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港新闻

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在团结香港基金午餐会上的讲辞

内容摘要:董建华昨天在香港团结基金午餐会上发表题为《理性探讨 积极向前》的演讲/大公报记者 何嘉骏摄原标题:理性探讨 积极向前——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在团结香港基金...

董建华昨天在香港团结基金午餐会上发表题为《理性探讨 积极向前》的演讲/大公报记者 何嘉骏摄

原标题:理性探讨 积极向前——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在团结香港基金午餐会上的讲辞

(2016年6月13日)

刚才报告过团结香港基金近半年的工作,现在我想讲讲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香港未来的问题。不过,未讲之前,让我先回顾一下过去。

管治受冲击 社会内耗增

回归以来,在一国两制的保障之下,香港人当家作主,社会较殖民管治时代更加民主。然而,新的制度亦引生新的管治问题。回归以来,历任特首都难于实施回归前行之有效的行政主导,使历届政府都出现期望有所为而不能为的处境。问题在于回归后,特首不领导任何政党,而立法会议员都是民选产生。议员当中,有独立人士、更多属于不同政党,他们往往由于代表不同利益,互相争持,亦会与特区政府争持不下。因此,特首难以有效执行基本法所要达到的行政主导模式,造成严重内耗。

回归后的香港确实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我当选第一届香港特首,1997年7月1日上任,翌日泰国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随即引发亚洲金融风暴;接下来,1998年国际大鳄冲击香港联系汇率、2000年美国科网泡沫爆破和2001年纽约9.11恐怖袭击,之后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触发金融海啸,后果尤其严重。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发生期间,还有禽流感、沙士的大型天灾,一浪接一浪而来的冲击,严重损害经济民生。

近年社会出现问题

自2009年以来,香港楼价飙升,造成高楼价、置业难现象,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未有全力开发土地,致令住宅单位供求失衡。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科技持续发展,然而香港产业集中金融、地产及部分专业服务,未能与时并进,创造更多由科技发展及新产业所带来的新职位,以致现时大部分的工种均为较低层次及低收入的职位,社会,特别是年轻人上流受阻、财富分配不均,贫富悬殊恶化。如此种种,社会出现怨气,矛盾变得更深。近年社会陆续出现了更多问题。2014年发生占中事件,漫长的示威行动,影响市民日常生活和生计之馀,最令人遗憾的是有望2017年推行的香港特首普选,在这次风波中被拉倒,令实现普选变得遥遥无期。

占中落幕不久,今年春节发生的旺角暴乱更加激烈。少数极端本土化人士还乘势建立新政党,倡议香港独立、民主自决的主张。香港人一向认同和支持本土文化,但是以本土之名,走独立、自决的路,是绝对错误的想法,是不会得到香港人支持的,因为一是违宪违法,二是把经济发展推上绝路。

以上两宗社会事件,引致本地以及国际的极大回响,明显损害复苏当中的香港经济。我们再吵吵闹闹下去,香港社会只会日被蚕食,大家不但得不到任何好处,最终还要香港人自己埋单。解决民生问题为主要任务在社会陷于政治化的环境下,我们尽量利用我们的多项优势,在国家的关心下,人民的勤奋下,我们一次又一次克服难关,并开始逐步收复失地。

目前,特首及其领导的现届政府更以解决民生问题为主要任务,陆续投入更多资源在不同领域,包括加推土地、增建房屋,在十年内动用2000亿元改善医疗,并增加对科创、教育、扶贫等投资,有些项目已初见成效。这里我想说,公共政策是长远的,成效不是即时立见,各界人士需要衷诚合作和紧密配合。大家多一分和谐,社会就多一分进步,香港多一分踏实。

香港地位难被取代

立足踏实之地,努力必见成果。对香港前景,我是乐观的。国家十三多亿人口市场,依然保持中高速的增长,香港得到的收成,一天会比一天多。

也许有人担心香港社会风波频生,令中港关系受到影响,一国两制可能有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先生上月中来港视察,他带来的信息是正面的,中央一如既往关心香港,愿意大力支持香港,认为香港地位是其他地方难以取代的。至于一国两制,回归以来的实践是成功的,即使现时出了一些波折,未来或有新的挑战,中央对贯彻一国两制的大方针是不会动摇。

