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村落是一部凝固的历史,它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世世代代居住着的村里人的过去。一座客家围屋就是一部客家人保卫家园的历史。今天,我们走进的这座古村名为贵湖塘,触摸三合土的“城墙”,仰望带着炮眼的碉楼,穿梭蜿蜒的巷道,你仿佛会闻到岁月的味道,那一幕幕保护家园的战争场景越来越清晰。
贵湖塘老围据介绍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据《陈氏族谱》记载,清朝中期,陈振能从广东五华举家迁徙至观澜松元厦开荒种地。陈氏家族不断壮大,至清朝末年,陈振能第四代嫡孙陈寿华举家迁徙来到贵湖塘,开始大兴土木兴家立业。
宝安地处珠江口,自古多有强盗出没。贵湖塘与观澜河临近,那时的观澜河河道宽阔,土匪常常沿河而下,侵扰村民。于是,陈寿华家族为了安全,必须聚族而居,建设坚实的围屋、高耸的碉楼、厚厚的城墙。
村里的老人听祖辈们说起过陈寿华带领四个儿子和宗族青壮年男子建造贵湖塘老围的往事。建造围墙由三合土夯筑而成。传统三合土由石灰、黄土、沙子和糯米汁构成,陈寿华又将甘蔗压出的糖水混入,使得三合土的黏性增加不少。高4米、厚1米的围墙经过一年时间建成。厚厚的城墙后来也被族人利用晒谷,它也是孩童们攀爬嬉戏的场所。整座围屋仅东南角一个进出口,供本村村民出入。为防土匪侵扰,围屋后还建设了一幢六层碉楼,村中壮年男子轮流看守放哨。站在碉楼上从炮眼处向外看,方圆数里一览无余。老围最大的特色在于大门,大门分为前门、中门、里门三道,里门转弯90度朝西。走进大门,如果直走则会直接撞到迎面而来的墙壁。同行的观澜街道办文体中心文物专干胡晨辉介绍,此种设计一则为风水原因,更重要的是为了防御外敌,“一旦大门被土匪撞开,弯曲的门内通道就起到一个缓冲作用,防守在门口的族人可以从侧面攻击敌人”。
据村里老人说,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土匪猖獗。有一次,一群土匪自东莞方向而来,碉楼上的后生仔发现后,迅速敲锣通知族人。村中男丁关闭大门,爬上围墙,用石头砸向土匪。土匪持刀对着老围院墙一阵乱砍并试图攀爬失败后落荒而逃。
贵湖塘老围因为是统一规划布局,空间分工明确,前部是空坪,为晒谷、祭祀及节日活动之用,中部、后部祠堂以及40多间整齐划一的居民房屋建筑,两侧围墙内房屋为存放杂物及养牛、猪,后部东北角两层楼房为私塾。陈氏家族一则为防御外敌重视习武,二则重视子女教育。这个两层高的小瓦房里,陈氏家族曾培养出许多人才。该私塾还用于祭祀、寿诞以及喜庆设宴。围墙大门之外是水塘,因为水塘所处的地势较低,四周的雨水均注入该水塘,因而当地人称之为“五马归槽”。陈氏族人之间很是和睦,哪家人有困难,其他族人都会前往帮忙。
围屋外,新生的榕树像壁虎一样紧紧攀着老围的围墙茁壮生长着,围屋内,倒塌的阁楼、躺着建筑工人的私塾、年久失修的门楼、泛着恶臭的沟渠,经历百年沧桑的这座围屋如今已显老态。陈寿华的后代们都已经搬走,他们住进了现代的楼房,将自家祖屋租给外来人居住。
这座城市每天都在变化,新颖并富有激情。但是在这个角落,贵湖塘老围正在一天天老去,一些部分的坍塌甚至露出狰狞的筋骨。胡晨辉介绍,政府部门正在对老围进行改造规划,计划仿效观澜版画村的改造,以整体租赁的方式,选择合适项目对老围进行保护性开发。
古村民俗
不可错过的
客家围屋特色
风水歪门
贵湖塘老围的大门斜开,在风水学上称为“歪门”。客家民居讲究风水,建筑物有八个吉凶方位。根据吉位决定门的位置和朝向。风水歪门的例子很多,例如观澜大水田村龙门世居的围门,观澜牛湖石一村炮楼院的院门。贵湖塘老围这种风水歪门的做法相对复杂。贵湖塘的大门,从里面看,开巽门,兼有延年和生气性质,生气浩荡直入;从外面看,开南门,从外面进来,得转个弯才能进到院里,战时可以多一层防御,既将风水讲究到极致,又增加了安全保障,设计实用而巧妙。
祠堂与私塾
陈氏宗祠位于前排房屋中间,正对南围墙内“吉星拱照”神位。祠堂为客家人祠住合一样式,单开间三进二天井建筑。祠堂大门下设左右两个方形炮鼓石。麻石条门框内有菱形插孔,插红漆方木条。后堂为祖公堂,设贵湖塘陈氏开基祖先牌位及历代祖先集体牌位。
私塾位于围村后部东北角,为三开间二进一天井带骑楼建筑。私塾是整个村庄最讲究的一处建筑,也是唯一正脊带脊饰的建筑,前后堂正脊皆有博古装饰。
造型装饰
贵湖塘老围的房屋外檐装饰多朴素无华,有小部分房屋在门斗檐下、山墙等部位饰以彩绘壁画或色带,也有新中国成立后将廊顶改为天台的,在天台外檐施以彩绘壁画装饰,有山水、花鸟、诗文等题材。从彩绘与房屋的关系来看,其装饰多数年代较晚。部分房屋的排水孔做“锦鲤吐珠”和“财源广进”彩塑装饰。
古村档案
观澜贵湖塘
客家围村
陈氏客家围屋始建于清代,共有50栋房屋136个房间,占地18130平方米,有祠堂1座、书室1座、围门1座、炮楼1座。贵湖塘老围是宝安区现存最完整、保存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传统客家民居村落,对研究深圳地区客家民系的迁徙史、客家民系风俗、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形态等提供了完整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老围村内的房屋全部是清代中晚期建筑,建筑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建筑技术成熟而富有特色,它是研究深圳地区的建筑技术史难得的一本实物教科书,具有重大文物价值。
贵湖塘的
陈氏家族
贵湖塘陈氏是观澜松元厦陈氏的分支,乃当地陈振能家族的后裔。振能公,观澜松元厦陈氏开基祖,原名陈王宁,生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广东五华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偕同家眷、同族,一行13人,迁居西南观澜松元厦。据记载,振能公到观澜时已经58岁,其长子28岁,其余儿子均成年,都未成家。其子孙开枝繁衍,后裔分布于深港各地及海外。陈振能家族历代人才辈出,为观澜客家之望族。观澜着名的振能学校为陈氏家族创建,陈氏家族对地方教育颇有贡献。
贵湖塘的开基祖是观澜陈振能家族的第四代,人称寿华公,其幼子国伦公曾中过武秀才,善舞麒麟。第五代陈国宾中武举人。此外,陈氏家族历代还有十三人中武秀才。至今,贵湖塘陈氏已经发展至第十三代,许多族人已经迁居深港各地及海外。目前仍生活在本地的陈氏族人大约有187人,他们几乎都不在老围居住而是在老围旁边建起了新式楼房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