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蜗藤
独立日刚过,FBI局长康米(Comey)7月5日突然召开记者发布会,公布希拉里电邮门事件的调查结果。无论记者还是希拉里事前对此都一无所知。希拉里当时正和奥巴马一道乘坐空军一号专机前往北卡拉票。
康米先详细介绍了FBI的调查过程和具体发现,最后给出了建议。他澄清了6月发表的报告中含糊不清的细节,它们与希拉里以前的回答和她官网上的声明有很多不同。比如,希拉里一直以只带一部移动电话较为方便为由,解释自己为什么不分别用私设的服务器和国务院帐号处理私务和公务,但实际上她用了非常多的移动装置(包括电话和平板)收发电邮。又比如,希拉里一直强调并没有用私设服务器收发机密电邮,之前报告中所谓的机密文件都是后来国家档案馆在归档时提升级别才标记的。但康米指出,她提交的三万多封与工作有关的电邮中,有52个主题共计110封电邮,在发出或接收时就已被标记为机密文件,其中8个主题为最低级别的机密级(confidential),36个主题属于更高一级的秘密级(secret),8个主题属于高度秘密级(top secret)。
再比如,希拉里其实并不只是用了一部私人服务器,而是在几年间一直更换服务器。上交给FBI时,一些旧的服务器上的电邮软件已经被删除,只保留了原始数据。从法律上来说,希拉里确实没有删除那些数据,但由于没有电邮软件,那些数据只是一堆数字碎片。以FBI的技术能力,也花了巨大的努力才把这些碎片重新组织起来,这就是为什么调查耗时如此之久的主要原因。
希拉里逃过一难
尽管康米形容希拉里极端不小心(extremely careless)地不当处理(mishandling)机密文件,但他在发言的最后强调:在调查中,FBI找不到希拉里故意或者严重疏忽使用私设服务器收发机密电邮的证据;虽然私设服务器的安全程度很低,但FBI找不到服务器被黑客攻击盗窃数据的情况;对其他可能的指控,康米都作出了解释。比如上交的邮件不全,不见的邮件很可能是在转用不同移动设备时被系统误删,并不是希拉里刻意所为。所以他认为,没有一个理性的检控官会对希拉里提出检控,因而建议不检控希拉里。
共和党人和很多舆论对此极为不满,质问极端不小心与严重疏忽到底有什么区别?他们认为,是否故意为之并不是起诉的决定性因素,并列举出几个例子质疑司法部双重标准。就连躲在俄罗斯的斯诺登也出来批评。
客观来看,以现有的证据确实难以将希拉里入罪。美国国务院并不是通过电子邮件系统传输机密文件,而是另有专门的系统处理这类文件。在希拉里提供的所有三万多封邮件中,涉及机密的只有极少数,且涉密的绝大部分都不是专门发给希拉里,而是其他工作人员在互相通讯中抄送给她的。国务院随后又对那些机密文件作出说明,认为那些文件本来不应该是机密,是被人为错误地标註了。比如被标註为高度机密的几封电邮事关巴基斯坦的无人机袭击,其实都是事后的通报,行动早已被公开报道。可见,希拉里设立的服务器并不是为收发机密文件而用,只是在工作期间,收发过极少数的机密文件,而那些文件还可能是被错误归类。
这与质疑方提出的对比案例在动机上有本质不同:前中情局局长彼得雷乌斯是故意透露机密信息给他的情妇,以便其为他写传记。军方工程师Nishimura是把机密文件放入私人电脑带回家工作,尽管不是恶意这样做,但却是明显故意。
衡突事件有利希拉里
在大选的风口浪尖之上,无论电邮门的结果如何,都会被高度政治化。不起诉不等于希拉里没有犯错,更不意味着人们对她的不信任和反感会消除。人们至今还不清楚她用私人服务器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方便、私隐等只是藉口,个人的特权意识可能是最大的原因。她利用时间差,在FBI没有介入之前就把私人邮件全部删除;在接受FBI盘问的时候,她根据是否经过宣誓来选择措辞。这些技术性的手段有效地帮助她在法律上自保的同时,却进一步印证了她在民众心目中狡猾、不诚实的印象。而不被起诉这个结果,在猛烈的质疑声中更强化了希拉里可以凌驾在法律之上的特权形象。因此,对希拉里而言,尽管不会被起诉意味着电邮门最大的隐患已经消失,但是其负面影响却不会因此而消减。
选民对参选人的品格和政策,几乎没有可能是完全支持的。他们可能支持一个候选人的一些观点,但反对他的另一些观点;可能支持一个候选人的政策,却不满他的人品;可能赞赏一个候选人的品格,却不贊同他的政策立场。是否投票,投谁的票,对很多选民来说都是一个矛盾的选择。在没有更多选择之下,选民只能根据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方面投票或弃票。在希拉里和特朗普之间做选择,对不少中间选民而言很可能是对哪一个更讨厌的捨弃。这恐怕是这次大选最大的悲哀之处。
电邮门事件尘埃未定,美国又爆发新一轮黑人VS警察冲突。路易斯安那和明尼苏达接连两日有黑人被警察无辜击毙,引发全国性的抗议。在达拉斯的抗议行动中,一名黑人激进分子在暗角向警察开枪,杀害五名警察,酿成了9.11以来最严重的警察损失事件。这一系列不幸事件对希拉里的选情却是幸运的。它有效地淡化了电邮门事件的影响,将传媒焦点拉回到种族和控枪等对民主党有利的议题上。希拉里又如何利用这一系列事件?下篇再细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