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宝建是瑶族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瑶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潘宝建的这些感悟体现了瑶医学对疾病的理解和治疗原则,其中融合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脏腑理论、气血津液理论等。
这些感悟中包含的医学理念可以概括如下:
1.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强调了疾病长期存在会导致身体虚弱、气血瘀滞、影响肾脏和深入到身体的络脉。
2. 疏肝需和胃,理气防伤阴:指出在调理肝脏的同时要顾及胃部的和谐,理顺气机以防止阴液的损伤。
3.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体现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升降运动。
4. 百病挟痰:认为许多疾病都与痰湿有关,痰湿是导致眩晕等病症的重要因素。
5.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强调了调理气机和血行对于治疗某些症状的重要性。
6.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说明了气血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关系。
7.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即在治疗肝病时要预防其影响到脾脏,并提前加强脾脏的功能。
8.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是中医治疗疼痛的基本原则,即通过畅通气血来缓解疼痛。
9.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可能指的是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特定药材的特定形式(如干燥的)更为适宜。
10. 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说明了不同药材具有不同的升降特性。
11. 脾气喜升 胃气喜降:强调了脾胃的生理特性,脾宜升清,胃宜降浊。
12. 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说明了脾胃对环境的不同需求,脾需要干燥以助消化,胃则需要一定的湿润。
13. 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须祛痰:再次强调了痰湿在某些复杂病症中的作用,并指出治疗时应着重祛痰。
14. 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强调了调理气机的重要性,气机顺畅则津液自然运行,痰湿的源头得以切断。
15.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可能指的是各种厥证和固泄问题都与下焦(包括肾和膀胱等)有关。
16.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说明了血液和汗液之间的相互关系,大量失血或过度发汗都会影响到对方。
另外针对什么是淤堵?什么是栓?潘宝建指出:血的运行靠气的推动。气不足,血不得行。血不行,则成淤化滞。气不足,身体为了把血液更好地供应上去,于是加大力量,形成高血压。
血有瘀滞,形成栓塞,造成脑梗心梗。血瘀日久,损伤血管壁,造成动脉硬化。总而言之,气虚血淤,是诱导心脑血管病的根本。无论是哪里的血管堵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凶手”——血栓。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脂块”,它像塞子一样堵塞了身体各部位血管的通道,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甚至造成突然死亡。
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动脉血栓相对更常见一些,但静脉血栓曾经被认为是少见病,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针对为什么会淤堵?栓是怎么形成的?咨询电话微信:134 5794 3114
静脉血栓形成有三大主要因素,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静脉曲张的患者、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者、感染的患者、长期久坐久站的人、孕妇等都是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冬季,天气寒冷,易导致血管收缩,造成血压上升,脑血管这些也容易发生痉挛,导致血压剧烈波动,易诱发脑梗塞。并且,天气越是寒冷, 人们的运动量,也会相应减少,导致人 体的血液循环减慢,大脑血液流量减少,也容易导致脑梗塞。还有一部分人,在寒冷的冬天,很少喝水,排汗也减少,水分不足,就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增加脑梗心梗发病率。长期久坐不动,最容易诱发血栓。坐在电脑前 90 分钟以上,会导致膝部血液流动减少 50%,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 的几率。另外年纪大体质差也会导致血管张力变弱,收缩力不如以前,血管疲乏导致血栓淤堵。如不及时疏通,保健调理,堆积血栓淤堵造成疾病的话就后悔莫及。古法汗吐下溶栓,排瘀排积排毒驱邪外出邪去正安之理法启动人体自愈功能提升。
这些理念体现了瑶医学对疾病治疗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视角,强调了预防、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原则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和患者体质进行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