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新闻

北京故宫院长澄清“珍贵文物都在台湾”等误解

内容摘要: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电(记者应妮)“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都去了台湾”,北京故宫院长单霁翔在6月30日的“故宫博物院藏品三年...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电(记者应妮)“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都去了台湾”,北京故宫院长单霁翔在6月30日的“故宫博物院藏品三年普查清理计划”发布会上首次主动公开提及这一话题。在他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他介绍说,1933年迁往上海储藏的第一批2118箱文物大部分确系精品,为古物馆藏各类瓷铜玉器,图书馆藏文渊阁《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文渊阁、皇极殿、乾清宫所存《古今图书集成》以及文献馆档案、册宝、舆图、图像、乐器、服饰等。但后来因时间紧迫,箱数又多,择精品文物装箱,事实上未能完全做到。“或因受装箱人的文物知识所限,留下真品,选走伪品;或因珍贵文物,藏置于次要处所,未找出装箱运出。此外,因受包装及运输条件的限制,凡是大件的物品(玉器、陶瓷、书画等俱有)都未运走。”

单霁翔以原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那志良《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书中的一段描述作为印证,“那些职员(指秘书处),对文物、图书、文献,一概不懂,叫他们装箱,就有应该装的不装,而那毫无价值的东西却装了箱,例如他们装的有黑折扇若干箱,那是毫无价值的东西。”而当时秘书处、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共同为文物装箱,且秘书处所装箱数几乎占了总数的一半。

在他看来,之所以会造成此种误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观众在参观故宫时似乎看不到文物藏品。而造成这种“看不到文物”的印象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紫禁城的开放面积为52%,但受限于参观条件,前三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后三宫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所陈列的各类家具陈设和文物,观众仅能从门口处观望,无法近距离端详,因此给观众造成到故宫博物院主要是看古建筑的印象。

另一方面紫禁城对外开放区域内,虽然设有多处常设专馆和专题展览,如武英殿设书画馆、文华殿设陶瓷馆、奉先殿设钟表馆等常设展,清代官窑瓷器展、清宫卤簿仪仗展、天府永藏展等专题展,“这些专馆及专题陈列分局较为分散,距离相隔甚远,致使给人们留下展陈文物藏品数量较少的印象。”

单霁翔透露,2015年将开放西部区域的慈宁宫、寿康宫等宫殿,从而使开放区域从现阶段的52%提升到到65%,而在故宫南部区域,则会形成陈列展览的“金三角”区域,即以午门及东西雁翅楼、武英殿、文华殿为主题的博物馆展览群,这将大幅提升展示文物数量和展览水平,“2015年展出文物数量将比2014年翻一番”。

此外,他还澄清另一些误解,例如“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基本为清朝文物”、“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全部都经历南迁”等。

对于前者,单霁翔认为是一种概念上的误解,紫禁城虽然是明清两朝的宫殿,但是其所收藏的文物藏品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和见证。“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的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所有门类,乃至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国的外国文物,紫禁城里都有收藏。”

至于后者,他指出当时故宫博物院各库藏品数以百万计,大部分仍保存于原处未动,甚至有的整座库房的文物藏品均未南迁。“根据民国时期北平故宫博物院的多次清点,留存北平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多达118.9万余件,更有数以百万计的明清档案,为南迁文物的20余倍。”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韩公布枪击案初查结果 肇事者称被孤立成透明人

下一篇:张志军:访台之行感受到台湾隐性社会 将成未来工作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