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新闻

"上李"怎么变"上里"?厦门有不少地名同音异字

内容摘要:明明公交车上写着上李站,但下了车一瞅,门牌号却成了“上里”,这不禁让人疑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门牌号上写着“上里”困惑>> 一下公交车 &ldqu...

明明公交车上写着上李站,但下了车一瞅,门牌号却成了“上里”,这不禁让人疑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上李"怎么变"上里"?厦门有不少地名同音异字
 

门牌号上写着“上里”

困惑>>

 

一下公交车 “上李”变“上里”

如果您在地图中输入“上李”两字,很容易便能查到具体位置。上李公交车站就位于思明区龙虎山路上,再往前就是环岛路。

但有眼尖的市民发现,这里虽然名为上李,但下了车往里走,居民区的门牌号就从“上李”变成“上里”,前阵子,市民小吴就遇到难题——朋友说住上李,可他怎么找都是上里。

昨日上午,记者从上李菜市场往里走,果然走着走着,门牌号就变成了“曾厝垵上里”,记者询问了几家住户,他们都表示是“上里”没错,“地址登记都是这个‘里’,不是‘李’。”

解释>>

两字原相通 地点都一样

为何“李”变成了“里”,究竟哪个字才是正确的?对此,记者咨询了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两个名字是相通的。

原来,早期上李居住的居民多为李姓,又靠近上李山,也就名为上李,在史料中,上李与上里便是相通的,但由于编门牌号时只能使用一个名字,在咨询了当地居民的意见后,大家都偏向同意使用“上里”,而大家也已经熟悉上李社区,于是也就出现了两个名字共存的情况。

工作人员称,像这样的情况其实非常常见,“同安有个地方其实叫林尾外,但因为居民不喜欢尾,于是居民的门牌号就改成了林美外,但意思却都是一样的。”

【延伸】

地名同音异字 有的缘自口误

事实上,像“上李”和“上里”的故事,在厦门其实还真不少。根据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提供的资料中,这样同音异字的地名,有的是闽南语中的谐音,有的纯粹只是口误,接下来,就带您开开眼界。

有个叫“西山洋”的自然村,早前因为杨姓聚落,便命名为“西山杨”,可大家念习惯了,慢慢就变成了“西山洋”,只有一些老人家才记得这个村的原名。

还有洪塘自然村,相传明代苏姓来此定居,将村子建在红土台地,村北有个池塘,便将这里命名为“红塘”,念着念着,也就谐音成了“洪塘”。

如果有的地名着实不雅,上不了台面怎么办?没关系,改!在现在的大同路中段,大家可能没注意到一个叫光彩巷的小巷,实际上这里早前都卖的是棺材,又名棺材巷。后来居民们实在听不下去了,就利用谐音美化,将这里变为“光彩巷”。

后坑社区的来由,也有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据了解,当时对地名进行普查的人听不懂闽南话,把“侯卿”听成了后坑。许多老居民至今仍称这里为“侯卿”,有条路至今还叫做侯卿路。

地名历史演变 背后故事不少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少地名是由原来的名字派生雅化而来,一个地名的背后有着许多历史的故事,拿大家熟知的莲坂为例,最早是由刘姓的人开发,叫刘坂,当时有条溪里面有莲花叫莲溪,后来同安莲花镇叶姓迁过来,就把这里改成了莲坂。

罗溪村的来由,同样也有个关于水的故事,相传当时村临溪处有一片大潭,据史料记载,这里“潭水高泻,声如锣鸣”,于是便取名为“锣溪村”,谐音为罗溪。

大家熟悉的集美,最早可不叫这个名字。集美原来是个渔村,同安的西溪与东溪在大同镇汇合后向东南直奔大海,入海处的村庄叫“石浔”。石浔处于海湾的最上端,这海湾由此叫“浔江”。位于浔江西岸南端尽尾上的这个村庄被称为“尽尾”或“浔尾”。因 “浔尾”与“集美”闽南话谐音,浔尾村便雅称集美。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厦门公立医院明年实现预缴金共享 目前有三家共享

下一篇:东渡邮轮码头试用自助售票机 计划安放到各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