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教训:汽配电商为何做不起来?
当李华兵刚刚坐在网易科技记者面前的时候,很难看出他那波澜不惊的面庞下面,还回荡着上一次创业失败的记忆。
三年前的2011年,做过程序员也做过投资的李华兵决定创业,瞄准的方向就是自己钟爱的汽车领域。“当时电子商务已经比较火了,而且我个人对车很有兴趣,再加上汽车是巨大的市场,每人每年在车上花费的钱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平均超过4000元,但这个市场没有一家公司做得特别大,京东、天猫在这一块市场都是零敲碎打,所以当时觉得这个机会应该蛮大的,没想太多,就投身其中了。”李华兵回忆说。
当年7月,李华兵获得了雷军的天使投资,很快,一家专门做汽车用品及配件的电商网站“车品汇”就上线了,售卖汽车座垫、座套、脚垫、香水、车蜡、贴膜、机油、机滤等等。
李华兵没有料想到的是,这个看起来很肥沃的市场,之所以还没有一家电商能做到特别大,其中必有原因。“我在这个市场里做了两年时间,才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李华兵说,“这个市场看上去非常大,但车辆的种类有1700多种,每种车有4000多种配件,这对供应链体系的要求非常大。要想在每一个品类都能反向控制供应链,就需要在每一个品类都有足够多的销售量,但这是非常难做到的事情。”
一位北京的私家车车主也对网易科技表示,他在网上买过一些汽车用品,包括座垫、饰品等,但大多数消费都花在了家附近的4S店。“做保养,或者维修、更换零部件,都在附近的4S店搞定了。”这位私家车车主说,“我身边有车的朋友一般也都在4S店搞定全部所需,不会为了便宜一点而去网上购买车配,再跑到比较远的汽修店更换配件,因为那样太麻烦。”
不仅如此,李华兵逐渐发现,做汽车用品的电子商务还有很多障碍,比如,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产品不标准化等等,加之线下门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要想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去控制这条产业链并非易事。“这是过去两年多时间总结出来的惨痛教训。”李华兵说,“汽配电商这个市场肯定会大有作为,但还需要足够的时间。”
再创业:为何选择拼车市场?
李华兵认为,无论是滴滴打车、快的打车,还是易到用车、易代驾,这些用互联网改变人们出行方式的产品,关注的都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出行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未来会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打车、租车、代驾,这些领域已经火热了,拼车也许是我们的机会。”李华兵说。
关停原有业务之后,李华兵从2013年12月开始沿着拼车这个方向重新创业,并在当月获得了A轮融资,包括创新工场的800万元以及雷军的200万元,共计1000万元人民币。
拿到第一轮投资之后,李华兵开始重新招兵买马、组建团队。2014年1月,哈哈拼车推出了产品的Demo版本,3月推出了2.0版本,7月底推出3.0版本。
在从3月份2.0版本上线之后,就有不少投资人找到李华兵,表示有兴趣投资哈哈拼车,但李华兵最后选择了红杉资本。2014年6月,哈哈拼车获得了由红杉资本领投、创新工场跟投的共计1000万美元B轮融资。“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契机,因为目前在拼车市场上,还没有另一家公司拿到比哈哈拼车更多的融资。”李华兵说。
目前,私家车的车主和需要拼车的市民,都可以在哈哈拼车上注册自己的账户,可以通过支付宝、银联支付、微信支付给自己的账户充值,并实现在线交易。
“现在用户数大约是几十万,日活跃用户占10%左右。”李华兵说,在目前这个阶段,哈哈拼车还处于优化产品、跑马圈地的阶段,并没有考虑盈利模式的问题。
“在一两年之内可能都不会考虑盈利模式的问题。我们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创新工场、雷军都没有给我们这方面的压力。”李华兵解释说,“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让用户在拼车的时候能用得很爽。当用户越来越多的时候,所谓的商业模式就会纷至沓来。”
李华兵举例说,私家车车主和拼车市民的账户都在哈哈拼车的平台上,沉淀的资金是有利用价值的;另一方面,大量的用户信息也是可以被挖掘的大数据,未来可以进行一些增值服务,包括车辆维修、保养,或者二手车买卖、新车采购、车险等等。
实际上,互联网用车行业刚刚起步,即便是滴滴打车、快的打车这样一夜爆红的明星公司,也都还没有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正如快的打车COO赵冬所说:“万里长征目前只是走了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
做拼车,难在哪里?
目前,哈哈拼车只在北京试点,还没有推广到全国。“这是出于运营能力的考虑,希望先在北京稳扎稳打。”李华兵解释说,“如果在北京能让用户用起来感觉非常爽,以后推广到全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对于哈哈拼车来说,想要在互联网用车市场也成为明星产品,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产品本身——产品能否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不过,首先摆在李华兵面前的障碍是:拼车这个市场是一个非标准化的市场,需要解决用户与平台、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信任问题,再者就是信息匹配的难题。
家住天通苑的宋柯(化名)对网易科技说,他每天早晨都要挤公交、换地铁去中关村上班,后来他在拼车平台上找到了在同一小区居住、在相同区域上班的自驾车出行的邻居,他们就相约同行,他每天只需要掏20元的搭车费用,就可以让自己的上班路途变得舒服一些,而对方的出行成本也可以被分摊一些。
不过,并不是所有有拼车需求的上班族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同路人”。实现这类交易的前提是:拼车双方要建立起信任。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拼车平台上,只有当私家车主的数量、拼车用户的数量都足够多的时候,人们才有可能找到跟自己出行线路最匹配、时间也最匹配的邻居。
在解决了信任和线路匹配的问题之后,还会出现又一个难题:如何留住用户?“在一两次拼车之后,我们互相熟悉了,就不再通过拼车软件来交易了。”宋柯说,“俩人都是固定时间上班,有时候也会一起下班回家,我们都觉得没必要一次一结,一周给100块钱也挺方便的。”
除此之外,还有人们担心的黑车问题。李华兵说,哈哈拼车会在系统里通过技术手段去排查。“比如,从燕郊到国贸,通常的拼车费用是15元,如果车主要价50元,一般来说会有问题。”李华兵说,在未来的产品版本中,哈哈拼车会提供“建议指导价”,还将增加司机、乘客之间的点评,通过信用体系来排查黑车。
摆在李华兵面前的难题不只是信息匹配、用户留存、黑车排查,还包括来AA拼车、爱拼车等同类APP以及刚刚进入北京的国外明星产品Uber的竞争,甚至不排除打车软件也涉足拼车市场的可能。
对于来自外部的竞争,李华兵并不担心。“我们对这个市场有自己的经验积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竞争对手同样会遇到。哈哈拼车是在三国大战(腾讯-滴滴、阿里-快的、百度-易到)的夹缝中寻找另一块市场,我们不会参战,只想在细分的拼车领域做好产品。”李华兵说。
“短期目标就是在北京市场把产品做透。目前的投资,烧到我们做出一款理想的产品,应该是足够了。”李华兵坦言,“即使哪天又失败了,也很正常,创业不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