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有重庆、成都叫板,内存因为行政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核心范围之争。这说明地方官员对自贸区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开发区阶段。
“首个内陆自贸区”的内争外夺
一位不愿具名的商务部系统人士近日告诉《投资时报》,被“叫停”数月之久的第二批自贸区申报、评估流程已悄然再启。接近商务部自贸区研究专家组的不同信息源称,首个内陆自贸区将在西安、重庆两市中产生。种种迹象表明,陕西(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园区(下称西安自贸区)的获批将是“大概率事件”。
据了解,参与角逐“第二梯队”自贸区的地区分别是:天津东疆、浙江舟山、福建平潭、山东青岛、河北曹妃甸、重庆两江新区、辽宁大连、陕西西安、湖北武汉、四川成都,以及广东南沙、前海和横琴等。
西部竞逐的“差异原则”
“结合国际形势、国家战略、高层布局等多重指标考量,陕西(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园区获批将是大概率事件。”上述消息人士说。他亦透露,此轮角逐最终可能仅有两家胜出,“具体发布时间尚待国务院定夺”。
据记者统计,此前,国内已有22个省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申请建设自贸园区。但正由于一哄而上、良莠不齐,另一方面也需要等待上海自贸区一周年的“经验总结”,自贸区申报流程一度被国务院紧急叫停,直至近期再度启动。
近日,《投资时报》就第二批自贸区申报、评估致电询问商务部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被告知:“第二批自贸区的调研评估正由商务部牵头进行”,“处于关键时期,话题很敏感,没有更多的信息可以透露”。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陈秀山告诉记者,国家衡量第二批自贸区入围名单,“最重要的指标是侧重点和区域特色”,也即此轮评审将遵循“差异原则”。
在围绕首个内陆自贸区的竞逐中,西安自贸区主打“国家战略牌”:以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航空城实验区为核心,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重庆版自贸区则以两江新区为核心,强调作为唯一拥有空港、水港、铁路立体化口岸架构的内陆直辖市,如获批将对内陆开放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
种种迹象表明,西安自贸区的获批“只是个时间问题”。记者的梳理亦呈现出一条清晰的逻辑脉络。
201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陕考察期间,要求陕西“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当好新引擎,形成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并期待陕西“在中西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被解读为高层释放的强烈信号。
2月12日,陕西省政府常务会提出,积极借鉴上海的做法和经验,加快西安自贸区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成为国家首批试点地区。2月28日,正式向国务院申报陕西(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园区,国务院随即批转商务部“研究办理”。
另一个重要信号是,8月21日,海关总署批准西安海关为“优先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督创新制度的三个试点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同时获批的另外两市为天津、重庆。
10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陕考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求“扎实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努力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此间专家分析认为,一年之内两位中央政治局常委莅陕考察“一带一路”,分别强调“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开放新格局”,显有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