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港新闻

18位学生谈夏令营心得体会

内容摘要: 18名来自吉林、山东、河南、福建、黑龙江等五个省份的学生,通过大公国际传媒学院举办的首届 准记者、小记者赴港精品夏令营,深深体会到香港文化的多元,更对 忘己为大无...

18名来自吉林、山东、河南、福建、黑龙江等五个省份的学生,通过大公国际传媒学院举办的首届 准记者、小记者赴港精品夏令营,深深体会到香港文化的多元,更对 忘己为大无私谓公 的办报理念加深认知。在交流会上,学员们纷纷表示不枉此行。

记者崇高可贵

陈松儒: 新闻 对我而言就是每天听闻的 新鲜事 , 记者 在我看来是正义和侠义的化身,但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新闻是怎么来的,更不知道记者的日常工作。在《大公报》和凤凰卫视的参观中,有幸和优秀的记者、编辑交流,他们分享的工作经历和感受,让我感到新闻记者的崇高和可贵。我相信在这段旅途的收获之多,会成为我成长中新的起点。

感受无私付出

代萌钰:现在我们惯于用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通过这次夏令营的各种课程学习,让我体会到了许多。在每位新闻人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与坚持,这也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正如无数大公报人一百多年来热爱着新闻媒体事业,并无私的为之付出,才会奏响《大公报》 忘己为大无私谓公 的乐章。

为民一脉相承

冀旭阳:大公报人不论年轻、年长,他们都以实际行动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共同的特点: 认准一条路,有板有眼地做下去 。看看这几天接触到的老师,他们甚至几十年如一日,不灭的热情始终闪耀着。这颗心,到底是有怎样的信仰?历史始终发生, 大公之心、为民之心 仍旧一脉相承。一周的接触,开始悟得 大公 二字。

凝聚智慧汗水

曹宁:初闻《大公报》是因为 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的办报主张和张季鸾先生的文章,那时刚接触新闻行业的我深感 四不主义 的崇高,并将其作为奋斗目标,直到真正体验过记者这职业,才领悟到应当是记者一生的追求。 占中 反思、 水资源危机 、 转基因食品 每篇得奖报道凝结的是大公报人的智慧与汗水,更是对恒心、好奇心、责任心、事业心的坚守。

追求真实可贵

陈昕宁:中学历史中学习的《大公报》现在来到香港,百年风雨对于任何一个华人传媒都不陌生。这次夏令营最开心的就是可以和《大公报》的记者分享经历。我很感动,记者并不是一个很高地位的职业,但是一颗对于追求真实的火热的心才让他们坚持。香港传媒业很发达,不是因为有 言论自由 ,而是他们每一个传媒人都有不灭的热情,追求真实,追求个性。

融入香港民间

李丽:似乎快和准就是一种香港精神,在路上的行人也明显比内地走路更快,香港是个看起来总是急匆匆的城市,也是这种 匆匆 造就了如今这样繁荣的香港吧。这一次大公传媒学院的学习活动,让我融入了香港民间,了解了这座城市的时代精神、多元文化和世界视角的发展格局。最希望看到的,是我再来香港的时候,能看到更多两地民众和睦相处的场景。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齐侬:暴力丑闻毁港大校誉

下一篇:欣安邨水铅超标逾2倍 新增12妇孺血铅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