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海角论坛)
那时候的论坛,风光一时无两。
话虽如斯,一些较有规模的论坛仍是不得不逃逐一波潮水,推出了app版本。然而,正如我们正在前文所说,论坛的内容偏“沉“,其引认为傲的高质量帖子和答复,都是成立正在用户付出大量时间的根本上。而把论坛搬到挪动端的后,大师正在手机上懒得打字,回帖都只是寥寥数字,更遑论正在小小的屏幕上码出二货长文了。就是论坛的内容越来越水,可以或许贡献高质量内容的资深用户免不了因失望而分开,这也是不少论坛眼下面对的尴尬。
现在微博、曲播平台成了通俗人晋升网红的主要平台,但逃根溯源,BBS才是网红的发源地。已经惊动一时的芙蓉姐姐,2004年恰是凭仗正在水木、北大未名等BBS贴出的一批“S制型”小我照片而走红,那时候还没有“网红”一词,更常见的说法是“收集草根红人”。
分析类的论坛不可了,但现实上,垂曲类的论坛还正在低调地活跃着。最典型的莫过于百度贴吧和豆瓣小组了,这两者能够看做是升级版的论坛,产物形态上也多有类似之处,都是以从题社区的形式吸引有着不异乐趣快乐喜爱的用户,并答应用户自行建立新的从题社区。当然,两者的基调不同仍是挺大的。
现现在,什么人还正在上论坛?
时间来到了1978年,计较机和收集的使用前提愈加成熟。两位计较机专家Ward Christiansen和Randy Seuss配合开辟了一套通信系统,并于2月16日正式上线,他们将其定名为“Computerized Bulletin Board System(CBBS,计较机化电子通知版)”。
2000年是高校BBS的黄金期。正在没有微博、贴吧、伴侣圈、人人网的时代,BBS饰演着旧事门户、通信东西、文学网坐等多沉脚色,一腔热血的青年学子们正在那里指导山河,激扬文字,几乎每个BBS都有的“十大热帖”版块大要相当于今天微博上的热搜了。大学的水木、大学的乌烟瘴气、复旦大学的日月光华、武汉大学的珞珈山川等,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豆瓣小组虽然形态上取百度贴吧雷同,但分歧于多以名词为从题的贴吧,豆瓣小组的从题画风清奇,雷同于“小三”、“我们独身–找靠谱的另一半!!”如许的“长尾环节词小组”能够说是豆瓣社区的一大特色了。
(图片来自:中国网)
扎心了。
BBS和论坛的宿世此生
(图片来自:infostory)
(“天仙MM”最早成名于TOM汽车论坛)
不外,虽然豆瓣至今未能找到太好的变现子,但却挡不住小组中各类告白帖的入侵。正在告白的下,用户纷纷逃离,诸如“吼怒组”、“我总感觉本人就是一个小组”等一气兴旺的小组最终也没落。目前豆瓣小组中,除了“来了”这一流量担任外,人气较旺的还有租房、旅逛这类方向东西型的小组,其他的小组因为内容小众,根基属于圈地自萌的形态。
“斑竹”、“菜鸟”、“大虾”、“灌水”、“扫楼”……现正在还认得这些词语,不晓得是该为本人是资深网平易近而自鸣得意仍是要感慨一番“老了老了”,终究BBS似乎曾经是上古时代的工具了。
外部的冲击是一方面,论坛本身的不思朝上进步则是其阑珊的另一沉缘由。正在处处讲究用户体验的今天,不少BBS和论坛都还逗留正在上世纪的页面设想,交互、告白满天飞,正在如许的情况下莫说是发帖、回帖了,生怕看一眼都嫌累。
(运转Community Memory的终端,图片来自:Wikipedia)
所以,只需我们还有取人交换的需求,论坛、BBS大要就不会消逝。
而伴跟着收集的成长,又由BBS衍生出了功能更为丰硕的论坛。
然而,正在阿谁微型计较机还没有问世,大型计较机和调制解调器价钱高贵且速度迟缓的时代,Community Memory最终难认为继,不得不关停。
不只是网红,文学青年也正在BBS上找到了存正在感。1998年痞子蔡正在台南成功大学BBS上颁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一炮而红,拉开了收集文学兴起的大幕。
“能够吹法螺啊,”Bastian是国内某出名论坛运营人员,正在被问及为什么还会有人上论坛时,他是如许回覆我的,“有什么设法,老是想找人交换的嘛。”
博客的呈现,是对论坛的第一波冲击。虽然各大论坛也顺势开通了博客功能以满脚用户需求,但仍是抵不住新浪和搜狐等平台的名人效应,流量和用户起头流失。而不久之后呈现的微博,其杀伤力对论坛而言更是致命。比起还要起题目、受办理员的论坛,微博的门槛和情况无疑要宽松很多,正在BBS和博客时只能当吃瓜群众的用户,也终究有了表达的机遇。
虽然1978年2月16日被为是BBS的诞华诞,但雷同的产物形态最早能够逃溯至1973年的Community Memory(社区回忆)。它其实是一套买卖消息发布系统,答应用户为消息进行环节词标识表记标帜,以便利。不外,慢慢地社区的画风起头跑偏,由于人们不再局限于发布买卖,还正在写起了小说、诗歌等浪漫消息。
论表达,不如博客自正在;论传布,不如微博高效;论通信,不如QQ、微信便利,论坛剩下的,就只要深度和情怀了,但情愿为这份深度和情怀买单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若是说正在更新换代飞快的互联网,还有什么产物能称之为长命的话,大要就只要论坛/BBS和电子邮箱了。这两个正在互联网降生之初就存正在的产品,可谓“互联网活化石”般的存正在。不外,比起正在日常通信东西中还拥有一席之地的电子邮件,BBS的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你可还记得阿谁板砖取鲜花齐飞年代吗?
