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各界人士及舆论连日指出,香港回归祖国已经18年了,但仍有少数港人心怀 殖民 心态,甚至主张 去中国化 ,冲击中央管治权威,破坏内地与香港的感情。舆论认为,香港社会应该反思,正确认识香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定位,充分发挥 一国两制 优势,把握住国家发展机遇。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陈佐洱20日在香港的一个论坛上表示,香港近年经济及民生发展差强人意,究其深层次原因,或是特区成立以后一些重要领域未处理好香港在国家大格局中的定位和良性互动的发展,出现了两个 化 的问题,即未依法施行 去殖民化 以及 去中国化 的死灰复燃。
对此,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表示,香港近年不时出现有人挥动 龙狮旗 及排挤内地旅客的行为,不单会破坏内地与香港感情,更严重影响两地关系,拖累香港无法更好利用国家提供的发展机遇。
刘兆佳表示,香港虽已回归,但是少部分港人仍未建立国民身份认同感,对殖民管治有相当程度的回忆缅怀,反映出至今仍有人抗拒回归事实。陈佐洱的讲话,是希望香港更好地调整政策措施,回应国家提供的发展机遇,有效掌握 一带一路 商机。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谭耀宗表示,香港近年来确实出现了本土化思想及对抗与国家融合的心态。香港已回归祖国,不应与国家分割,特区政府也应在国民教育及中国历史科等方面多加宣传。
青年民建联主席颜汶羽认为,香港与国家同一历史、同一文化、同一种族,一脉相连,所以社会上有人提出 去中国化 是不理性和不务实的。同时, 去殖民化 则有时代需要,香港要与国家配合,把握机遇。
香港特区立法会主席曾钰成、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等认为,回归以来,有殖民心态的香港市民属于少数,绝大多数香港人认同 一国两制 是香港的绝对优势,并在各方面善加利用,推动香港发展。谭志源说,在政改方案否决后,特区政府希望集中精力在改善民生及发展经济,最重要的是港人要认识基本法及国家最新发展。
香港《文汇报》发表社评表示,香港拥有完善的法治、自由发达的营商环境,以及背靠国家辐射全球的国际化网络,可以扮演好 超级联系人 的角色。只要特区政府积极进取,以适度有为的新思维推动两地合作,充分发挥香港固有优势,一定能把握机遇,为国家的新发展历程作出无可替代的贡献,同时也为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收获丰硕成果。这是对少数人迷恋 殖民化 ,主张 去中国化 的最有力反击。
《香港商报》发表评论文章表示,综观近年香港局面,争拗不止难得安宁,以至经济进步迟缓、民生改善不彰,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正是社会出现一股 去中国化 的逆流,令香港处处掣肘,两地关系受损,香港一些优势点滴流失,在空转之中整体竞争力不进则退。文章指出,社会各界必须展现正确立场,积极主动发声,采取有效行动,共同制止 去中国化 毁坏香港社会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