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新闻

时尚帝国“魔术师”(组图)

内容摘要:...

格蕾丝希望时尚这份事业是有人情味的
1
格蕾丝希望时尚这份事业是有人情味的

“没人能拍出像她那样的视觉化照片。”安娜·温图尔这样评价格蕾丝的作品。
1
时尚帝国“魔术师”
1

时尚帝国“魔术师”
1
“没人能拍出像她那样的视觉化照片。”安娜·温图尔这样评价格蕾丝的作品。

  在描绘时尚圣经《Vogue》工作状态的纪录片《九月刊》里,唯一可以和女魔头安娜·温图尔相提并论的,便是一头红发的创意总监格蕾丝·柯丁顿。这个同样是来自英 

国的女人,在工作中雷厉风行热情如火,和不苟言笑一脸冷峻的安娜·温图尔相映成趣。诞生在她镜头下的众多时尚大片令人惊艳,将她敏锐的时尚嗅觉和犀利的审美展露无遗;而格蕾丝与温图尔在工作上冰火两重天的个性碰撞,也让人们窥视到时尚女魔头和格蕾丝二人的另一面。

  “格蕾丝是时尚界里唯一折磨我的人,但她也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时装编辑!”安娜·温图尔这样形容这位和自己并肩作战多年的搭档。当你看到格蕾丝·柯丁顿妙手生花,创造出一个个绚烂迷离的时尚之梦时,或许不会多想—这个强势的女人大半生与时尚为伴,她的沉浮起落,浓缩了英国、法国和美国的时尚历史。

  越来越多的时尚爱好者将《九月刊》视作窥探时尚帝国秘密的窗口,而缔造神话的格蕾丝本身,也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新的时尚标签。

  今年11月,格蕾丝·柯丁顿的自传《格蕾丝传》中文版与大众见面。在这本厚厚的自传里,柯丁顿从她出生的小镇开始,细数自己的成长经历,用自己的眼睛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时尚圈的风云变幻。

  从伊夫·圣·罗兰到高田贤三,从约翰·加利亚诺到让·保罗·高提耶,从模特生涯到摄影师身份,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时尚风云到二十一世纪的最新潮流……她笔下充斥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名字和琳琅满目的时尚故事。对于格蕾丝·柯丁顿而言,她还是当年那个心心念念等着小镇上为数不多的《Vogue》的小女孩,“那些照片将我带到外面的世界,让我开始有自己的梦想”。

  《九月刊》的秘密

  “既然我已经被观众刨根问底地追问过各种问题了,我也被这些问题带入了往事中,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于是,便有了写回忆录的念头,我想和大家分享我更多的经历。”在前言里,格蕾丝这样描述自己的写作初衷。

  “面对被摄制组骚扰的情况,我本能的反应是厌恶。”回溯《九月刊》拍摄的缘起,格蕾丝坦荡地承认。2007年,当摄制组敲开美国版《Vogue》的大门,这位艺术总监本能的反应是,将这群打扰她工作的家伙拒之门外。在安娜·温图尔的劝说之下,格蕾丝慢慢相通,“不能与之为敌,便与之为伍。”

  格蕾丝将镜头下的女孩儿装扮成菲兹杰拉德笔下爵士时代的妙龄女郎,在烟雾缭绕的咖啡厅里上演一段褪色的老电影;又或者是在罗马奢华的室内,用John Galliano的极致奢侈将模特变成精致又脆弱的奢华妇人;被温暖的针织包裹的模特,隐身在材质本身微妙的质感之后……“我爱童话,也爱做梦。我要让现实和梦想互相交织,让读者在翻阅《Vogue》的时候面带笑容。”这是格蕾丝眼中的时尚。

  “没人能拍出像她那样的视觉化照片。”安娜·温图尔这样评价格蕾丝的作品。

  2007年,距离1988年格蕾丝离开Calvin Klein加入美国版《Vogue》已近20年,而距她第一次担任时装编辑的工作,已近40年。“1968年1月,伦敦一个清冷的上午,我走进《Vogue》杂志办公室。我对这座大楼并不陌生,我还是模特的时候就多次来这里的摄影棚拍照。但是现在,一切不同了:我成为了一名时装编辑。”

  格蕾丝还清楚地记得自己作为时装编辑的第一次拍片经历。“那组照片的概念是中性,由波普艺术家彼得·布莱克和他的艺术家太太简·霍沃思做模特。”格蕾丝给他们选择了色彩协调的马球衫,如今回想起来,却不住地懊恼—“但是我还是不知道当初怎么会想到让他们来演绎中性这个服饰概念的。”

  却也正是第一次的拍片经历,让格蕾丝意识到,“你得让自己另辟蹊径,拍出独一无二的东西来”。

  半个世纪的时尚见证者

  “对我来说,这一切都关于《Vogue》。”柯丁顿将这本自传作为自己和《Vogue》一生缘分的记录和见证。1941年出生在威尔士一个小岛上的格蕾丝·柯丁顿,受到姐姐的影响,从13岁开始翻阅《Vogue》杂志。“时尚杂志上刊登的新的服装式样让我着迷,那些五十年代的优雅装扮散发着柔和的魅力,比起让我炫目的电影演员的戏服来,让我觉得更亲近。”

  18岁那年,小镇少女搬到伦敦,在做酒吧女招待的同时参加模特学校的夜校课程。那一年,格蕾丝参加了《Vogue》英国版举办的模特大赛,并最终成了“青春创意组”的获胜者。1962年,19岁的格蕾丝第一次成为英国版《Vogue》的封面女郎。俏丽的金色短发上翘出好看的弧度,精致又乖巧。

  在她细数自己人生的每一个过去时,这位站在镜头之后,指点时尚江山,创造一个个时尚惊喜的创意总监,在多年前也是镜头的宠儿。

  上世纪六十年代,从Vogue到时尚芭莎,再到法国版《ELLE》第1000期的封面女郎,格蕾丝成为英国“炙手可热”的知名模特。“上世纪五十年代,趁着时装秀的间隙,模特会躲在一个角落里,在眼睑上画细线,而眼线被厚厚的烟青色色块所代替。”这是属于自由、青年和叛逆的六十年代,高级成衣的时代淡出,“服装变得易于运动、脱穿便捷并且出奇的短。”

  正在格蕾丝的模特事业如火如荼之时,196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在车祸中,她的左眼睑被切掉,并在车祸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做了五次整形外科手术。模特生涯受到重创。经历了镁光灯下的纸醉金迷,车祸之后的颠沛潦倒,从自由奔放的六十年代到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时光把故事刻在了这个曾拥有精致面庞的女人身上。

  对格蕾丝来说,她希望时尚这份事业是有人情味的,“和不同的人接触,然后做出好的作品。”而现代科技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改变了人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相处方式,自然也改变着时尚产业的格局和工作习惯。“我最近参与的一场拍摄,拍摄对象竟然可以用替身,然后将头嫁接到替身肩膀上,Photoshop的世界简直像科幻小说。”

  但对于格蕾丝而言,时尚依然保有和她初见时的那个美妙光环,像是一场华美的梦境,为半个世纪前那个小镇少女开启了仙境之门。

  “对我来说,这份工作最重要的意义是让人们心存梦想,就像我孩提时代看到漂亮照片时那样。我还在编织梦想,挖掘我可以找到的灵感,寻找现实生活里的浪漫,而不是数码世界里的浪漫。”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时尚教父Tony新书荷兰首发 曾获范爷点赞

下一篇:蝶变时装周 虎门更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