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塑胶厂
大公网讯(记者李昌鸿缅甸仰光报道)在深圳开设塑胶的港商何广健告诉记者,因内地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工成本大幅上升和金融危机导致海外订单大降,他将工厂撤离深圳。目前,他们在缅甸工厂投入生产近一年时间,主要生产鲜花塑胶袋、花盆袋和服装包装袋等。现在他们在缅甸聘请了100多工人,并从内地派技术代表和管理人员三人,聘请缅甸华人翻译三人。他介绍,目前缅甸工人工资约合人民币800元,但也只有深圳的1/5。他告诉记者,现在他做欧洲和北美的订单业务,今年销售较去年有一两倍增长,年利润率在15%左右。他称,刚来一两年是打基础,培训工人提高效率和维护客户。他明确地表示,自己计划准备两年的投入期,之后将会实现盈利。
在缅甸开设塑胶的港商何广健
他告诉记者,因缅甸出口欧盟是免关税,这对他们出口十分有利,在中国出口欧盟则要114%左右的关税。目前,他们的原材料整柜整批从中国进口,包括OPP胶膜,在本地采购一些塑胶原料。因为是申请缅甸MIC进出口许可证,便可以获得通关免税。现在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工人效率低,前段时间每天停电三至四次,只得自己发电,影响了工厂效率,而交通和物流等配套需进一步完善。
内地高管:缅甸工人不易教
在何广健的缅甸工厂,记者遇到其三位从惠州来的技术和高管。
负责胶袋印刷技术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以前在何广健深圳工厂工作了一两年,负责胶袋印刷,包括胶版和铜版印刷。2014年来受公司委派缅甸,工资大概8000元,较国内高了三成,主要是负责教缅甸工人的胶袋印刷技术,来这里语言不通,他觉得尽管有华人翻译,但是感觉缅甸工人缺乏技术背景和功底,他们主动学习不够积极,不是很容易教。
尽管缅甸有两年,但他仍然觉得缅甸饭吃不惯,有时有朋友来去吃中餐,但是感觉很贵,几个人随便吃一顿都要好几百元。他一年来都没有回家。在这里消费高他也没有存到什么钱,他想回国,感觉还不如在国内工作。
负责切袋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是1997年去何广健深圳工厂工作,在他的深圳和惠州工厂做了七八年,做工厂管理,主要负责切袋的技术管理。他称,七八年前他工资只有1000多元,现在做管理是4000-5000元,他来缅甸有3个月,孩子和老婆都在老家,目前工资是6000多元,约较国内高20%。但是,他来缅甸第一天就感觉不是很好,水、饮食和出门坐车都不习惯,出门坐必须带翻译,否则不知去哪里,说话语言不通。
塑胶厂陈厂长
负责缅甸工厂日常管理的陈厂长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也开始接当地制衣厂的胶袋业务。但在缅甸语言不通是很令人头疼的,华人并非时时在身边,晚上加班时出了问题,华人翻译又下班了,他们技术人员就无法与缅甸工人沟通。他也感觉缅甸水质不好,有些偏咸,道路又坑坑洼洼,生产效率与国内没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