比拟于高校BBS,论坛的用户和内容愈加多元,红极一时的猫扑和海角是傍边的两大代表,一度还有“外事问海角,内事找猫扑”如许的说法。海角降生过惊动一时的“周易大和”,猫扑则通过“虐猫事务”、“铜须门”让人们见识到了人肉的能力,天仙MM、奶茶妹妹,收集红人屡见不鲜,网易、搜狐、新浪等门户旗下的论坛也是卧虎藏龙之地。于是,蹲守各大论坛成了寻找旧事热点的新体例。
而做为PC时代的产品,论坛正在挪动互联网转型上的反映也颇为迟缓,但也取其本身承载的“沉内容”相关。过去我们叫“泡论坛”,由于无论是撰写帖子仍是看帖、回帖,都能够花上数小时,但挪动端却很难满脚如许的操做,论坛也就显得取这个消息碎片化的时代格格不入了。
百度贴吧算是各类论坛中挪动化做得比力成功的,但因为百度本身正在挪动互联网中影响无限,加上这几年贴吧负面旧事的影响,贴吧的人气早已不复昔时盛况,口碑更是江河日下。
论坛/BBS大事记: 1978年,CBBS问世 1995年,水木BBS上线年,猫扑上线年,西祠胡同上线年,海角社区上线年,艺龙收购西祠胡同 2005年,教育部要求高校BBS实施实名制,部门学校封闭校外IP拜候 2008年,海角赴美上市打算搁浅 2012年,千橡互动收购猫扑,猫扑办公室撤离,远赴广西南宁,同时启动了裁人打算; 2015年,西祠胡同被转售给江苏紫金汇文传媒投资无限公司 2015年,海角挂牌新三板 2017年,搜狐论坛封闭 当初的合作敌手一个接一个倒下,大型BBS社区中,也就只要海角还撑到了现正在,但现在海角拿得出手的,生怕也就只要内容了。
(图片来自:搜狐)
另一方面,论坛的匿名性质,也正在无形中给人以平安感,正在伴侣圈、微博四处是亲友老友、同事,发个形态都要推敲半天以至地设置“分组可见”的下,以目生报酬从的论坛反倒成了一个能够毫无所惧透露实言的处所,这就是为什么海角里以吐槽同事、吐槽男女友、吐槽父母为从题的帖子可以或许长盛不衰的缘由了吧?
“归正,这岁首逛论坛的,曾经不算太年轻了。”某ACG论坛骨灰级用户总结道,“留存下来的该当是那些PC时代习惯上论坛的人。”
但这可能又过于悲不雅了。
CBBS的操做相当复杂——因为因特网规模很小且没有对大部门用户,利用者需要通过德律风输入号码才得得以进入;并且受硬件所限,它一次只能欢迎一台调制解调器的拜候,用户只能轮番进入系统。
年纪大了,要带孩子了,要陪妻子了,要费心买房子了。
那些离去的老用户又去哪儿了呢?Bastian给出了他的见地:
虽然CBBS正在90年代停摆,但彼时正值因特网大规模普及,由CBBS衍生出的各类BBS坐点起头成长强大。为了节约成本而采用Telnet和谈的纯文字式BBS,该当是我们大部门人接触到的最后的BBS形态了。好比赫赫有名的“水木BBS”,1995年推出时仅支撑Telnet毗连,虽然后续开辟了web版本,但至今仍保留了Telnet功能,其他高校大多也是雷同的。
(2010年的海角论坛,图片来自:Internet Archive)
若是按中国互联收集消息核心(CNNIC)的数据统计,BBS/论坛式微是从2009年起头的,那一年是这类办事利用率初次呈现下滑,为30.4 %。但现实上,早正在这之前,各类BBS和论坛就曾经显显露了颓势。
即便如斯,做为第一个对公家的拨号BBS,以及第一个非军事用处的收集社区,CBBS仍是遭到了大量用户的欢送,有材料显示,正在它“寿终正寝”之前,一共欢迎了253,301名拨号者。
确实,我们老是说微信聊天有何等便利,微博分享有何等简单,但无论是微信、微博仍是更风行的曲播,素质上都是一种以为核心的表达体例,可交换这件事,从来都不是片面的,人们巴望表达本人的设法,也想要获得回应,还想晓得别人的见地,这个时候论坛就表现出它的价值了。
至于由Discuz! 、phpwind等架设的保守论坛,可以或许持久连结活力的,也多为垂曲类论坛,常见的有二次元,如“手艺宅”(gn00)、A岛;体育类的最出名的莫过于虎扑;收集文学类,如晋江;纯资本分享类,如书喷鼻、Kindle人;再有就是某种不成描述的从题了,这类论坛一曲都活得挺。
像现在的知乎,为什么会有多量用户情愿正在写出高质量的谜底?正在取世界分享本人的学问、经验和看法之余,获得别人的承认也是一件值得欢快的事,否则怎样会有那么高票谜底里会有“没想到一醒觉来点赞过百/千了”的欣喜之言呢?而知乎其实也能够看做是更切近现代互联网潮水的论坛形式了。
论坛的式微,让良多人不由感慨:“论坛怕是要死了。”
(Ward Christensen,图片来自:Wikipedia)
由盛转衰
(由每年《中国互联收集成长情况统计》拾掇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