器、幼苗、肥料等、在各类种子稀缺的时候购买并低价出售给农民、给经济压力比较大的农民分发种子等。”
“请问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吗?”
“有时我们的资金流转有点困难,收益比较低迷,进行分配的时候无法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有时会发生一些矛盾。”
……
在与合作社负责人的交谈中,队员们对合作社的经营情况、管理方式与存在的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听取了负责人们对于合作社及农村未来发展的意见。据访谈可知,先拜巴扎村在“三资”管理方面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三资”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该村通过整合集体“三资”,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和农村繁荣。
在访谈过程中,队员们感受到了农村农业合作社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上发挥的积极作用,也被农民们在面对困难时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深深打动。农村“三资”能得到有效管理,不仅关乎农村经济的繁荣,更能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只有科学管理“三资”,规范相关制度,才能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维风扬古韵,文化耀千年
走进边疆,不只是走进民风淳朴的乡野农村,更是走进广袤无垠的文化土壤。“三资”调研之余,队员们暂别农村,深入南疆,亲身感受维族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作为古龟兹国的繁锦之区,新和县不仅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还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在新和博物馆中,队员们对龟兹古国的兴衰史感悟颇深,也透过一件件文物古迹看见了古龟兹奔流不息的文化之河。
走出博物馆,踏进了唐安西都护府的画卷。在古代,都护府的建造对维护边疆稳定、促进中原统一有着重要意义,安西都护府,便凝结着唐朝军民为边疆事业挥洒的汗水。队员们被府内历史悠久的建筑所吸引,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与力量。
图为调研队员参观新和博物馆。通讯员 聂欣怡 摄
维吾尔族的手工艺以其精湛的技法和独特的美学而享誉四方,是新疆的一大文化符号。返程途中,队员们走进典雅恬静的古龟兹制陶院,对土陶人家的传承人进行了采访。
据访谈,作为这所土陶人家的第七代传承人,老人家自小就对土陶制作技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门技艺发扬光大,但在时代的浪潮下,制陶院的传承已然面临着人手不足等困境。
尽管传承之路道阻且长,但在老人家的话语中,队员们听出了他的坚定与决心,相信这位工匠会继续扎根土陶制作,让传统制陶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图为调研队员采访龟兹土陶艺人。通讯员 郝思萤 摄
学堂书香溢,研支送真心
调研工作之外,走进边疆实践团致力于乡村教育,积极开展支教活动。先拜巴扎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为将知识的火炬传递给这里的孩子,走进边疆支教队把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用一言一行给孩子们送去温暖。
图为走进边疆支教队开展爱国教育课程。通讯员 南京生 摄
尽管村中教育资源较为匮乏,但队员们不言放弃,坚定“把最好的教育送到乡村”的理念。7月29日,走进边疆实践团在先拜巴扎村开展乡村公益图书捐赠活动,将240余本不同类型的图书赠予当地学生,用书籍浇灌梦想,以知识洗涤心灵。
仪式中,先拜巴扎村党支部书记及村委会主任阿力木出席并发表了讲话,代表村子对队员们的付出表示了感激,也对到场的孩子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先拜巴扎村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一定会在梦想的道路上行得更远,飞得更高。
图为阿力木接受捐赠证书。通讯员 钱伟 摄
图为走进边疆实践团合照。通讯员 马文斌 摄
各族心相近,共筑一家亲。习近平总书记说,民族团结非常重要,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回首过往,我们不忘初心;展望未来,我们砥砺前行。走进边疆民族团结实践团会继续扎根于实践,通过团队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壮丽诗篇!
支与研齐飞,教与调共色
2024年盛夏,迹语榴光走进边疆支教团队踏上了走向新疆新和县先拜巴扎村的征途。同调研队一起,带着助兴南疆的愿景,带着予孩子以翅的目标与期望,助力孩子拥抱更广阔世界的愿景与设想,迹语榴光支教队为孩子们提供多元化素质教育,夯实孩子学业基础的同时,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让教育的种子在那块沃土中生根发芽。
迹语榴光团队充满了热情与活力,以实际行动彰显青春的绚烂多彩。他们利用各种创意教育方法当地掀起了一股美育风潮。绘画比赛、手工制作课程、舞蹈表演,无一不融聚着我们的心血和激情。两周的支教时间里,共有六十名学生受益,传播影响更是触及了1000人以上,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颗心在绽放,无数个种子在发芽。
图为支教队员讲授绘画课程。通讯员 南京生 摄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
迹语榴光团队心益疆情,队员以爱与温暖涂绘儿童的梦想色彩。初临村落,破旧篮筐下孩子们一双双明亮渴望的双眼感召着队员们,实践队自发组织施工,为村中篮球架等运动器材翻新;纸鸢、窗花、泥塑...队员们驱车百十公里从镇上购置原材料、文艺制品,手把手带孩子们体验手工的乐趣;团队筹集5000余元公益捐款为6-15岁乡村儿童购置233册图书,涵盖文学、科技、地理、艺术及多种学科辅导书册,建立先拜巴扎图书角,给孩子们挖掘出一条流向世界的书籍水渠,涓滴溪流,终汇爱与希望于汪洋浩瀚。
支教的路途上,榴光实践团载歌载舞,以己之所学兴盛大美南疆。
图为支教队员为孩子们更换篮网 通讯员 南京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