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7月13日讯(驻伦敦记者李威)南海仲裁案12日宣布全盘认同菲律宾单方面提出诉求的判决结果,引起英国媒体的关注,报导多认为该仲裁案出于政治考虑,不仅无助于解决南海纠纷,更将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由于英国舆论聚焦于脱欧和新首相,南海仲裁案并未被英国媒体放在显要位置,报导较多关注判决所带来的后果,认为结果可能不像美方所说的对解决争端有助,相反可能会导致南海地区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金融时报》指出,仲裁庭判决彻底否定九段线及对中国的强烈抨击,让法律分析人士都大吃一惊。实际上该仲裁案有着强烈的政治因素,因为在南海剑拔弩张的背后,是两个大国在谁的海军实际控制南中国海关键航道问题上、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之争,这场竞赛对亚太地区未来数十年将如何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报导又引述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中国学者薛桂芳表示,该判决将让人回想起19世纪的历史,当时中国不断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羞辱。中国已经将此视为一个阴谋,视为一场以国际法概念为幌子的政治游戏,裁决只会证实他们(中方)的看法。
《泰晤士报》报导引述分析人士亦认为,中菲在南海争端的背后,实质上是亚太地区主要力量的政治策略角力,此次裁决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美未来关系走向。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第一时间报导了判决结果,并引述中国外交部的回应称该裁决无效,没有拘束力。BBC中文网则详细介绍了仲裁案的由来和背景,还特别引述中国官方质疑仲裁庭的公正性,指出日本籍前庭长柳井俊二是右翼势力,为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出力。仲裁庭的倾向性不言自明,进一步升高了仲裁案的政治化。
报导又引述美国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主任阿里森教授观点称,按照以往的大国行为惯例,对于此类国际仲裁,基本不会遵守。事实上,五个常任理事国当中,没有一个曾经接受过任何一次国际法庭裁决,只要(他们认为)它侵犯了他们的主权或者国家安全利益。中国的做法在客观上不过是按照数十年来所有大国的惯例而行。
报导列举了一系列典型事例,其中就包括美国曾拒绝接受国际法院诉讼,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尼加拉瓜海洋权益起诉案中败诉,但拒绝接受国际法院判决结果,此后在联合国要求其遵守国际法庭判决的动议中,先后六次行使一票否决权。
路透社也引述意大利船舶经纪与服务集团Banchero Costa的研究主管拉尔夫认为,(仲裁案)这完全是政治,中国将无视这个结果,裁决也不会改变现状。报导又对判决结果表达忧虑,指全球原油和航运市场在判决当天做出紧张反应,证明其加剧了南海这一至关重要航线的地缘紧张局势。
《卫报》以中国谴责海牙仲裁庭为标题,指中方发出严重警告,判决全盘否定中国在南海主权可能导致军事升级。报导又引述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亚洲专家葛来仪称,仲裁结果将导致北京认为国际上合伙对付中国,预料中方会做出强烈反应。《南海:亚洲的权力斗争》一书的作者比尔海顿也认为,北京估计不会对此做出妥协。
《每日电讯报》撰文指出,南海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火药桶,判决可能导致全球武力竞赛升级。报导指,仲裁庭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北京认为所谓裁决结果注定是废纸一张,中国的后续反应将受到全世界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