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沈祖尧寄语青少年人生有输有赢,毋须追求十项全能
编者按:被誉为二○○三年香港SARS抗疫英雄之一的沈祖尧教授,颇得学生和传媒好评,获学界选为《大公报》与教联会合办香港40年来有影响力教育人物。他认为香港当年战胜SARS在于同心协力,当下香港则需要多听年轻人心声,增进彼此沟通活动。
大公网3月22日讯(记者唐晓明、吕少群)沈祖尧是有名的皇仁仔,服务香港中文大学已经二十多年。从1992年就任中大内科学系讲师,先后升任讲座教授及肠胃及肝科主管、中大医学院副院长及逸夫书院院长,2010年起担任中大校长。2003年抗疫期间给了他很大感悟,令他深切体会学校不只传递知识,更需要着重心灵关怀。他认为,整个学界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不能只提供书本知识,更应帮助他们认识世界,懂得承担。他强调,关顾不等于事事迁就,家长应提供机会让年轻人尝试失败。他认为如果老师视学生如子女,教育效果会截然不同。走近学生,感受其喜怒,聆听其心声,是关键的第一步。
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症(沙士)爆发,普遍港人记忆犹新。当年,身为沙田威尔斯医院内科主管的沈祖尧积极参与抗疫工作,后来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亚洲英雄。沈祖尧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说,2003年沙士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医学不是只将医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对人产生关怀之心,例如医生接见一个病人,面对的不单是一个病徵、病毒,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内心世界,都需要全面看顾。
家长应让子女尝试失败
沈祖尧认为,不但是医学教育有这个需要,所有大学生除了专业训练之外,都需要人的关怀,因此,就任中大校长之后,他着力推动I.CARE博群计划。计划包括德、智、体、群、美几个部分,讲求学生个人身心发展,和对其他人的关怀,以至对社会的关心。这些虽然不是带学分的课程,但希望在学校里面制造一种氛围,令学生的人生不只追求读书、赚钱、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而是对家庭及社会都有一份承担。他欣喜地看到,博群计划经过四、五年的努力,得到同学们广泛认同,他认为这个计划虽然和专业训练无关,却是培养大学生做人的重要部分。
沈祖尧待学生犹如子女。他认为好好照顾子女的成长,并不等同于迁就,反而应多给机会他们接受挑战,甚至让他们尝试失败。他举例,其子女还小时,太太特别让他们参加钢琴比赛,说我想让他们输一下,藉此让小朋友明白人生其实有输有赢,接受自己并非万能,到将来遇上不如意事情,都能够从容面对。
轻生者对自己过高要求
过去半年,本港有二十多个学生自杀,其中包括几名中大生。对此不幸消息,沈祖尧说,许多轻生者不是读不上书,而是给予自己过高的要求,认为考不到90分的时候就好羞家,以致压力过大,甚至去到难以承受的地步,可能同学之间有竞争和比较。他强调,不是说竞争不好,但需要扩阔他们的视野,明白人生仍有很多机会,让他们不要认为考试不好,就好像整个世界玩完,万念俱灰。
校长胜医生 影响更深远
图:从医学教授到大学校长,沈祖尧始终保持亲民作风
沈祖尧在1992年就任中大内科学系讲师,到2010年担任中大校长。对于由医学教授到大学校长,沈祖尧认为两者性质相似,都是面对人的工作,但作为大学校长,面对的群众更多,人事亦更为复杂,影响更为深远。
他说,医生和校长都需要学习聆听沟通的工夫,医生需要面对病人,我们都需要听对方说话,不是我单方面讲晒,如果只是医生讲晒,你食咩药做什么手术,其实病人都会觉得你不明他的痛苦在哪。他认为身为校长,需要聆听的对象就更加多,学生、老师,甚至乎校外的社会人士,比以往在医院里与病人相处更为复杂,影响更为深远,很多说话不是只对着一个人讲,例如写一篇网志或者接受一个访问,对住的是整个社会和所有学生。
沈祖尧认为,医疗和教育在任何社会和民生入面都是非常重要的范畴,医疗面对现在患病的人的痛苦,教育面对香港社会将来的发展,如果做得不好,将来社会就会出现问题,他谦称无论作为医生,抑或是大学校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望子成龙不如发挥天分
近年不少青年面对庞大的升学压力,谈到如何帮助他们踏过大学门槛,沈祖尧坦言学生唔使咁万能,不用给自己过大压力。他建议学校可参考外国做法,多让学生团队合作,发挥创新意念,整个学界亦需和学生多作沟通,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天分。
