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沙中线铁路工程,无意中在九龙马头围发掘出二百三十九个遗迹及大量文物,经过专家考究断定为北宋末至南宋初期的古物。资料图
文|香港史学会总监 邓家宙博士
香港自古已是移民城市。宋明时期,中原氏族陆续入迁新界各处,落地生根。他们在港开垦发展,自然留下若干的遗迹、文献和传说。以现时所知,北宋时期已有邓氏入迁锦田,开村立业,又建力瀛书室和在青山绝顶临摹韩愈手笔,刻镌高山第一四字。
另外,就宋人的《舆地纪胜》所载,朝廷曾以大屿山岛为流放地,专门收押犯人。及后有感该岛雄踞珠江出口,乃于岛北设置海南栅盐场,隶属市泊司所管。然而时代久远,加上历代人口更新,许多房舍旧物早已湮没损坏,现时所见的宋代文物,仅得梅窝的李府食邑界石、佛堂门后山的宋代碑刻、宋代税关遗址及在维港两岸不时出土的铜钱古物,可谓寥寥无几。尽管尚存有宋代古墓、衙前围村等建筑,惟经过修缮重整,断非原貌。
重新考订港在国族历史地位
前几年,因应社区发展需要,港铁公司进行沙中线铁路工程,无意中在九龙马头围发掘出239个遗迹及大量文物,包括水井、明渠、墙基、墓地等等,经过专家考究断定为北宋末至南宋初期的古物。消息甫出,震动社会,既因为我们对宋代的香港所知有限,再者,亦无法想像昔日的香港竟然有如此庞大规模的社区和设施。
沙中线地盘挖出宋代方井。资料图
这次出土的遗迹文物当中,以五号方井最受瞩目。须知道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决资源。而水井之设,就是人类以智慧和技术突破地理限制,开发用水资源的设施,是古人生活文明进步的具体象征。况且,水井的存在,必由当地的常住人口所建造,其规模和数量又与实际人口和作业需求成正比,因此观察水井设施能有助了解古人生活水平的具体参考。
据考古报告简介,被命为五号井的方井结构华丽,做工精巧,反映当时的人口、经济和生活文化已达相当高的水平。再观察水井在废置前后的变化,以及周边地基、墙址、明渠等分布,显然是人口众多的小社区,如此种种都有助我们重构古人的生活情态,重新考订香港在国族历史的地位和具体面貌。
既然文献记载朝廷曾在九龙海西北岸设官富场,派盐官监理及摧锋军镇守,而今次在马头围出土多座水井及房舍遗迹,正与文献相应,显示该处有大规模的常住人口和经济活动。这样,宋末皇室逃难香港,驻跸九龙城一带的因果关系便得以连贯,大大充实了我们对宋代香港历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