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港新闻

【母爱之歌】陪伴唐氏女慢跑半世纪

内容摘要: 图:懂事的女儿黄佩华反过来教黄妈妈处理工场工作/本报记者林少权摄大公网5月8日讯(记者 梁康然)母爱伟大,每位母亲都有不同的展现方式。虽然赢在起跑线成了家长的普遍愿...

 

图:懂事的女儿黄佩华反过来教黄妈妈处理工场工作/本报记者林少权摄

大公网5月8日讯(记者 梁康然)母爱伟大,每位母亲都有不同的展现方式。虽然赢在起跑线成了家长的普遍愿望,黄妈妈却一直关爱地守护着、陪伴着女儿在人生跑道上慢跑,不离不弃半世纪有馀。无办法啦,女儿有唐氏综合症,他们就是慢。黄妈妈说。不经不觉间,黄妈妈已年过八旬,女儿也年过半百,虽然做咗唔叻、搵钱唔叻,但已有能力照顾自己,懂得煮饭,保护自己,在人生跑道上可以独立前行。

黄佩华生于上世纪60年代。

黄佩华出世后三日仍未开眼,三岁才学会行路。最初,黄妈妈只知女儿有别于人,但不知箇中因由,直至某日女儿生病,去看医生时,才被医生发现是中度唐氏综合症患者,他们成长慢、手脚慢、学习慢,一切都慢!黄妈妈说。

在崇尚快人一步的这个社会里,黄佩华的一生都必然会是慢人一步,但黄妈妈不介意陪伴女儿慢走,只期望女儿在她百年归老后有能力独行。

唐氏综合症在当年的社会上认知不多,患者往往被冠以白痴、低能仔等负面名词,更有人迷信以为是患者前生作孽,今生报应。在歧视与白眼下,黄妈妈却坚持带着女儿到处去,认识社会。

就算是亲戚婚礼,我也带她出席。当年社会一般都认为是家丑,藏起来,不向人透露。黄妈妈说,她明明是个人,我只想她过正常生活。

学校放弃 母亲不放弃

黄妈妈在1932年出生,10岁时随父母逃避日本侵华战祸,由内地来港,一直靠缝製衣物维生,从无正式接受教育。她明白如要女儿有能力自立,就必须接受教育,可惜那年头,社会普遍歧视及误解患者,黄妈妈四出为女儿找幼稚园,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闭门羹。

没人愿意教,唯有自己去教。这是黄妈妈想到的唯一办法。

黄佩华在1965年出生,她四岁时我就教她扫地、洗碗等家务。我将小拖把等当成玩具给她玩,在她面前示范,让她习惯握扫把,再让她习惯扫地的动作,总之逐个步骤,一个一个地去重复,不断重复、重复、重复……黄妈妈就只有这道板斧,教导女儿各项生活琐事如刷牙、洗澡等。

在70年代,本港尚未有培训唐氏综合症患者的机构,患者大多无法掌握自理能力,黄佩华在黄妈妈的努力下,却成为患者中的异数。现在,黄佩华已懂得处理更复杂的事情,如外出买菜、下厨煮食等等,基本上有独立自理能力。

最大安慰 女儿识自保

黄妈妈并无为女儿设限,凡是女儿喜欢做的、有兴趣的,她都陪女儿一同参与。黄佩华的潜能也似乎无尽,艺术、音乐、运动、话剧都有涉猎,更曾代表香港参与残疾人士运动会、在港巡迴表演话剧等等,我人生第一次坐飞机,都是女儿带挈。她要到加拿大参加运动会。黄妈妈说。

黄妈妈现已83岁,黄佩华亦已51岁。黄妈妈深知自己未必再有馀力陪伴女儿,万般不捨,也得安排女儿入住院舍活动,女儿离开身边,黄妈妈坦言有点挂心,生怕她被坏人欺负,但有一件往事,却令黄妈妈心情稍宽,某年女儿在街上被可疑人士尾随,她懂得到人多的地方,更喝退可疑人士。她识得保护自己,最令我安慰。