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

中国的经济正进入新常态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的跨时代改革,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去年12月亲临浙江乌镇参加互联网大会,并告诉世界,目前中国有6.7亿网民、413万多家网站,中国正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将令中国所有农村在2020年得到宽带网络覆盖。

中国将以互联网作为其中一个新的经济引擎,加快推动云计算、智慧能源、智能机械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互联网+大幅提高市场效率,简单举个互联网+的应用例子,阿里巴巴以信息化取代传统的销售与物流通道,减省了经营成本,提供消费便利,令消费者、经营者双双得益。也制造了无数个人创业机会。同时,国家把互联网+作为促进传统产业,例如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医疗等转型升级,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大空间,以求达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我们看到互联网+与制造业的结合,正带给中国经济新增长动力。中国经济新常态异军突起,跨过旧经济的市场建构,取得世界的领先地位,香港在近距离体验这个成就,我们也可凭着本身的创新能力和经验,迎头赶上。

香港四个新优势项目

中国现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十年,中国的生产总值(GDP)将与最大经济体美国,并驾齐驱。中国市场变得更大、更多元化,市场会追求更高端、更高价值的服务。我想特别提出,在进入经济新常态,进一步发展的中国会为香港带来那几方面的新机遇。

一是金融业,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促使中国金融市场要与国际水平看齐,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在商品期货市场发展、在债券市场发展,以及迅速壮大的中产阶层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私人理财服务,将为香港带来机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几十年,累积丰富的经验、专业能力,同时汇聚了金融行业的全球精英,他们熟悉国际金融规则、有广阔的商业网络,这些都令香港可以为国家作出贡献,同时也为本港经济加添新动力。美国有纽约、芝加哥两个金融中心,香港和上海也有条件和机会作为中国的两个金融中心。

二是电影业,香港本是东方荷李活,电影人才辈出,而中国的电影票房收入预计两年内将超过美国,市场前景亮丽。香港所拥有的良好服务创意产业融资机制,以及融通东西方的市场运作精英,这个优秀的电影业平台,正好与内地紧密合作,创造我们的超级梦工场。这为香港的电影业带来良好的机遇,与此同时,外国电影公司亦看中这一点,美国时代华纳公司早前与内地的华人文化产业基金合作,成立以香港为总部的旗舰娱乐公司;相信其他外国电影公司亦有可能登陆香港。未来在本地的电影人才大有可为。

三是医疗业,香港在这方面拥有很多过人优势。我们有香港大学,中文大学两间世界级的医学院,培训优秀的医护人才;我们的医疗系统、服务质素也达到世界水准,我们完全有条件将香港提升为亚洲最佳医疗服务中心。国内高消费者日益重视健康,追求高水平医疗服务,对我们是一个有利因素。不过,发展香港成为亚洲最佳医疗服务中心之前,必先确保本地公营医疗服务要有同样的高水平。政府在这方面需要高瞻远瞩,投放更多教育资源,培训更多医疗人手,拨出土地让私营医疗机构兴建设施,与此同时,业界需要更大弹性,接纳外来医疗人员来港,弥补短期的人手不足。

四是一带一路,这计划横跨东亚、欧洲、中亚、中东、非洲,沿线65个经济体将更紧密连接起来。张德江委员长早前访港时指出,在设计一带一路规划时,已把香港的参与作为重要的取向。香港具备为国家门户,开放式自由港以及高水平专业服务的重要元素,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我们须好好发挥这些优势,把握摆在眼前的无尽商机。

以上四个产业和项目,是比较明显可见。除此,t我们还有科创、社创、艺创和其他的项目。所有这些项目都会带来更多商机,每一项都有力推动香港新实体经济发展,既增加香港库房收入,也增加年轻人上流机会。现在,刻不容缓的是要增加投资去培养人才,开发更多土地配合发展,投入更多资源在医疗、教育之上,以提高服务水平。这样可以制造更多职位,提升薪金水平,解决人才出路狭窄问题,亦会促进社会上流动力。若再加上成功增加土地房屋供应,我相信连串的措施将会大幅纾缓贫富差距问题。新加坡九成家庭能够置业,安居之馀也是日后退休的保障,成效已有公论。

