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港新闻

宋代中原文化移入香港

内容摘要:港铁沙中线地盘考古遗迹发现的瓷器。资料图片文|香港史学会总监 邓家宙博士很多普罗大众所认知的香港史均源自港岛开埠,其实从考古和文献资料证明香港在远古已有先民聚居生...

港铁沙中线地盘考古遗迹发现的瓷器。资料图片

文|香港史学会总监 邓家宙博士

很多普罗大众所认知的香港史均源自港岛开埠,其实从考古和文献资料证明香港在远古已有先民聚居生活,而唐宋更是本地开发发展的重要时期。

唐开元年间,朝廷设屯门军镇,是本地首次列入国史纪录之内,此后历代沿袭。到北宋末年,中原多事,氏族逐渐南迁移入新界地区生活,成为本地最早的客籍新移民。与此同时,朝廷将大屿山列为罪犯流放地(时称大奚山),又在岛内北岸设海南栅盐场,隶属广州市泊司,盐利收归国营。后来有守将万登勾结盐枭反抗,私下造盐取利,并掠劫中外商船,屠杀岛民。朝廷急派三百名摧锋军抗击,平息盐枭之乱。

事后,朝廷有监海岛孤悬海上,难以防卫,迁盐场至九龙海湾之内,取名官富盐场,并调遣半数摧锋军驻守,位置即现今之九龙城马头围一带。自此,中外商船亦多驶进海港内停泊补给,官富渐成境内的经济核心,直到1841年对岸开埠才被取代。

港铁沙中线地盘考古遗迹发现的宋代方井。资料图

数年前,因港铁沙中线工程而出土宋代古井及村落遗址和文物,证明该处有相当的人口和经济能力,正与文献所载盐场及军队迁驻相互呼应,而宋末行朝遗难香港的史事亦得以连贯。

及后,宋末遗臣留落香港,散居各处,经过长期的适应和融合,渐渐反客为主成为本地人。凡此种种,证明宋代是中原文化移入香港并奠基发展的关键时期,而难得的是部分宋代遗迹和文物能留存至今,正是边陲地方与国族历史直接互动的珍贵凭证,意义非常。

诸如九龙城的宋王台遗迹,其实原置于圣山(今飞行总会会址)之巅顶,乡民为纪念宋帝驻跸之事在该处的巨石刻字题诗,历代弗替。

清末时期,因区域开发之故,有商人在圣山放炮采石,破坏古迹,幸得何启爵士大力争取,获港府通过《保存宋王台条例》,成为本港首条保育文物的法例。十余年后,港府违例开发圣山,有绅商李炳联同赖际熙太史、陈伯陶太史及港大校长热心关注游说,终令港府同意保留圣迹,并得李炳捐建石围栏加以维护。经此因缘,引起陈伯陶太史联同雅士登山酬唱,并对宋帝遗难之事及宋代香港风土情况加以研究考证,最终篇成《宋台秋唱》,成为最早研究香港宋代历史的专书和诗集。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邓小平贡献香港 “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下一篇:霍英东亲证邓公不走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