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倒塌这样的重大事件,无非是遭受了地震、山洪、泥石流,这些对蜷缩在“心灵港湾”中的我们似乎太过遥远。但却不曾想到,此刻,包裹你的“心灵港湾”的防水材料正在一点点粉化、渗漏,或许在未来某个时间随时垮掉,而这种防水材料正是在当今防水市场上大行其道的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
当聚乙烯丙纶作为防水材料登上舞台时,就连现在最资深的防水行业专家都不曾想到,这个“半路出家”的材料竟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也不曾想到这个曾用于农业防潮领域的材料,会把整个防水行业搅得天翻地覆。
“耐老化性能差,在暴露环境下,容易脆化甚至粉化,难以起到防水作用”的聚乙烯丙纶像蒲公英一样,从天南海北出发,飘过“严密”的检验认证,轻飘飘地聚集在防水这个看似不大的领域里。
诞生:农业防潮材料成了防水“万金油”
1989年11月,在黑龙江一家塑料企业里,总经理看着从意大利引进了一条价值人民币2千万元的聚乙烯丙纶生产线,心里默默盘算着。费尽心机引进的生产线如今就在眼前,马上可以开工生产,可要让这2千万的生产线能够衍生出滚滚财源,就得有一番仔细的盘算了。
其实聚乙烯丙纶有自己的“主业”,当时聚乙烯膜只是作为农用膜、防潮材料使用,其防潮、防渗性能在所应用领域还能够胜任,可不久却在“滚滚财源”的驱动下,神不知鬼不觉地跨了行。
当时在防水领域突然盛行起一种学名SBC120的防水卷材,经业内人士考证后,发现此种材料就是农用防潮材料聚乙烯丙纶,而120也正是这种材料的幅宽1.2米规格的简称,从此聚乙烯丙纶跨界到防水领域搅弄风云。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材料也是如此,跨行当起了“临时工”的聚乙烯丙纶又被加上了“防水卷材”的后缀,但这种材料能胜任建筑防水工作吗?这是当时谁都不清楚的问题,防水专家也争论不休。很多专家从一开始就是极力反对的,因为防水这个行业是最看重质量的,别说“最后一公里”,就是最后一毫米没有防护好,都会引起建筑渗漏、返工重修甚至垮塌等连锁问题。但也有专家认为如果这种材料质量不过关市场自然会把它淘汰,用不着人为抵制。可让整个行业没想到的是,聚乙烯丙纶这个“临时工”一干就是几十年,在建筑渗漏连年不断的情况下,依然抢走了防水行业将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那么,果真是因为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拥有非常好的防水性能吗?其实不然,该材料的市场份额不是靠质量拼出来的,而是靠“包装”出来的。
据记者了解,聚乙烯丙纶用作防水材料在全球是绝无仅有的,国外根本没有这种防水产品,而当时在我国建筑防水标准和规范里面也没有一个是关于聚乙烯丙纶的,可要让这种材料顺利跨行就要经过精心的“包装”。首要解决的就是申请国家标准。
为了能够让聚乙烯丙纶在防水领域立足,黑龙江的这家塑料企业费尽心思、挖门盗洞,终于在相关部委的认可下组织召开了专家研讨会。
会上,针对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能否列入防水行业的国家标准,专家组争论得很激烈,很快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这个材料太薄了,不能防水。”而另一种却极力支持,其中一位专家说:“下雨天我们骑自行车的时候,穿一件塑料雨披不是也照样防水吗?”
在最后的表决中,15位专家,8票明确表示反对,以微弱的优势暂时阻止了聚乙烯丙纶纳入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7-94之中。
虽然当时将聚乙烯丙纶伺机纳入国家标准的行动并未成功,但这场争论却引起了一些商家的注意,随后聚乙烯丙纶被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商家推进了防水领域。原因很简单,利益的驱动和成本的博弈。
温床:成本,还是成本
虽然聚乙烯丙纶已经由逐利的商家推向市场,但国家标准的缺失一直是这种材料走向“舞台中央”的唯一阻碍,新世纪之初,这个阻碍随着GB18173.1-2000标准的发布而化于无形。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2000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GB18173.1-2000高分子防水材料片材》国家标准中,FS2类就是指原料以聚乙烯为主的防水片材,而部分丙纶厂家也以FS2作为丙纶生产的标准依据,至于该材料是如何列入国家标准的细节就不得而知了,且这一切对聚乙烯丙纶来说都不重要了,因为“有了标准,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防水市场了”。
经济学家曾指出:所有的生意都是时间与成本的平衡。这两者都与产品的质量密不可分,要获得最终的成功,就要保证平衡,一味地拥抱成本,只会拥有短期利益,而丧失行业地位,最终被逐出市场。
无论从材料性能还是应用性能上,聚乙烯丙纶都只能作为防潮层、垫层或养护材料使用。其之所以占据了国内约30%的市场,主要有两点原因。
首先是成本低,造价低廉。据业内人士介绍,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的生产入门投资很低,无论是生产线还是原材料,其成本造价都远低于正规产品。从生产线成本来看,一条进口设备建造的先进生产线成本在二千万左右,一条较先进的国产线成本也在五百万左右,一条普通正规国产线也需要二百五十万左右。然而市面上泛滥成灾的小厂家小作坊仅需二三十万元即可装备一条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生产线。不仅如此,从原材料角度来看,是否使用原生料也直接影响着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的生产成本。
同时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的原材料来源丰富。聚乙烯丙纶在市场上的回收料主要来源于农用薄膜,农用薄膜一般只用1~2年,农民就将它全部回收卖掉。新材料和回收料之间的价格大约差一倍,回收料5000元/吨,新料9000~10000元/吨。
