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左)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举行第六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新华社
当地时间2016年6月10日,第六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举行,国务委员杨洁篪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共同主持了此次对话。这是中国与欧盟之间一个重要交流平台,双方在对话中肯定了中欧关系的主流和取得的进展,并且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共同谋划中欧关系的未来。
盘点中欧关系的成果
在本轮战略对话中,双方首先回顾了中欧关系取得的积极进展。杨洁篪指出:习近平主席2004年访问欧盟总部期间,双方决定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体现出中欧关系的全面性、战略性,代表着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这一新定位丰富了中欧关系的内涵,为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欧同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拥有许多共同利益,都致力于走和平之路、走改革发展之路,都主张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双方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彼此关系,建设好四大伙伴关系,为构建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贡献实践经验。
双方一致认为,应落实好去年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期间双方就加强中欧发展战略对接达成的共识,深化中欧在经贸投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字化、法律事务和人员往来便利化等领域的合作,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进程;为双方深化政治安全、科技创新、蓝色经济、海洋科研、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注入更多动力。双方将加强协调,认真筹备,确保下个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八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取得成功。
经贸摩擦亟待管控
本次战略对话是在中欧关系的内外环境都发生着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举行的。一方面,中国与欧盟整体及欧盟成员国的双边关系都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双方经贸合作不断加深,相互战略借重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由于欧洲经济困难和保护主义情绪抬头,中欧关系中的经贸摩擦也呈上升势头。如何通过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把稳合作方向,使中欧关系保持在健康轨道,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当前欧洲经济面临严峻形势,正遭遇通货紧缩的困局。财政紧缩限制了各国通过财政手段刺激经济的运作空间。欧央行实施负利率和量化宽松等超常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但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有限,欧盟经济有可能重蹈日本失去的10年的覆辙。经济困难转化为社会和政治危机,导致欧盟内部疑欧情绪盛行、反全球化和极端思潮抬头,在经贸合作中则体现为保护主义意识的增强。
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横亘在中欧关系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也是欧盟运用反倾销手段打压中国商品的一只大棒,本应随着中国入世十五周年而自动失效。欧洲议会5月12日通过决议,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显示出欧盟立场倒退。本次战略对话无疑有利于双方围绕上述问题深入交流,妥善管控经贸分歧。
南海问题浮出水面?
中欧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是双方互不构成安全威胁,也不挑战彼此核心利益。在美国亚太再平衡逐渐加码、南海所谓航行自由及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问题被热炒之际,欧盟整体保持了超脱、中立的态度。但是,随着美国、日本力推南海问题国际化,欧盟一些成员国也开始试图在南海问题上做文章。英国首相卡梅伦5月在日本出席G7峰会时强硬表态称,中国必须尊重海牙仲裁法庭的裁决结果,而其他国家遵循国际法也符合英国的利益。媒体普遍认为这一表态后面有美国施压及日本运作的影子。
应当指出的是,防止把南海问题国际化,避免该问题影响和冲击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是当前中欧关系中的又一个重要课题。欧盟能否对复杂的领土及海洋权益纠纷保持谨慎、客观、中立立场,是其在国际事务中能否发挥建设性积极作用的试金石,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