与零分儿子同走读书路

图:吴天恩祝妈妈母亲节快乐/大公报记者林少权摄

【记者 梁康然】子女的学业成绩,往往最令父母忧心。孩子若被怀疑有学习障碍,被学校放弃,孩子本身也自暴自弃,考试刻意交白卷,最终由儿童心理学家评定为罕有的学习动机为零个案,身为母亲的面对这种种困境,可能会精神崩溃。我真的有冲动想过抱住儿子跳楼!亲身经歷这一切的母亲王辉坦言,一度有生不如死的想法,但她最终决定相信儿子吴天恩终会改变,自己并攻读香港大学的特殊教育文凭。循循善诱下,儿子的学业终有提升,下个学年将升读中学。

吴天恩升上小学后,成绩未见突出,小二时更一落千丈,成绩永远是个位数!王辉只知不断鞭策儿子,可惜毫无成效。即使安排儿子上补习班,成绩反而每下愈况,小三时甚至刻意交白卷,当年校方认定儿子有学习障碍,甚至罗列出一堆学习障碍症状,什么自闭、读写障碍、过度活跃等等,逼我去填报一项,好让校方将吴天恩交予教育署去跟进。

不甘被标籤 要助儿成材

王辉不肯就范,除了成绩外,明明儿子一切表现都很正常,在游乐场更有其他家长赞他具领导才能,懂得协调其他小朋友一同踏单车。王辉选择相信儿子,可惜校方成功说服了王辉的丈夫,胡乱选了一项学习障碍症状,向教育署申报了。

当儿子被标籤为有学习障碍后,校方并无多加照顾,反而将他调到课室最后排的座位,爱理不理,结果吴天恩的成绩跌至谷底,我当时感到绝望,亦想去逃避。有次儿子要测验四日,我就离家四日,把儿子交给婆婆照顾,我真的不想面对他。王辉忆述时不自觉地展现出苦困神色,在旧学校的那段日子,生不如死,有时看着儿子睡觉,想到他的成绩,就不期然哭起来,不断反问自己,我诞下儿子就是为每天催逼他温习么?

其后,教育署安排了儿童心理学家为吴天恩诊断,证实吴天恩并无任何学习障碍症状,当时我放下心头大石,王辉形容。但心理学家发现吴天恩的智力发展比较慢,也可能受过去经歷影响,他毫无学习心,罕有地是学习动机指数为零。校方亦知悉吴天恩的心理学家报告内容,以此为藉口,继续放弃吴天恩,任由他在校内自生自灭。

心理学家报告资讯甚多,王辉心中铭记的,却是这一句:吴天恩在校外校内有不同性格。她相信儿子的能力,决定安排儿子转校,同时自己攻读港大特殊教育文凭,我不甘心儿子被标籤,被放弃,因此我更需要掌握特殊教育知识,才可以协助儿子成材!

成绩达中上 下学年升中

儿子在小四时成功转校,转校后,学业并无明显好转,王辉则改变方法,不再以责怪、命令方式催逼儿子,而是变成他的同路人,透过关爱、以身作则等方法,陪儿子走读书路。当时我向儿子说,妈妈也在读书,我们一起温习吧。儿子初时未受打动,日子有功,他渐渐开始自动自觉温习。

在新学校的悉心培育下,加上母亲循循善诱,吴天恩的成绩已达中上水平,下学年将要升上中学。他一向比较弱的中文科,今年也能考到合格了。我相信儿子可以顺利升中。我亦会继续进修,攻读教师资格课程,陪同儿子一同升学,直至儿子离开学校为止。

关爱儿成长厂主变校工

图:张皓朗向妈妈献吻/大公报记者林少权摄

【记者梁康然】为陪伴儿子成长,放弃一家工厂,值得吗?张皓朗的母亲唐美斩钉截铁地回答:值得!她为照顾儿子,甘愿从厂主变身为一名校工,只为了有更多时间去陪伴儿子走成长路。

现时是小三学生的张皓朗,大约半年前正式在港升学。母亲唐美原本在内地经营一家工厂,皓朗过去随母亲不时两地奔走,并无入读固定学校。皓朗升小三后,唐美考虑到儿子的成长问题,认为他需要稳定的学习环境,决定为儿子找固定学校。

长期在内地成长,皓朗的普通话反而比粤语流利,也因此不大懂繁体字。由于一时间未能适应,加上无法与同学沟通,也听不懂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自己又看不懂书本,皓朗曾向妈妈说,不愿再上学。

为协助皓朗重新适应本港生活,唐美决定结束在内地的工厂,陪伴儿子留港生活。为保留工馀及周末作为亲子时间,她在一间学校担任校工,好让自己放工及放假时间和儿子一样,可陪儿子一同温习。

为让儿子更快熟习本港的教育环境,唐美每天引导儿子阅读本地报纸,认识繁体字。皓朗亦学习得很快,只消半年,已几乎懂得九成报刊内的繁体字。

唐美说,经营工厂的收入比当校工高出很多。过去她指挥一切,向人发号施令,如今却要受人指使。但这一切改变,她都认为值得:小学三年级后,对孩子成长甚为关键,为儿子安排一个稳定的学习及成长环境,比赚钱更为重要!

