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当上海在摩纳哥蒙特卡洛赢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权的那一刻,不仅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华丽亮相,更是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新纪元的开启。
如今元旦佳节,当我们站在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游园登高,透过其夜景照明总体设计深切感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凝视这份被誉为“伟大的希望”的盛会遗迹,得以窥见——人民在这座城市的份量。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仪式
图片来源:地理党建新媒体
4年前,璀璨烟火在黄浦江畔盛情绽放,中国风牵手世界潮,让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以下简称:世博公园)及这座现代之城,亦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14年后,世博公园作为上海世博会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之地,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虽为人作,宛自天开”。
世博公园位于上海市中心区域,是基于世博会原址的基础上兴建的特大型城市中央公园。同时它也传承了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一理念的延续。
摄影:WDI建筑摄影
公园面积广阔,约187.7公顷(含已建成的后滩公园23公顷),包含了江南特色园林“申园”、世博会四大保留场馆、“九峰三泖”双子山以及现代风格的温室花园、大歌剧院等众多新地标建筑。
多样的景观与建筑风格,彰显了上海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精神。
世博公园的照明设计在保持整体协调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山水城相依,生态夜公园”的理念,以及明暗互衬、空间借景等形式,强调了城中有山水、山水在城中的视觉效果。
世博公园面积广阔,路网交错,在光环境营造上,设计师有选择、有组织地布局,以“一核、两带、三馆、四星”的夜景观空间格局,明确重点的展示载体,加之“以白当黑”的手法,凸显了山水风貌,形成自然流畅的光影白描。
- 申园 -
申园——一座全新的上海风格江南园林。项目采用“东园西院”的园林构造,北面起山以阻隔繁华都市,闹中取静。照明设计师巧妙通过树木和建筑的缝隙投射光线,灯光柔和而不刺眼,光影斑驳,与水面形成一幅镜像画卷,一湖双景动静结合。
通过“因借”之法,因地制宜,掘池凿造山,布置建筑、花、草,并利用自然环境,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
- 四大世博场馆 -
世博公园内,法国馆、俄罗斯馆、卢森堡馆、意大利馆四大世博场馆被精心保留,它们不仅是世博精神的传承者,也是城市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照明设计团队在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力求隐藏设备、避免光污染,同时巧妙将各展馆的建筑特色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丰富了照明的层次与重点。
- 双子山和十一孔桥 -
双子山,作为国内首座高度超越40米的空腔人工仿自然山林,由两座巍峨挺拔的山峰构成。石阶萦绕,盘山而行,移步易景。中心湖畔,十一孔桥则以白色花岗岩雕琢而成,中式园林石拱桥之姿,与双子山山峦起伏相映成趣,宛如绝美山水画卷。
从夜游体验、安全性、生态性等目标出发,一山一桥通过数字化设计,形成光影效果与人的移动轨迹相交互的智能夜游体验。中心湖的水岸线则通过强化滨水树木与桥梁照明,借水面倒影清晰界分,水、岸、天,营造出自然、闲适、雅致的水岸景致。光影流畅自然,化繁为简,意境深远。
- 温室花园 -
除了备受关注的双子山、世博会四大保留场馆,周边占地约2.2万㎡的温室花园也相当精彩,与双子山一起被称为 “上海的阿勒泰” 。温室花园由上钢三厂老厂房建筑改造而来,粗犷的工业风建筑,融入未来感科技,海市沙洲、云上森林、云雾峡谷三个场馆,带来原味热带沙漠、雨林、峡谷风光。
楼宇巍峨铭记开拓足迹,江河之水吟唱人民旋律。
2025元旦假期,当我们漫步于江南园林,欣赏欧洲建筑,于双子山览魔都优美风景时,无不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人民的关怀与尊重。
摄影:WDI建筑摄影
海世博文化公园照明设计,生动诠释了城市的照明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不仅要追求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更要关注人民的生活品质与精神需求。只有这样,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在习近平总书记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的理念指引下,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包容的胸怀,不断书写着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项目信息:
业主单位: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照明总体方案设计及总控:
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同钦数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照明&系统:上海芯龙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