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最终坐上“老大”交椅,得益于其商用物业和海外房地产的销售。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曾表示,未来5年,绿地将强化全球经营,多元发展,到2020年企业跨国指数要达到25%以上。高周转的模式也是绿地近年来销售业绩快速增长的一大法宝。有资料显示,绿地项目从拿地到开盘时间一般为6至10个月。“绿地干掉万科是竞争模式的转变,去年绿地资金周转率和融资成本降低率均超过万科,绿地住宅项目在二三线城市布局也越来越多。”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向北京晨报记者介绍道。
万科:不再强调规模
不同于绿地对“龙头老大”的渴求,万科在行业波澜之际则强调将不再用规模数字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
2013年12月23日,万科总裁郁亮在致万科全体同仁的一封信中表示,当传统业务进入白银时代,市场处于调整期的时候,需要加倍重视经营性现金流的健康,不再设定回款数字的目标,但对回款率将进一步提高要求。“规模是一把双刃剑。”郁亮表示,规模意味着行业地位及规模效应带来的好处,但也意味着更大的资源占用和形成更多存货的可能,“黄金时代规模数字本身就是领跑者的标志之一。但在白银时代,精细化管理水平,对金融的理解,经营品牌、信用的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去年万科销售速度放缓,住宅的开发速度有所降低,不讲究销售额的排行,讲究资金盈利水平,更趋向于平衡方向发展。万科的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没有进行很好的对接。”谢逸枫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房企的业绩将继续分化,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房企的转型升级和产业布局也会愈趋明显,预计更多的房企会去寻找平衡点,不会过多的强调规模,“房企的并购和收购也会越来越多,小房企将很难活下去。”世联行董事长陈劲松也表示,规模、简单的销售额指标也许已经不再是竞争的要点,客户和长期效益才是关键。
晨报记者 杨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