有所作为社会更加好

香港还有一个其他国家地区所没有的优势,这就是我们香港人努力耕耘,政府谨慎理财所累积的庞大盈馀。这笔逾3500亿美元外汇储备,超过一年的本地GDP,使我们有条件建设更好的香港。

在我们跟随《基本法》的精神,保持量入为出的理财原则的同时,我们要考虑如何更好利用手上的庞大储备,改善民生,促进香港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面对当前世界的创新大潮,我们必须与时并进,避免落后,这问题需要大家认真思考。因为经济加速发展,人民收入增加,政府相对得益,就更有财力解决问题。

发展经济不忘环保

以上谈了很多关于经济建设,我还想提出一点:积极发展经济,不等如对环境造成破坏。香港必须坚定做好环保工作,而且要做到全亚洲最好的环保城市,从开山、填海造地到扩建交通设施,每一个环节都要照顾环保的考虑,政府应拨出更多款项,支持这方面的建设,为我们下一代提供合意和理想的生活环境。

团结建设民生解困

香港是一个美丽又美好的城市,我们亦一直追求一个理性的、文明的、繁荣的社会;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从以下几个问题着手建设:

一、政府要有作为。政府的整个团队要有适度有为的管治方向,依赖市场决定一切的思想,已不足以应付现时的问题。现今科技突飞猛进,互联网进一步推动全球化经济、人工智能机械人将大量取代人手。香港正面对一个新的产业革命,这一方面可以为我们带来新的经济机遇,另一方面亦会影响现时低技术、低收入的群体,我们需要及早研究怎样应付新挑战,早日聆听业界意见,尽早提出对策,让冲击减至最低,让大家得以安居乐业。

二、政府与建制派更努力合作,制造紧密的伙伴关系,让建制派更多参与施政、议政。同时,建制派不单要考虑自己选民的利益,亦要更多考虑香港整体利益。

三、至于反对派,我们必须防止极少数人排斥一国。他们以本土为名,推动港独,为祸香港,这是香港人不会接受的。香港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绝对不能动摇。

民主社会存在反对意见是正常不过的。但是反对派必须有建设性及合理性。在分歧的问题上,特别是经济民生等议题,是可以通过理性、妥协的手段来解决。基于社会整体利益,市民福祉,持反对意见的反对派人士必须走出一条建设性的路。政府在此亦要加强沟通。

四、香港离开祖国长达一百五十多年,很多人对国家认识不够。回归之后,社会关注集中在两制,历届特区政府也太过聚焦于此,对一国的事情,包括国家宪法、《基本法》的认识,尚有大力推广的空间。社会视野有局限,市民思维便容易有偏差,这一点我们要更多关注和加快改善。

为了香港福祉,政府以及各个政党凡事亦要多走一步。香港人一定要团结,立法会要减少拉布、内耗,务求各方面共同努力,使管治重回正轨,回复有效施政,恢复建设和发展;这样香港的民生问题以至政治困局才会得到解决。

理性建设为香港好

我要一再强调,香港前途是光明的,未来是大有希望的。期望更多有心人积极加入建设香港的工作,就算是不同意见的人士,也能本着理性的前提,走上一条建设性的路,而既得利益人士在考虑本身利益之时,亦能更多为香港整体作出贡献。

香港好,惠及所有香港人;香港好,贫者生活得以改善;香港好,对年轻人更加有利,因为国家未来优势持续,你们遇到的机会将比我们更多,你们的前途是一片光明。感谢各界人士对团结香港基金的支持,我们将继续为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繁荣而努力,与大家携手合作,打造更美好的明天。

多谢各位!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吕庆耀倡旧楼绿色活化 用科技推动环保

下一篇:打造万亿茶产业--2016藏茶峰会北京站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