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港新闻

石硖尾旧区换新貌——香港公屋居民住房变迁

内容摘要:1953年圣诞夜,石硖尾寮屋区“火烧六村”的灾难,5.3万名居平易近一夜之间无家可归。一曲没无为低下阶级订立衡宇政策的港英,被动起头关心哀鸿和寮屋居平易近...

  1953年圣诞夜,石硖尾寮屋区“火烧六村”的灾难,5.3万名居平易近一夜之间无家可归。一曲没无为低下阶级订立衡宇政策的港英,被动起头关心哀鸿和寮屋居平易近的住屋问题,正在火警现场姑且兴建两层楼的砖房安设哀鸿。

  从芳姐家的客堂窗口望出去,石硖尾区一览无遗,气候好时能够了望到九龙湾。“我正在石硖尾搬了四次家,正在这里总共住了63年,就是走不开了,‘夹’住条‘尾’呀。”本年83岁的芳姐大笑着说道。

  为实正有住屋需要的人士供给协帮,一贯都是特区衡宇政策的沉心。2017年,特首梁振英的施政指出,正在2016-2017年度起的5年内,将兴建约7.18万个公屋单元。

  约半个世纪的时间,推出分歧的衡宇打算,包罗上世纪60年代的廉租屋打算、70年代的居者有其屋打算、80年代的久远衡宇策略、90年代的夹心阶级住屋打算。

  深水埗区议会议员陈国伟对记者说,过去人们提到石硖尾,都感觉栖身情况欠安,但现正在有了良多新的景象形象,也多了良多小伴侣,整个面孔都纷歧样。

  两三个月后,八幢第一型徙置大厦正在石硖尾落成,喷鼻港的第一代公屋由此发生,芳姐一家成了第一批公屋住户。明日黄花,八幢大厦中独一现存的美荷楼,颠末活化后现在已变成了家喻户晓的青年旅社、餐厅和博物馆。

  70年代是喷鼻港公屋史上一个分水岭,芳姐一家也正在石硖尾旧徙置大厦清拆之后,由陌头搬去街尾,住进了有私家茅厕和厨房的两室一厅。自此,公共衡宇成长为自给自脚的小社区。

  二和竣事后,喷鼻港很多建建物被和平摧毁,令衡宇供应极端欠缺,房钱飙升,用废木、铁皮东拼西凑的寮屋成了贫苦居平易近独一的选择。

  住屋空间和前提改善的芳姐没了后顾之忧,还起头尽本人所能地。每个月,她都从特区发放的“津贴”中省下两百多块钱,持续5年帮养一名来自内地陕西省的小女孩,打算一曲供到她上大学。

  2006年,芳姐一家正式入伙新型的高层公屋美如楼,一家六人住三室一厅,每个月的房钱是3500港元,远远低于区内同样前提的私家室第。从客堂窗口向东俯瞰,几片划一的衡宇大都是公屋,包罗大坑东邨、南山邨等。

  虽是60年前的旧事,芳姐仍对住房面积、房钱的细节回忆犹新:“那时候惨啊,我们一家四口人,只是住靠窗的那半边,靠门的那半边住着两公婆,两家人住一百多呎(约11平方米),各交7蚊租(7港币房钱)。”

  芳姐一家正在美荷楼一住就是10年。跟着后代连续出生,半间房子实正在是不敷住了,他们一家再申请,搬进了一间大了四分之三的房子,房钱变成18港元。虽然仍只要一间房,但能够不消和别人拼住,已欢快的不得了。

  1997年喷鼻港回归后,公屋政策成为特区衡宇政策中的主要部门。来自喷鼻港特区衡宇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约214万人(占喷鼻港总生齿约30%)栖身于公屋单元,而公屋单元的数目则约为789300个。

  彼时住正在九龙仔曲街的芳姐,虽然避过了这一劫,但却没能躲过次年6月的火警。“整条街都烧完了”,芳姐回忆,得到家园的哀鸿睡正在街边。

  虽然房子小,可是好正在是地面,不下雨的时候他们就去室外,正在凳子上摆个托盘吃饭。有一次,楼上掉下来一只拖鞋,正好掉进了汤碗里。说起如许的糗事,芳姐抚着大笑不止。

  港区全国代表刘佩琼对中新社记者暗示,喷鼻港特区正在公屋方面做了良多功夫,也碰到过一些妨碍。要连结供应量,特区需打破,好比对未开辟地盘要有估算,例如盘活棕地和农用地,要改变产权的现状,对改建用处等有所规划。(完)

  石硖尾是喷鼻港公共衡宇政策的初步。芳姐大名,曾住过位于石硖尾的喷鼻港第一代公屋——美荷楼,几回搬场后住进现居的新型公屋,几乎能够一部喷鼻港公屋变化史。

  芳姐说,那家餐厅的,就是本人过去的家。“美荷楼现正在是打通的,以前不是,是间离隔的,不是现正在看起来那么大间的哦,只是一角角。唉呀!仲细过劏房啊(比劏房还小啊)。”

  明日黄花,石硖尾公屋周边的配套糊口设备也一应俱全。芳姐说,以前没有街市,都是正在边有人担着菜来卖,现正在不只有街市,还有市政大楼,藏书楼、福利处、核心,什么都有。她每天都去石硖尾居平易近办事核心给会员派饭,热心义工,回馈社会,家里的墙上贴满了精采义工嘉许状。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袁国强:香港要把握机遇 巩固国际仲裁中心地位

下一篇:20年使命不怠 驻香港部队联合防卫作战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