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亚裔示威者抗议大学收生不平等/路透社
大公网3月14日讯 综合《侨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上月,纽约亚裔警察梁彼得被判过失杀人罪,引发大批亚裔美国人上街抗议;奥斯卡颁奖礼上,主持人洛克对亚裔孩童的调侃再次点燃亚裔民众和媒体的怒火。这些事件似乎证明了许多亚裔在美国的尴尬处境,不仅背负着刻板、苦干等标签,还要忍受着各种歧视。不过,如今觉醒的亚裔似乎不愿再沉默,但如何争取平等权益、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仍会是个难题。
2010年,中国女留学生姚宇在纽约遭强暴虐杀,虽有亚裔目睹惨案,却无人相助报警。2011年,华人士兵廖梓源、陈宇晖不堪美军士兵羞辱自杀,亚裔社区也只有零碎的抗议。长久以来,过于低调和沉默,让亚裔被扣上了哑裔的帽子,与此相随的也是话语权的缺失。
但近来的事件令人如此震惊。数万华人为撑亚裔警员在全美40多个城市上演示威游行,调侃亚裔的奥斯卡主持人也一夜间成为众矢之的。
似乎诸多教训终于让亚裔意识到了挺身而出的重要性;经济能力和参政意识的提高,也给了这一群体站出来的决心。但事实上,觉醒和伸张并不代表就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要克服现实的困境,亚裔群体仍任重而道远。
被贴不懂社交标签
一直以来,亚裔总被视为只会学习、不懂社交。这也使亚裔在职场中常被认为只能执行,品牌策划。而缺乏管理能力。据2013年的一项统计,亚裔占谷歌等几大科技公司基层员工的27%,经理级别却仅18%。而另一份调查显示,美国律师事务所有11%的初级律师为亚裔,但达合伙人级别的却仅3%。
此外,尽管同样受到白人歧视,但亚裔和其他少数族裔之间隔阂非浅,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主流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给亚裔人贴上模范少数族裔的标签,用亚裔群体的高收入、高教育水平来否定种族歧视的存在,并批评黑人、西语裔不够努力、只会抱怨。这种言论至今都还广泛存在。
奥斯卡和梁彼得事件便凸显了亚裔在美国的尴尬处境:他们一方面确实因为外国移民比例高、文化上重视教育而取得了高学历、高文凭活动,另一方面也要面对种族歧视。一方面被白人认为不够白,在学校、职场受到排挤,另一方面又被其他少数族裔认作白人特权阶级的一部分,因而找不到在平权运动、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
与其他少数族裔有隔阂
不过,未来的亚裔,活动,仍将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群体力量。2015年,亚裔人口1800万,仅占美国的6%。但近半个世纪以来,亚裔移民数量快速增长,2010年首次超过西语裔,成为当年最大的移民族群。据美国智库皮尤研究中心预测,2065年,亚裔人口将占美国总人口的14%,超过黑人(13%),成为西语裔(24%)之后的第二大少数族裔。
因此,一些人士指出,未来几十年,随着亚裔人口的增长,其在政治、文化上的话语权也会有所提高。但这样一个组成复杂、与其他少数族裔关系微妙的群体如何争取平等权益、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仍会是个难题。
分数歧视 亚裔学霸难进名校
图:亚裔示威者抗议大学收生不平等/路透社
综合《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关于大学入学的平等权利问题,已成为近年来许多亚裔学生和家长的心头之痛。尽管不少亚裔的分数都是一路凯歌,但在名校的申请竞争中,亚裔却处于劣势。
有调查报告显示,在满分为2400分的美国学业评估测验(SAT)中,若想被哈佛录取,亚裔考生平均得分通常需高出白人学生140分,高出西语裔学生270分和高出非裔学生450分。一些团体指出,由于质疑擅长拿高分的亚裔挤占名校资源,美国许多大学都对成绩优秀的亚裔生采用或明或暗的限制措施,因此他们要叩开名校的大门,往往比其他族裔学生难很多。
去年5月,由64个团体组成的联盟向美国教育部公民权利办公室申诉,抗议哈佛歧视亚裔申请者,利用配额制将不少优异亚裔生拒之门外。但该申诉最终以失败告终。
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亚裔参政较少,缺乏较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对母校声誉的贡献有限;另一方面,亚裔对事关美国名校生存的捐赠基金似乎并不慷慨。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即使亚裔多学霸,但拿到名校录取并非易事。
此外,这种情况还导致一些异族通婚家庭的子女,更不愿认同自身的华人血统,例如入学登记时不使用带有亚裔特徵的姓名。
逾半数亚裔仍信美国梦
据美国《侨报》报道:日前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亚裔受访者对实现美国梦仍持乐观态度,但大部分白人和非裔受访者都认为目前这一偏向富人的经济体制下,只凭自己的努力很难获得成功。
认可通过教育走向成功
这项由普林斯顿国际调查研究机构执行的调查,共访问了1276名成年人。调查结果还显示,亚裔和西语裔在通往成功的方式上看法较相同。在攻读学位、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认证、尽快进入工作岗位等三个选项中,67%的西语裔和58%的亚裔受访者都选择了学业。65%的西语裔和亚裔对一个四年制大学的学位是否为成功的必要条件时,都表示了肯定。但对于这一问题,受访的白人和非裔给出肯定答案的比例都低于半数。
不过,虽然亚裔和西语裔都认可教育能够带领他们走向成功,其实际受教育程度上还是有较大的区别。60%的25到29岁的亚裔受访者都拥有一个学士或者更高的学位;而同一年龄段中,西语裔受访者的这一比例仅为15%;白人和非裔的这项数据分别为40%和20%。
模范族裔光环变紧箍咒
图:加州大学亚裔学生拒绝模范少数族裔称号/网上图片
据美国《侨报》报道:1966年12月,《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杂志刊登文章,把华裔称为模范少数族裔。从此,这一称号成为了戴在华人头上的一道变幻不定的光环。
据美国人口普查,目前居于美国的亚裔共约1800万人,其中华人超过400万,在亚裔中排名第一,因此模范亚裔,很大一部分是指华裔。
华裔之所以被称模范,首要原因是经济收入。据皮尤中心的一项调查,2010年,华裔中位数收入是5万美元,家庭中位收入是6万5千美元。而全美的中位值分别是4万美元和5万美元。华裔的家庭财产中位数8万3千美元,不仅高于全美6万9千美元的中位值,而且远高于非裔和西语裔。
此外,华人学习和在职场表现突出;行为守法,对不平事件忍受性较高。不久前纽约梁彼得案裁决,纽约警察取消休假如临大敌,担心的却是非裔,在警方看来,即便裁决对梁彼得不利,华人完全不足为虑。
早期,模范少数族裔的称号颇受华人认可,许多移民还因此自豪。但近十馀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无论华人如何努力,歧视和偏见仍然如影相随。华人升职的玻璃天花板,申请大学时受限,均显示作为模范的华人,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上并未得到提升,在平权问题上反而有所缺失。
从加州针对华裔子女入学限制的SCA5提案,ABC电视台主播言语辱及华人,到纽约梁彼得走火误杀非裔青年案等,模范族裔对华人来说,不仅徒有虚名,反而带来负面效应。
因此,拒绝这一称号其实是一种对于不公的抗议。而更多的华人也认识到,别人看自己是否模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的权益只有团结起来积极行动才能争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