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1月29日文章,原题:美国名牌大学追求更多样化的中国学生 在美国常青藤盟校,郭玉佩(音)不属于传统类型的中国留学生:她的父母非富非贵,而是记者。 从小到大,她都认为(高昂)学费将使她不可能进入美国名校。但在她申请就读耶鲁大学时,该校已与其他美国大学斥资,使国际学生在经济背景上更具多样性。 如今,19岁的郭已是耶鲁大二学生。大多数人绝对想不到耶鲁正为这名来自北京的学生支付大部分学费,至少不会依据别人向她抛出的问题作此判断。“确实有人问我是否为‘王室远亲’。但我不是。”她说。 此前,美国名校曾努力消除其仅服务美国精英子女的“名声”。如今,它们又致力于在国际学生中摘掉这顶“帽子”。随着海外学生与日俱增,耶鲁、哈佛和其他大学都在尽力吸引经济背景更多样化的学生。 与中国相比,任何国家受到的关注都相形见绌。去年近27.5万名中国学生在美留学,超过任何其他国家,占国际学生总数的31%。 随着中国日渐繁荣,许多美国大学都在中国加大招生力度,寻求能承担全部费用的“创收型”学生。耶鲁等少数大学则承诺,帮助所有入校的国际学生解决经济困难。对这些大学而言,关键是将该信息传递到这个拥有13亿人口国度的角角落落。 2001年,耶鲁将“无视需求”的招生政策扩展至国际学生。该校招生主管杰里迈亚·昆兰表示,此后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组成发生急剧变化:国际学生的占比从3%提升至11%,家庭背景从高收入为主转变为更加多样化。他表示,在该校就读的数十名中国大学生中,大多数接受经济帮助,每年学费和食宿费接近6万美元。 中国地产商巨头潘石屹和张欣通过捐款,鼓励美国高校为中国低收入学生提供更多帮助。耶鲁和哈佛的招生主管都表示,潘氏夫妇捐款之举与他们鼓励更多中国学生申请入校的目标相一致。 尽管会遭遇某些有关家庭背景的不舒服问题,但郭表示她并没在耶鲁感到拘束。该校的学生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其中还有几名新生来自中国内陆城市。(作者迈克尔·梅利亚,丁雨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