沈祖尧说,学生缺乏健全的人生观,什么都难以做好,我们应该减少学生在学习和考试方面的压力,给多些机会他们自我发掘和开心玩乐,如果欠缺一个开心的童年,对学生身心灵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阻碍。
现在的中小学生又要补习、又要学十几二十样技能,有时我们进行面试,有学生拿出一份几寸厚的文件夹给我们看,入面全都是证书,又钢琴、又法文、又德文,好像万能一样,其实我们不需要咁万能的学生入大学,他们也不一定会出色过其他学生,但是如果所有人都需要这样入到大学、这样才可入到心仪的科目,给小朋友的压力真的很大。他说,社会应该多参考外国,用一些比较活动的方法,给他们创新的空间,让他们一起学习团队精神,反而重点不要那么着重考试。
沈祖尧认为,整个学界需要和学生沟通,他们需要的不单供书教学和日常需要,多些沟通时间,听听他们内心声音同样重要,年轻人有自己内心的挣扎,因为社会对他们有期望,有一定的价值取向,父母亦有好多的期望,考试又给予他们很大压力,社会对于他们内心的挣扎其实不是十分了解,沟通变得非常重要。
他认为社会价值观需要有转变,不要只强调子女只能做医生、律师,某些行业才称之为有成就、有出色,让他们多发掘自己的兴趣,当他们有兴趣做自己的事情,哪怕是音乐戏剧都好,都会做得出色,都会废寝忘餐去做,对他们来说,一方面发挥到他们的天分,另一方面让他们做得开心,整个人的态度都正面。活动策划
培养国际视野关怀社会
有人说,大学变成了职业训练所,沈祖尧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大学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是一个育人的地方,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独立思考及对社会的关怀同样重要。
沈祖尧说,在大学的学科当中,不少都是非常专业,例如医学、法律等,但他认为,大学的角色不只是培养专业人才,品牌策划,应该让大学生培养国际视野,和对社会的关怀,大学生亦都应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会终身学习。
他说,为提高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力、国际视野及懂得关怀社会,所有大学本科生入读中大后,都先接受通识的训练,例如入读医学院的第一年,全部都是修读通识的课程,让学生开始接受专业训练之前,对价值观、人生看法、以前圣贤哲理,就算不一定全盘接受,但都思考过、领会过,和有机会与老师同学讨论、辩论,这些都对他们成长非常重要。
绝不接受暴力方式表诉求
图:沈祖尧希望学生以和平方式表达诉求
出任中大校长几年来,最难忘是哪件事?沈祖尧透露,最难忘占中期间第一时间探望学生的点滴。他认为双方观点不尽相同,亦不希望有人因冲突造成损伤。对于近期大学校园政治化,他希望学生以和平方式表达诉求,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和学生多沟通,凝聚共识。
沈祖尧说,占中的时候,看到不少学生走上街头,令他非常担心,记得10月2日当晚,我和港大校长马斐森都走出去金钟探望学生,当时我们心里唯一所想的,就是学生和年轻人就像我们的子女,不希望见到任何人受伤,甚至乎牺牲,所以我们出去劝阻。当然不同的人对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但我相信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不要让冲突造成损伤,这件事是一件难忘的事。
谈及猴年初一深夜发生的旺角暴乱事件,参与者不乏年轻人,沈祖尧认为用暴力方式表达自己诉求绝对不能接受,这是大家有目共睹,在他们角度来看,他们要社会听到他们的声音,觉得坐下来就无人听,所以用这种方式,但破坏社会秩序不是我们想见到的。
与人们常说的一代不如一代,沈祖尧则认为一代不同一代,社会各界应该多些和青年人对话,无论是政府团体或政府,都应了解他们的困局,现在的年轻人有一种很沉重的无力感,觉得看不到出路和发展的空间,他们看法不一定正确,但这是他们当下的感觉。
他建议,老师应该多和学生分享价值观,老师不要只觉得上课教完课本内容就算完成工作,希望可在课馀多接触,将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向学生表达,学生不一定全部正确,我们亦不可能将我们的一套全盘要求学生接受,最重要从沟通开始。
沈祖尧强调,学校一方面要培育年轻人独立思考,另一方面应该给他们知道对社会有一个责任,所以希望他们表达的时候亦都用一个理性和平的方式表达,大学一方面开放平台,让学生发表任何意见,但亦希望学生尊重不同看法的人,不同看法的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空间,他认为这需要有一个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