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进驻前海梦工厂的香港创业团队/网络图片
大公网3月12日讯 (记者方俊明)有专业人士提及北上就说‘水土不服’,但只要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了这片土地,一步一步走,才会发现更多可能。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胡百全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郑慕智率律师楼北拓,十年间与内地同行联营,在13个城市开设了办事处,近期又获批合股律师所入驻前海,进一步拓展内地市场的同时,将在协助内企走出去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凭藉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寻找全球扩张的可能。
在郑慕智看来,内地专业服务是个庞大市场,需要香港身影。同声同气下的相互交融,也展现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理念交锋,在交锋中,擦出更亮的火花。
他以其律师楼为例介绍,北上初期是跟内地业界建立较为松散的互助同盟,之后,CEPA容许合同型联营,所谓一所两法。对方有本地客户网络,港方在做海外融资等有优势,资源共享便双赢。
联营模式令我们在内地办事处在近5年间激增4倍。双方还相互培训,部分律师已拥有两地的执业资格,相互挂职。郑慕智欣喜地说,更大突破来自前海,因自贸区的新政策容许香港与内地律师楼合股经营,他们的合伙型联营所最近获批。
合作到合伙增业务自主权
广州首家粤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已于去年落户南沙。该联营所港方代表麦家荣称,合同型与合伙型联营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不参股的各管各所;后者是跨法域的合股联营,在内部管理和业务拓展方面具有更大自主权。
2014年底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预计广东服贸年增10%以上,到2020年服务进出口额将破2000亿美元。目前粤港服务贸易额越来越大,在金融、法律等服务需求飙升。麦家荣表示看好市场前景。
另一方面,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力,也拓宽了香港专业服务施展拳脚的空间。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创会会长容永祺表示,香港专业人士拥有国际视野及经验等优势,但内地现在也在培养专才,加上国外专业大鳄抢滩,提供给港人的空间也变小了。如今香港专才不仅要‘走上去’创新天,还要抓住‘一带一路’的契机‘走出去’。
作为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工商界在充当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的‘先锋’的同时,亦要发挥在人才、专业、商业人脉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担当起国内与国际市场无缝接轨的‘超级联系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张学修说,商贸、金融及法律等精英也可为众多跨国项目提供专业服务,提升香港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抱团作战提升竞争力
身兼香港东盟经济合作基金会顾问委员会主席的郑慕智,已瞄准一带一路,通过作为国际执业律师联盟成员寻找合作机会。他坦言,进驻前海的合伙律师楼,就是以境内外投融资、跨境合作和海外商帐追收为主打业务。
不过,他提醒,一带一路沿途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同样会遭遇水土不服。做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粤港律师联营由合同到合伙,打破了两地法律服务之间的‘天堑’,不仅见证两地融合的新趋势,亦提升对外‘抱团作战’的竞争力。
香港不可能只得个等
图:港资银行等金融行业加快北上步伐/大公报记者方俊明摄
香港专业服务仍有专业性、国际化等优势,但内地学习得很快,香港不能故步自封。譬如内地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已快过香港,还有不少专业服务产品也是完全靠内地专才制作。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张华峰表示,业界已屡次要求有关部门开放网上金融,以降低业界运营成本;但因考虑网上黑客、客户认证等风险,一直未有改变。好东西不能因为小问题而滞后,这是大势所趋。
张华峰直言,面临周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香港社会目前却问题多多,事无大小都争拗,部分金融专才已悄然北拓商机。港专才确实要多北上增值,譬如学习内地先拔头筹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经验,肯定要这样做,香港不可能只得个等。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联会理事长吴秋北早前亦率领工联会金融专业委员会访京,拜访国务院港澳办等部门探讨两地青年培训及实习合作框架,以强化港青对国家未来发展及一带一路战略的认知,为他们创造更多机遇。吴秋北说:金融业是本港重要经济支柱,希望加强两地互联网金融等合作,并能藉‘一带一路’拓展新兴国家的市场。
互联网金融创新突围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目前广东自贸区的重头戏。其中,前海作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要在金融创新上实现突围,香港被认为是最佳的合作伙伴。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宋敏对媒体表示,借鉴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布局经验,深圳应联手香港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来自广东省自贸办最新数据活动截至2015年底,横琴片区进驻金融类企业破2000家,注册资本1960亿元人民币;而前海蛇口片区入驻企业逾6万家,其中金融类企业占比近半。
五年历练 港青内地显身手
图:赴粤管理酒店项目的港青侯炽筠/大公报记者黄宝仪摄
记者黄宝仪报道:改革开放初期,不少港商北上闯出一条路。30多年过去,迎来新旧交替的关键十年,往昔北上投资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品牌策划,如今专业服务成主流。一身西装的侯炽筠风度翩翩,正符合大众对于香港专业人士的印象。这位出生于经营地产生意家族的港青,从小就经常往返于粤港之间,看到了变化,也看到了商机。弹丸之地的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按部就班,这让侯炽筠确信,香港年轻一代想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就要放眼内地。
发掘建筑业升级空间
学习财务专业的他毕业后并未接手家族生意,而先在香港的会计师行、银行工作,往返粤港的五年打工经历,让他对内地与香港的专业服务都有更深刻的认识。
进入家族企业后,侯炽筠被指派去参与广州的一个酒店项目。看似是偏离了他所学的财务专业,但不同领域的专业服务更加锻炼了他的能力。
在他看来,香港的建筑行业标准化程度高,无论是施工水平还是规范化都有明确的流程,签合同只需在最后一页确认,但内地建筑行业比较有操作空间,导致合同规定的东西到最后都未必可以执行。或许,这也是内地服务需要改善之处,也给了港青的发展空间。
不过,对于侯炽筠来说,真正北上发展也有不适应,其中一个忧虑则是家庭,香港年轻一代更重视一家人在一起,将家人接到内地生活可让港青无后顾之忧,但侯炽筠坦言,目前内地教育、医疗等配套仍有待改善,成为港青北上一大阻滞。
北上锦囊:勿偏信要捱得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胡百全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郑慕智:
如今年轻人北上,普通话不好,缺乏经验,人脉不广,加上文化差异,同时面临内地专才的冒起与外国专业机构的竞争,挑战较以往大得多。但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专才,在港的发展空间明显不足,‘走出去’势在必行。到内地的不同岗位,了解内地的文化、体制乃至政府决策过程,不仅增值,还拓展机遇。未来无论是留在内地还是返港,都是有利的。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创会会长容永祺:
香港专业人士北上,一是要提升语言能力,熟练普通话或提高中文水平;二是深入了解国情和商业环境,与内地合作伙伴建立互信。年轻人要成长,不是‘圈坐’在香港就什么都懂。要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内地,而不是偏听他人之言。
年轻人要‘捱得’,永远不要想不劳而获。既然内地有更广阔的空间,为何不‘浸下去’分杯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