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各种证书,孩子们能从项目制学习中获得哪些真实的成长?
作者:自然圣境李白
来源:自然圣境公众号
藏地森林学校诞生、成长的九年,也是和国内外学校、教育合作伙伴一起探索的九年。不同的学校、合作方与我们一起,为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打造了各种不同特色的生态修复、自然保护等PBL项目。除了大家特别关心的与申请名校、升学“爬藤”相关的资质、证书,我们的项目还能带给孩子们什么内在的收获呢?来自深圳猫耳朵亲子营联合创始人、萨提亚模式心理咨询师Connie老师有很深的体会。
今年夏天,Connie老师两次带队来到森林学校,与孩子们一同体验我们的森林守护者社会实践项目。她和孩子们亲身经历完整的教学体验,也亲眼见证了学生们从一开始进入项目对即将面临的任务毫无头绪,慢慢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激发自身的探索性,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最终以丰富的形式完成报告、展览,提升自信和自主性。
认识到真实世界的丰富性
在不到一周的项目学习当中,孩子们不再依赖手机,不玩游戏,不沉迷各种社交媒体。但这一切并不是强制的。相反,为了完成“作业”,他们是被允许使用手机的。只是生活中有更多更有趣的东西吸引了他们。
“我们一起去徒步,采各种蘑菇,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很疲累,可是这种共同体验过艰难的友情是特别提升凝聚力的。我们采了那那么多的蘑菇回来,这件事情足以让他们谈论一个晚上,逢人就跟人家去吹嘘,这些是虚拟网络没有办法替代的。在这个过程里面,真实世界的生活多么丰富有趣,给了他们一个很深刻的体验。”
“第一天到森林学校有一个进山仪式,一路上老师带着大家认识这个是什么样的植物,那个是什么样的植物。一些花马会绕开走,因为有毒。去采蘑菇,大家最关心就是什么蘑菇有毒,什么蘑菇没有毒……你从这一刻能看见孩子们听进去了。这个过程不是要告诉他们这里的物产有多丰富——这种非常传统学校教育的叙事方式。而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信息提取出来了。这几个孩子很爱看侦探小说,于是,在项目结束前,他们把一路学到的植物知识,跟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结合,做成了‘植物凶杀案’这样一个展览。山上的物质条件有限,有的材料来不及买,他们就动手自制,呈现出非常悬疑恐怖的感觉。”
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我们希望给团队所有的成员足够的安全感。“在团队里,如果孩子觉得不安全,他所有的精力都会放在对不安全的防御里面。项目中有很多分组的工作,我们和森林学校的老师们每天都在讨论,这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是怎么样,今天他们谁跟谁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然后我们会讨论是否要他们组成一队。我们做了几个现在回想起来很关键性的决定——有一两个孩子,我们是鼓励他们自己一个人一组的。”
“在整个过程中,如何给孩子创造安全感和自由度?我们一定是以孩子的体验、个性为出发点,创造性地去解决一些小组成员个性很难磨合,导致无法顺利完成任务这样的所谓‘危机事件’。森林学校老师不会站出来说:哎,你怎么没有合作精神呐,你克服一下困难。我们允许差异性,甚至不去处理他们的冲突。我们一起给他们创造一个体验,让不同个性和特点的孩子能够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在这个团队里面存在。他们会觉得对同伴有信任。那个时候他们就不需要消耗情绪、精力去处理‘我怎么可以在这个团队被喜欢’这样的事情。他自然而然的就能感受到跟这个情境、这里的文化产生一份链接。”
因为自主 所以自信
在项目当中,老师跟孩子交流是非常的顺势而为的。“我们给孩子们划一个范围,你可以去做很多的探索,我们希望给一些启发,然后孩子们去做一份问卷,但是关于这个问卷该怎么去做,其实给了孩子很大的自由度。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会体验到对人生主体性的把控。主体性的体验为什么对他们那么重要?因为当感觉到自己有充分自由的时候,背后代表着我体验到了我的能力。”
“这些都是给孩子赋能的关键。一个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和选择来完成项目,当我们给他们这种自由度的时候,他们一定是下意识的去运用自己所擅长的能力去呈现这些作业。你看我们的报告,有小说,有视频,各种各样。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本身就是一份很喜悦、很有心流的事情。做出来的成品还获得了欣赏,被看见,被关注,被尊重。种种的正反馈也是一种赋能。”
“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一个项目,告诉他们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任务和目标,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老师允许大家以自己舒服的节奏,符合这个年龄的认知,还有他自己认为可以去发挥的个人优势去完成。这几个维度都给了孩子足够的自主的权利。譬如第二期项目中有个孩子,我们做艺术创作,那个孩子开始并没有去创作,就是拿一个棍子跟一颗矿石做一个斧头,老师们没有强迫他必须要纠正,就让他试试看。试着试着,就成了一件很棒、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家长总是简单的把不敢等同于不自信。但是不敢、不自信只是结果,从来不是原因。原因是孩子没有从丰富的生活体验当中获得对自己很正向的认知。当正向的认知越来越丰富的时候,他们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迎接那些未知的挑战,这就是自信。”
打破单一的评价标准
“在跟孩子们复盘的时候,我问他们:如果没有来这一趟行程,你们会知道自己有这么丰富的创造力吗?或者你们会发现自己有这么厉害的能力去完成一次社会调研——不仅仅是问卷,还有报告,还有做完整的一个展览吗?孩子们想了想,都说是不可能的。”
“整个项目里,学生们一次一次地推翻自己的认知。从‘写报告太麻烦了’,到‘哎哟天呐,我原来可以做这么好、这么精彩的报告’。而后又从各位老师那里获得那么高的认可……这些正反馈带来的体验,成了孩子们未来勇于承担责任的底气。我知道参加项目的几个孩子都有进入学生会之类的,因为这次体验让他勇敢的去挑战自己,让他们把无意识的投入变成一种有意识的自我认同。”
“我常常会问家长,孩子放学回家后的自我体验是怎么样的?他觉得自己的日常生活丰富有趣吗?他觉得自己被欣赏、被喜欢吗?生活很单一的孩子,他的自我评价体系是没有办法丰富起来的,是缺乏的。”
“项目的经历让孩子做自我评价的时候,不会只有成绩这样的一套单一标准。因为在这个环境里,他体验到了自己的某些能力。学习成绩只是人的一个方面,不代表在其他方面就不擅长。这对于为孩子构建一个稳定的自我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其实就是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完整的人格。这也是我提议他们来森林学校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