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港新闻

两地科技融通 内地联手港高校建国家级实验室

内容摘要:大公网7月3日讯(记者谭笑 孙琳)自回归以来,香港与内地科技合作迅速发展,成果不断显现。自1995年港大化学系支志明首当选中科院院士以来,跻身中科院院士的香港科学家共2...

大公网7月3日讯(记者谭笑 孙琳)自回归以来,香港与内地科技合作迅速发展,成果不断显现。自1995年港大化学系支志明首当选中科院院士以来,跻身中科院院士的香港科学家共24位、工程院院士7位,合计31位。香港两院院士人数的逐年增加,无疑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科技事业发展的支持,也说明了内地与香港科技融合不断深入。据了解,回归以来,仅中科院即与香港方面成立了二十多个联合实验室,研究涉及化学、医学、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去年12月,香港科学院正式成立。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其成立典礼上指出,在全球依靠科技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香港特区政府大力加强科技投入的背景下,港科院的成立正逢其时。他希望港科院能利用其优势,对香港的发展运筹谋划,向特区政府提供针对性咨询建议,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同时,希望港科院充分利用与中科院天然的合作优势,促进两者间的长久合作。

人才培养优势互补

白春礼提到的天然的合作优势,便是二者在此以前一如既往的交流合作。中科院台港澳办公室主任安建基曾向大公报表示,中科院与香港科技界、特别是高等院校在资源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势互补,长期保持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香港一直保持较强的科技研发实力,同时,港区高校具备广泛的国际联系和规范管理,也吸引了内地科研机构不断加强与香港高校的合作。

中科院与香港高校加强科研人才培养,与港大、中文大学签署协议要求双方每年共同选拔20名研究生,共同提供奖学金及基本医疗保险等。安建基介绍,中科院国科大还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协议,67名科学家担任两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双方在合作培养人才方面的工作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香港回归之前,与内地的合作形式主要是内地科研人员到港高校工作。如今,这样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以中科院为例,中科院几乎每个研究所都参与对港合作项目,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在香港陆续开设分中心。

去年年底,中科院心理所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成立生物社会心理学联合实验室。记者发现,在20多家中科院与香港联合实验室中涉及到前沿科技的各领域,包括本港见长的材料、无机化学、医学等领域,也有微电子、机器人学等前沿项目。本港着名化学家支志明就参与了两项实验室计划。

安建基表示,双方科学家以联合实验室为平台,开展了大量的实质工作,在基础、应用性科学研究及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国家级科研中心设港分部

去年12月,香港科技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正式成立两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港科大此前已经成立了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研究分子神经科学以及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连同刚获批的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大现有四个国家级研究设施。

科大校长陈繁昌表示,国家批准科大成立两间国家级研究中心,是对科大研究成就的肯定,也将进一步强化两地科研合作。

港担当国家创新超级连接器

香港特首梁振英曾表示,香港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背靠大陆、面向东南亚,有能力成为国家在创新及科技发展领域的‘超级连接器’,同时借助连接优势推动本土创科发展。

2015年底,香港创新及科技局、香港科学院接连成立,梁振英将其形容为香港的科学、创新和科技之年。此外,为营造香港创业氛围,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香港举办国际创客节。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陈繁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香港社会的科技创新氛围已经大有改善。

科研团队瞄准中国制造2025

前不久,香港科研团队蓝瞳科研有限公司的巨量储存项目在2015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上亮相,这个可以提供480TB的储存空间的储存器,体积和能耗仅为传统储存器的十分之一。该团队看好中国制造2025市场,目前正与中科院开展项目合作。

蓝瞳科研总经理陈锦威表示,该公司由一群信息技术专才组成,其项目主要由香港科研团队开发。据他介绍,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重点对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制造业的整合,内地对数据储存需求惊人增长,目前,蓝瞳正推进与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合作,同时与百度网站洽谈大数据的相关业务开展。

前不久举行的科技三会中,与会的中国工程院首位香港院士陈清泉向大公报表示,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中,应为香港的科技人才,特别是香港青年提供平台和出路,让香港青年发挥更大的作用。

两地年均文化交流逾600项

香港回归19年来,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文化交流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文化交流格局。

2005年,两地签署《内地与香港特区更紧密文化关系安排协议书》。10年来,平均每年活动逾600项,交流达7000人次。去年,文化部与香港民政事务局签署了《内地与香港特区2016-2018年文化交流与合作执行计划》。这是两地在2005年11月签署的《内地与香港特区更紧密文化关系安排协议书》框架下的第一个年度合作执行计划。

内地越来越多的文化界人士热心于内地与香港的文化交流工作,大型展演项目赴香港交流增多。过去交流多为北京、上海和其他一些沿海省市,而今西部边远省区的对港文化交流也不断增多。同时,两地文化交流的范围、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有表演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还逐渐增加了美术、摄影等新内容。2015年首次在香港国际授权展中组建中国内地馆,60馀家内地文创企业和机构参展。

香港和内地的主题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其中不乏一些文化品牌在香港叫响。艺海流金──内地与港澳文化界交流活动、香江明月夜庆中秋系列活动、根与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等品牌交流活动持续推进。

此外,内地与香港携手保护文化遗产,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香港共有10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两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009年,粤剧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两地联合申报与保护非遗的合作典范。

2016年公布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申报的8部珍贵宋元名拓在册,这也是香港地区首次申报该名录。

青少年文化交流逐年上升

近年来,文化交流的主体从以前的以中青年专业演艺人员为主,发展到不同年龄段、多层次人员的广泛交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少年间的文化交流在逐年上升。

近年来,内地与香港青少年艺术团体之间的互访频繁,香港青少年艺术团体参加内地举办的全国性、区域性、国际性大型艺术节等文化活动日益增多,港澳与内地联合举办或参与的青少年文化交流项目和品牌活动不断增多,国粹香江校园行、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等活动持续开展,成为两地青年交流的重要平台。

事实上,港人参与国家重要文化活动和国家对外文化活动也正在逐步增多。中国在世界各地举办的中国文化节、文化年活动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也成为香港艺术家面向世界展示才华的舞台。文化部人事司司长汪志刚表示,无论是香港人士加入全国性文学艺术家组织,还是近年来香港文艺院团在国家舞台上的频频亮相,都反映了香港文化与内地融为一体、共同发展的大趋势。加强内地与香港艺术界人士的交流,有助于大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工会指迷你仓四级火有人假冒消防员造谣

下一篇:[香港人家]港影视界步入“第二春” 李力持欲做“小邵逸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