相比之下,成本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很多无良小厂家、小作坊为近一步降低原本就低廉的成本,采用聚乙烯回收料做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这种回收原料为长条圆形,颜色很杂,颗粒毛糙且不洁净,用它生产的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颜色发灰,又硬又脆,稍一用力就可能撕开。
这样的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每平方米售价仅为三四元钱,而其低廉的造价却迎合了劣质工程建设市场的需求,虽然行业内都知道采用这种材料有很大的隐患,在低价中标缺乏有效配套监管的背景下,还是大量生产。特别是追求低价位的工厂,还有很多开发商愿意接受低价位的商品,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随之泛滥开来。
有利可图,当然趋之若鹜,但促使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充斥防水材料市场的原因不仅如此,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标准、规范仍存在漏洞与缺陷。
有专家表示,建筑防水行业相关标准过多、过杂、要求过低的乱象一直存在。目前各种社团、研究机构都会制定与建筑防水相关的标准,然后与建筑防水相关的政府部门审定实施。同时,诸如原化工部、农业部在多年前制定的标准也依然在使用,松散的行业管理给劣质产品提供了成长的“温床”。
淘汰:在暴利面前无力呐喊
性能落后,产品质量低劣、市场混乱,防水行业也开始考虑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的淘汰问题。
早在2003年,为加强建筑防水材料的生产和应用管理,当时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建筑防水材料生产与应用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限制、禁止、淘汰落后技术与产品的措施,规范沥青复合胎防水卷材和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产品的生产与应用。沥青复合胎防水卷材禁止使用高碱玻纤复合胎基,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禁止采用二次加热复合成型生产工艺,限制膜层在0.5毫米以下的聚乙烯丙纶材料使用。如今10多年过去了,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非但没有被限制、被淘汰,反而在防水工程中使用得越来越普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有利可图,而且是暴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产品成本低,利润高,门槛低,市场需求大等多种原因造成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淘汰之路遥遥无期。
一位资深的防水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多年以前,防水行业内部开过专家研讨会,针对当时防水行业内部存在的技术、产品进行论证,明确对先进技术与产品的推广,以及落后产品的限制与退出机制。
研讨会上争论不一,有专家提出产品推广与淘汰缺少一些技术性研究。比如说淘汰哪一类产品,为什么淘汰,是因为工艺不合理、质量不合格、还是施工过程中性能不好等等。为此防水行业内部的一些研究院开始了深入研究与市场调研,但整个过程颇为坎坷,且阻力巨大,整个调研就逐渐放慢脚步直至中断。
侵略:建筑内外均迫在眉睫
如今,羽翼丰满的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在防水行业内已呈“侵略”之势。
内部,这类产品无论从特性还是施工应用的可靠性而言,都存在重大的缺陷,并不适合作为一种防水材料使用,由此导致建筑渗漏的案例不胜枚举,成为建筑机体内的致命存在,是造成建筑“短命”的诱因。
外部,聚乙烯丙纶被宣传成为一种“万能”的防水材料,在防水市场泛滥成灾。不仅如此,关于聚乙烯丙纶应用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防水材料因“看不见、摸不着”很难被老百姓熟识,因此,以往这样的争论大多限于行业之内。不过近两年,此类争论已经在社会上有所显现,去年,一些社会网络上就曾出现过关于“是否淘汰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的论战。
事件缘起于经济观察网上发表了一篇《淘汰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进入倒计时》的文章,很多网络媒体纷纷转发该文。随后应对之声四起,一篇《关于对“淘汰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进入倒计时”一文的批驳》在网络传播开来,两篇文章掀起了关乎整个防水行业的正反论战。
反驳文章指出聚乙烯丙纶产品成熟,并且拥有聚乙烯丙纶复合(PE)防水卷材国家标准GB18173.1-2012,同时指出“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防水功能差的结论没有数据和事实支撑”。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下,“三去一降一补”是国家三令五申的现阶段五大任务。这样的要求不是仅限于某几个行业,而是对各行各业的要求和指示,防水行业也不例外。
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在防水行业中尽管争论不断,但从技术研发与材料性能而言,聚乙烯丙纶是相对落后的低档次材料几乎是行业共识。那么,作为落后产能在供给侧改革的大浪潮下,被淘汰是趋势、是必然。让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以低价优势继续充斥市场,导致更为优秀的防水材料在场边坐“冷板凳”,防水行业也将在改革的大潮中变得更加“渺小”,但真正受到伤害的却是生活在不知道用何种防水材料建成的,可能随时大面积渗漏甚至造成危楼的屋檐下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