调查:六成主妇患抑郁

今日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不少子女会出去食饭慰劳母亲。但一项调查发现,有两成受访家庭主妇认为不快乐及未来无希望,六成人更处于抑郁状况,超过三成属于严重抑郁。负责调查的团体认为应该加设托儿服务减轻主妇的负担,又倡议政府设立家庭津贴支援低收入家庭。

天水围社区发展网络于4月至5月初访问了175名家庭主妇,她们没有全职工作、并育有16岁以下子女。结果发现,38%受访者最近一个月每日睡眠时间不足六小时,包括因为照顾家人而需要半夜起床、睡眠时发噩梦或受各种痛症所影响。调查亦指出,约四成受访主妇身体有各种痛症,37%人表示不时或经常头痛/头晕,经常腰酸背痛的则占五成,同城活动,手脚酸痛亦有近四成。

调查并使用抑郁简短量表,以10条题目量度被访者的心理抑郁程度,分数超过10分视为抑郁,10至14分属轻度抑郁,14分及以上属严重抑郁。调查发现,有62.5%受访者高于10分、即处于抑郁状况,31.5%属严重抑郁。

80妈妈港铁快闪喂母乳

图:麦生麦太带着四个月大的女儿一起来支持母乳快闪

【实习记者曾美玲】有推动母乳喂哺的团体昨日趁母亲节前夕举行母乳快闪行动,近80名妈妈在港铁大围站闸内大堂及车厢内即场喂哺母乳。有妈妈称曾在公共场所授乳遭歧视,而商场育婴室供不应求,试过排队半小时才能喂奶,令孩子捱饿狂喊。团体促请政府立法保障授乳母亲的权益,增加公众场合的育婴设施。

团体妈妈牌同盟昨日第四年举办母乳快闪行动,今年主题为公共交通工具,近80名妈妈携婴孩参与,不少丈夫也陪同左右。参与行动的妈妈抱婴在港铁站大堂席地坐下,高喊将最好,给最爱,母乳最好,一分钟快闪为孩子授乳。

姚太带着近七个月大的女儿参加行动,她说公众对母乳喂哺的认识仍不足,在公共场所授乳会遭歧视。她曾在地铁、公园、餐厅等公共场合喂哺母乳,承受不少鄙视的眼光。

同盟主席金洋子称,妈妈以母乳喂哺婴儿,就如市民搭乘地铁,是日常生活的平常事,希望透过昨日的行动,向公众宣传母乳喂哺的健康信息,促请政府立法制定全面的母乳喂哺政策,在公众场所增加适量的育婴室,让授乳妈妈得到适切支援。

机不离手管教有计

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愈趋普遍,人人机不离手,亲子关系也受影响,两代数码鸿沟严重。一项调查发现,15%受访家长的子女因经常使用数码产品而不服从指示,13%更会出现亲子间的言语冲突,有少量家长曾经与子女发生肢体冲突。

香港家庭福利会委托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的研究团队,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分别以聚焦小组和问卷调查形式,访问2853名学生及家长,草田策划。以了解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 与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的习惯,以及家长管教模式。调查反映,家长最常用监察型方式管教,包括监察手机资料、需要时没收手机。其次为参与型,家长会与子女分享网络资料及上网经验。

家庭福利会青少年服务经理吴浩希建议,家长应避免过度监察子女,应采用参与型管教方式,增加交流互动时间,促进家庭凝聚力,从而建立良好家庭气氛。他又建议各方可向家长提供支援,如实用训练课程以及管教工作坊等。

大公报5月8日A1版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用户选择致海尔热水器品质、销量双领先

下一篇:政坛八达通:罗崇文新闻稿煞费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