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新任驻华大使罗马纳/资料图
文/李理
如果说薪酬优渥又能每天见证奇迹,是吸引700多名外国记者愿意常驻北京的原因,今天这份工作又多一个诱人前景:从驻华记者到驻华大使。
68岁的菲律宾中国研究协会主席罗马纳(Chito Sta. Romana)已被总统杜特尔特提名为新任驻华大使,这名曾经的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北京站站长又将见到熟悉的街景。
这几年看中罗马纳智库身份而愿意和他打交道的中国记者有许许多多,甚至不少人不负责的臆想将他的名词译成颇为女性化的罗蔓娜。看来,曾经流亡中国新大使身上的传奇故事,并不为人们所知。
1971年8月20日,23岁的罗马纳出现在香港。他牵头组织了一个菲律宾青年代表团。中国对外友协的档案上会清楚记载,他们为期21天本来的旅行路线是香港-深圳-广州-北京。
这是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年份,今天绝大多数在外交部亚洲司工作的外交官都不太了解这段往事。1971年,正是中国援助东南亚国家掀起革命的高潮阶段。在马尼拉,菲律宾共产党毛派领导人何塞·马利亚·西松(Jose Maria Sison)制定了中国路线。
罗马纳至少在40年前就认识了中国。当时他的一位同行者用文字记录了21日深夜抵达北京的情形:
他们一边挥舞着红宝书一边喊着口号:‘中菲友谊’和‘解放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我们用一段激动的菲语国际歌的演奏作出回应。
在今年的8月25日,在中国一度扮演海外讯息传递重要角色的《光明日报》用不太起眼的篇幅,介绍了罗马纳。
1971年,他带领一个菲律宾青年代表团访问中国,但由于菲律宾政局突变没有返回,在中国一住就是40年。他曾任美国广播公司(ABC)驻北京首席记者,在2010年从美国广播公司退休后回到菲国,目前在菲律宾大学等担任教学工作。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发生之后,罗马纳曾呼吁菲律宾不要采取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建议将解决争端与全方位发展中菲关系同时进行。
其实,这里说的政局突变,正是21日晚上在杂乱无序的米兰达广场上所发生的爆炸,死伤者包括要求马科斯总统下台的自由党领导人。同一晚上,马科斯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废止了人权保护令,从而允许警察随意逮捕和扣留市民。紧接着,罗马纳等人名字出现在通缉令中,他开了流亡中国的日子。
我掌握几个可靠的线索都表明,罗马纳流亡中国时间并没有40年那么长,此后他去了美国。1972年到1973年,罗马纳至少出现在湖南以及山东。他在湖南的人民公社中种水稻并养猪,后来他搬去山东烟台,在捕鱼合作社出海。1974年,罗马纳来到当时名叫北京语言所的北京语言大学。
后来在哈佛和斯塔夫弗莱彻法律和外交学院,罗马纳接受了专业的学术训练。他的硕士论文是以中国海南为样本,研究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弗莱彻,罗马纳第一次接触到国际海洋法,也给后来人生道路提前埋下了伏笔。
说到罗马纳的南海观,他是坚定持有用外交渠道解决问题的一派,认为要保持外交渠道开放,避免发生任何可能导致冲突的误判。不过,他应该也在所谓的国际法大战中给祖国出了点子,包括菲律宾应学习东海冲突中,中日双方展现的力量较量,特别是各自做出的姿态。中国此次没有派出海军力量及新服役的航母投入到钓鱼岛争端中,而是通过援引历史证据,以及向联合国提交领海基线和海事仲裁文件作为应对方法,这一点值得菲律宾借鉴。
搭乘CX900航班,罗马纳从菲律宾飞到香港。今天,香港国泰航空公司在这个航线上依旧沿用着这个航班号。
当我翻阅这些档案的时候,真有那么一霎那,很认真的沉思:45年后再次走进机舱的时候,已经成为驻华大使的罗马纳会不会也和我一样,想起45年前那个星期五,有一个23岁的青年人,心情激动踏上人生未知的旅程?