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胡歌主演、热爆内地的《琅琊榜》却在香港遭遇滑铁卢/无线电视供图
文刘韧之
去年在内地收视红火、夺奖无数的古装剧《琅琊榜》,播完之后热度未减,先后被引进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均受到当地观众热捧。本港无线电视翡翠台今年五月中起播足一个半月,然而相较在内地及其他地区的火爆程度,香港可谓《琅琊榜》的滑铁卢,收视低迷,令人大跌眼镜,收视率不仅输给去年的外购剧《武则天》,也比不上无线电视台的自制剧。究竟《琅琊榜》为何会输在无线呢?
《琅》剧去年在内地热播时,网络总播放量累计超过一百亿,无线电视本希望以该剧刺激收视率,故不惜斥重资购得播映权,甚至贵过另一外购剧《武则天》,结果却事与愿违:五月十六日于翡翠台黄金时段首播一周后即遭观众直指好无聊,播映首两星期,收视徘徊在17点至20点;播映中段更曾以13.3点创新低;六月二十至二十六日播映结局篇,周一至周五平均收视20点;上周日播映两小时大结局,平均收视20.3点,最高也只得21点,比《武则天》的37点要低得多,成为翡翠台直到目前为止今年收视率最低的电视剧集。
有文章指《琅》剧之所以收视低迷,是因为这是一部内地制作古装剧,是导致港人不喜追看的主要原因。笔者则不这么认为,去年无线收视最高之剧集《武则天》不正是一部内地制作的古装剧吗?至于香港观众为何不爱看《琅琊榜》,就要从它的播放时段说起,晚上九点半围坐电视机前的观众多以家庭主妇和老年观众居多,这批惯性观众不常上网,又习惯了无线电视剧集的制作模式—故事简单、忠奸分明、家长里短、简易易明的现代口语对白,于是对故事背景不甚了解、人物关系过于复杂的《琅》剧有所排斥,实属意料之中。
吸引不了惯性观众
对于这个时段的惯性观众而言,《琅》剧中的朝堂权谋、兄弟之义,远没有争家产的豪门争斗来得吸引。综观以往翡翠台黄金时段的高收视剧集,笔者可得出有四种类型剧是观众的最爱:一、争家产的豪门恩怨剧,二、女人争宠的宫闱剧,三、轻松温馨的家庭喜剧故事,四、都市职场剧。诸如《溏心风暴》、《金枝慾孽》、《公主嫁到》以及今年取得高收视率的《公公出宫》、《潮流教主》均在四者之列。而这四种容易取得收视率的电视剧都有一大前提,就是不可太过复杂,否则观众就会以都唔知讲乜为由而弃剧。
确实,《琅》剧对于喜欢看简单易明剧集内容的观众确实是一大挑战,剧中人物关系千丝万缕,派系众多,权谋之术需耐心观看才能了然,且不能漏看,若漏看一集,就会不明白前因后果。本报六月十六日亚洲电影光.影.道作者田力在《〈琅琊榜〉在港碰壁》一文中也指出,故事简单、黑白分明、婆婆妈妈最稳阵,古装剧的对白不要文绉绉是一般电视观众惯常喜欢的剧集模式,而无线电视很多自制剧皆符合一般电视观众这一观剧口味。再加上无线电视在原有剧集基础上进行了剪辑,将全剧五十四集删减成了四十七集,看似浓缩了,但亦增加了观众对剧情的理解难度。
另一方面,无线制作的电视剧往往矛盾冲突较为密集,可谓高潮迭起,而《琅》剧却需要观众慢慢品味:剧情以文戏为主,多数场面都是两三个人的对话,大阵仗场面较少,场景也以室内为主,这也不是香港流行电视剧的一贯模式,记得二〇一三年无线剧集《金枝慾孽贰》,也是因为文戏较多,重在讲宫闱流言的威力,收视也非常惨淡。
演员不为港人熟悉
从剧集本身来说,《琅》剧并非如无线另外两套外购内地剧《兰陵王》和《武则天》一般,或讲男女主角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或讲后宫女人的争宠算计,它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男人戏,权谋智斗是它的主旋律。虽有后宫诸人,却甚少讲后妃争宠;虽有爱情戏码,但儿女情长只是点缀,亦没有明确的女主角,这让看惯了爱情戏的一般电视观众感到枯燥乏味,致使缺乏追剧动力。
《琅琊榜》写透了中国几千年的忠义之道──梅长苏之父忠君爱国,却被奸臣设计陷害,残暴多疑的梁帝把梅父及其麾下七万将士枉杀。死里逃生的梅长苏多年后返回朝堂,不为报仇,只求翻案,而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辅佐靖王萧景琰,最根本的动力是他觉得靖王将来会是明君,道尽了中国文人士子的爱恨善恶。但这一剧情设定明显不是一般电视观众的那杯茶,在他们看来,梁帝之于梅长苏,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梅长苏理应报仇,况且梅长苏即使弑君,也是为天下苍生除去一个暴君,剧中梅长苏本来有一个直接杀死梁帝的机会,他却毅然放弃了,这令观众看得不过瘾。另外,笔者认为该剧也有其他值得商榷的情节,比如剧中的梁帝是一个本性多疑、专制武断之人,却在明明怀疑梅长苏身份的情况下,未将其鸩杀,而是准他和靖王一起离开,就有些说不通,且剧中也未对梁帝在此时的心态变化作出说明。
《琅》剧另一个在香港收视不利的因素是其中的演员并不是港人熟悉的人,主角胡歌、王凯、刘涛、吴磊、靳东等人在香港的影响力均远逊内地,反观《武则天》里有周海媚、李治廷等香港观众熟悉的本地演员,女主角范冰冰也为港人所熟知。这一情况在内地刚好相反,内地观众追看《琅》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有胡歌、王凯和靳东—胡歌属当红一线小生自不必言,王凯和靳东早在内地《琅》剧开播之前,已藉内地谍战剧《伪装者》造足了势头,此番出演梅长苏身边的挚友萧景琰和琅琊阁少阁主蔺晨,当然引人期待。
互联网令观众流失
除了上述的主观原因,《琅》剧收视低迷的客观原因应归因于网络煲剧的普及,导致电视台惯性观众的流失。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观众会紧紧追看公仔箱,内心记挂着剧集播出的时间,逢剧集大结局亦会放下一切事务,奔回家守候;而随着网络的发展,观众已不必看电视追剧,只需用电脑观看即可,用手机 煲剧者也大有人在,连一些退休人士亦不例外,也开始选择在网上通宵煲剧。至于《琅琊榜》的粉丝也都早在去年通过网络看了原版剧集,又怎会再为电视台的删减版贡献收视率?再说我等上班族,很多人在《琅》剧播出的时间还未返到屋企,即便当中的部分人士会选择在无线电视官网补看,不过这部分人也不会统计在收视率之内。
《琅》剧虽在港收视惨败,但其制作认真就在本港赢得了口碑,更引起了全城热话,多数不喜欢看内地剧的观众都说该剧值得一看,继而向其他人推荐,就连一些从来不看剧的男性观众也因为欣赏《琅》剧的权谋斗智,燃起了看剧的热情。可惜,这班人明显不是一般电视观众,估计他们都是在网上煲剧,而不是在公仔箱前追看。
对于任何一部电视剧来说,收视率都是不能预知的,如何应对网络时代,创新播出模式及制作观众喜闻乐见的剧集类型,才是电视台的长治久安之道。毕竟时代在变化,网络已成为世界主流,如今的观众也早已不是当年没有网络可用的那班观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