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君玉
三十年前,切尔诺贝尔还是个普通地名活动,若不是发生在凌晨的惊天一爆,它不可能扬名国际。
三十年间,世界一刻也不曾忘记。作为世纪浩劫,切尔诺贝尔代表了恐惧、死亡、地狱……是压在全世界民众心头的一块巨石,令人窒息。
三十年后,人们仍然未摆脱这一梦魇。各界林林总总纪念、缅怀的背后,分明隐藏?痛切反思,切尔诺贝尔究竟带来了什么教训和启示。
从核出现那一刻起,核安便相伴而生,拥核与废核便成为一个永恆的争议话题。核能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亦如魔鬼、幽灵般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安全。而核魔的每一次任性与放纵,对人类来说,都是一场炼狱。很难用数学公式去计算核带给人类的利与弊,更难得出孰大孰小的精确结果,但相对于在核灾中死去的受害者、被污染的土地,以及事故给环境造成的永久性破坏,这种计算和结果又有何意义。
核,说到底就是一场赌博。无论是核电站,还是其他核设施,无一例外地都曾做出过百分之百的安全承诺,都曾有过万无一失的豪言壮语。但谁又能保证这里的百分之百,防止万中的一失。人是无助的,能寄託的唯有上苍保佑。面对核魔,来不得任何一失,人类输不起这场赌博。
曾几何时,切尔诺贝尔何尝不是苏联人的骄傲。但在大自然面前,人是何等渺小,虚荣又是何等脆弱。三十年后的切尔诺贝尔是杂草丛生的人间地狱,是需时三千年才能恢復原貌的被污染土地,是二十馀万非正常死亡者的纍纍白骨,是难以计数的畸形新生儿……相对于眼前的一切,原来的发展与繁荣又有何价值。同城活动,
人类最可怕的是健忘。切尔诺贝尔核灾之前,曾发生过一九五七前英国温斯克尔大火、一九六六年美国帕利马雷斯氢弹事故、活动,一九六八年美国图勒核事故、一九七○年美国加卡平地核事故及一九七九年美国三里岛核泄漏,尽管警钟一再长鸣,但切尔诺贝尔核灾难仍如期上演。切尔诺贝尔之后,又发生过一九八七年巴西戈亚尼亚核事故、一九九三年苏联托木斯克-7核爆炸、一九九九年日本东海村核事故,尽管噩耗频传,却仍未能防止福岛核灾难的降临,箇中原因发人深省。
有些时候,健忘是种美德,可让人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但健忘也是一种不幸,不从灾难中汲取教训,人就会一次次跌进同一个陷阱。在核问题上,更多情况属于后者。
对核要心存敬畏,谨慎利用,周全决策,这也许是切尔诺贝尔留给世人最有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